APP下载

哥特文化视野下的人物角色塑造

2020-06-11支晓

戏剧之家 2020年16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支晓

【摘 要】哥特小说对死亡、性、暴力等黑暗、禁忌题材的赤裸表现以及它的恐怖美学,深刻影响了当代以视听为主的哥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它在精神上追求中世纪的阴郁、虚幻和鬼魅。①哥特电影更是与哥特文学一脉相承。②哥特文化常常通过将恐怖发挥到极致来达到对现实不满的宣泄,不论是哥特文化下的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如此。《吸血鬼日记》作为美剧中的恐怖剧集,将哥特文化发挥到了极致:荒废的教堂、森林、墓地等能够营造恐怖氛围的场景,疯狂、失去理智、变态的人物行为以及心理,哥特中的恶魔及超自然元素等存在于大多数的人物角色当中,借助这些人物形象结合场景的分析,来了解这类剧集创作的意义,并推动恐怖剧集更深远的发展。

【关键词】哥特文化;人物形象;人物心理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6-0012-02

恐怖剧集的创作除去情节创作这一重要环节外,常常以恐怖的氛围塑造、强烈的视听来达到恐怖的目的,人物角色塑造则是创作者常常忽视的极其重要的元素,不论是经典恐怖电影《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还是《闪灵》中的杰克,他们都成为了恐怖电影里的典型人物形象和观众观影后记忆最深的点,可见经典的人物角色塑造不论在恐怖电影中还是在恐怖剧集中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人物的“黑暗”形象塑造

在哥特文化剧集中,“黑暗”角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外貌看起来阴沉、阴郁,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吸血鬼日记》中的兄弟二人,弟弟斯特凡是一个溫柔、善良的人,在剧集中这个人物讲话的方式总是循循善诱,对待女友温柔体贴,与其相反的“黑暗”角色哥哥戴蒙是一个自私、令人恐惧的人,在与其他人对话时直接、干脆、不拖泥带水,对待深爱的人是隐忍又深情的,他常常隐藏自己的情感。埃琳娜和斯特凡的性格相近,而凯瑟琳和戴蒙的性格相近,后者比前者的人物形象塑造更加复杂,更加立体,因为哥特文化影响下的剧集中,“黑暗”形象人物的塑造都反映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反映的是美国当下社会中人们在社交活动时的焦虑、不安,他们渴望能够将自我主义、个人主义发挥到极致,像戴蒙一样只追求自我的快乐和欢愉,但是道德底线、社会规范不允许他们随心所欲,社会要求他们学会融入群体,这样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撕扯,在两种极端的角色之间的对话中体现得最为明显。例如一场戏中,斯特凡正要教会刚转化为吸血鬼的薇姬如何做到不吸取人类的血、不肆意妄为,做一个克制的吸血鬼时,戴蒙坐在另一侧,三人形成一个三角形,看似是针对薇姬的对话,实则是兄弟二人之间对于需要人性和丢掉人性之间的讨论。不过,戴蒙身上笼罩着光线,斯特凡是侧光,他的半边脸处于黑暗中,而薇姬身上则没有灯光,从这场戏的打光也可以看出,戴蒙虽然做事风格是阴暗的,但是他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吸血鬼,显然更加明智,而斯特凡的半边黑暗,就意味着他内心的黑暗一直存在,他总是过度压抑自己,让自己痛苦地抵抗着内心的黑暗,一个是黑暗的释放,一个是黑暗的压抑;一个是对哥特文化外在的演绎,一个是对哥特文化的抗拒,也就意味着他们内心对于恐惧的认知程度。戴蒙更加能够直面恐惧,斯特凡在躲避、逃避恐惧。可以说,人物“黑暗”的塑造,同时也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反映,以及现实世界人们对于恐惧的看法在荧幕中的展现。

在超自然的吸血鬼人物背景设定中,他们的本性也比普通人要放大很多倍,例如埃琳娜成为吸血鬼以后对感情追求的态度,以及对于娱乐生活的放肆享受,都不再受到人类身份的制约,很多从人类成为吸血鬼的人,在剧集中都变得更加放肆,不再循规蹈矩,甚至性情大变,做着令人害怕或者十分变态的杀戮行为。他们代表着哥特文化催生的人物角色,他们代表了社会中压抑的人群,他们通过吸血鬼这一身份的转化,宣泄出在生活不公对待下的愤懑,又或者是不满生活中繁文缛节所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吸血鬼在这部剧集中还赋予了便捷的可以操控普通人意识的技能,这样就免去了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环节;一旦有人因为残酷的现实悲痛或者消失、死亡,吸血鬼就可以让那些人忘记痛苦,改变记忆,依靠这种超自然能力,让人们逃离现实,过着虚假的幸福生活。

而吸血鬼的形象在这部剧集中不同于《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那样冷艳、美丽,他们变身时会变得恐怖、惊悚,像一个凶残、丑陋的野兽,神出鬼没,大多数站在场景的阴暗面,侧光让人物角色更加“黑暗”。这部剧集中的吸血鬼本身又是一个无法借助道具在阳光下生存的生物,他们的生存本身就是见不得光的,因为他们无视规则、无视生命、肆意妄为,他们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现实生活那些物化的令人恐惧的事物,也代表着人们因内心的恐惧所产生的幻觉。而美国这样一个枪战时有发生的国家,人们对于社会治安的不满,也体现在吸血鬼的身上,他们渴望自己可以强而有力地对抗所有的敌人,如在剧集中吸血鬼十分强壮而迅捷。又或者害怕社会中不时出现的像吸血鬼一样的恐怖分子,例如剧集中吸血鬼总是满嘴鲜血,“血腥”总是弥漫在整个“黑暗”的深夜。同时,人们也担心随时随地发生的死亡与悲痛,让活着的人们产生更大的心灵创伤,这些有着心灵创伤的人们也就开始幻想、开始渴望能够拯救自己心灵的事物出现,于是寄托于吸血鬼有一种能够令人遗忘并幸福的技能。这就是社会文化外化于“黑暗”形象的表现。

二、人物的“变态”心理塑造

在《吸血鬼日记》中常常有肆意的杀戮,在面对普通人的死亡时无动于衷,对于永生的吸血鬼来说,死亡更是一个他们渴望的事情,他们渴望生老病死,也常常出没于危险、荒凉的地带,肆意绑架、恐吓、杀戮、控制任何一个无关的路人。这与普通人的想法都是相背离的,同时也背离了现实社会的法律与道德规范。他们代表了现实生活中一些无法控制自己的人,或为了自己更高的追求而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又或者他们只是每一个人内心臆想的恐惧与邪恶的具像化,这也就是人物的“变态”心理中对于死亡的极端看法。

在哥特文化中对生存和死亡的思考,看似过于直观和露骨,实则是十分虚无缥缈和乌托邦的,他们的眼中爱是远远超越生与死的,爱是可以战胜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即使人物角色的形象极度“黑暗”,行为极度暴力,心理十分“变态”,但人物对于爱执着的追求以及忠诚、伟大的看法,是十分打动大众,并令人钦佩的。例如,戴蒙是一个看起来自私、无视于常人性命的人,但他对于真爱极为衷心,他可以为了自己所爱做任何没有人性的事情,即使被人唾骂。这样极端的爱,同时也是隐匿的、克制的爱,也成为了这个角色更打动人的重要元素。哥特文化中黑暗而隐忍的人物形象,与其“变态”心理的背后,更多是人物悲伤与难言之隐。戴蒙残忍的背后是他惨痛的过去,这样的心理既是一种对现实的控诉,也是剧集在为这样的人物所代表的现实人群进行剖析。

与此同时,《吸血鬼日记》里的吸血鬼是嗜血的野兽,他们从不向任何人隐瞒自己真实的喜恶,他们关闭了自己的人性,强调的是他们的人性让他们变得优柔寡断,让他们不再重视和关心身边的事物,这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是通过这样接近疯狂的残酷行為来讽刺那些极度掩盖自己、极度虚伪的人。因此,人物角色“变态”心理的塑造也是人物对于社会大众存在的问题更加深刻的反映与剖析。

三、人物心灵的升华与宣泄

哥特文化中人物形象恐怖的塑造,打破禁忌的行为,都在控诉着现实社会的部分文化现象,例如美国根深蒂固的阶级文化、贵族文化。薇姬渴望能够融入泰勒的家庭,成为一个高贵的“公主”,然而美国深入骨髓的贵族文化和巨大的贫富差距,让这样一个贫穷的女学生得不到喜欢的人的珍惜,以及其家人的正视,而正是她从普通人变成了吸血鬼以后,她可以真正拥有超乎常人的力量,能够让看不起她的人都畏惧她,让自己不再颓废,真正自信且享受生活,但这又是十分讽刺的,她只能借助这样令人恐怖的形象,才能让所有人臣服于她,能够正眼看她,创作者通过这样的小人物来传达对种族歧视、身份歧视、阶级和贵族文化的不满。同时这又是一种对现实社会不良现象的反映,揭示人性的异化和扭曲③。同时现实生活不存在的虚拟人物也是一种人物心灵升华的追求。往往虚幻的事物是人类心灵的反映,剧集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灵反映到荧幕上以后,并进行了升华,在这个荧幕的世界里,人类心灵所追求的事物都被放大且物化,当现实生活虚无缥缈的想象、幻想,被影视物化为肉眼可见的事物时,对于受众的冲击更大,心灵震撼与启发更加直观和明了。凯瑟琳是一个自信、自由、勇敢追求爱情的女人,但是她用超自然的方式获得了自己的爱情,而不是真实生活中爱情获得的方式,也就意味着她的爱情是虚无缥缈、不真实的,她的骄傲背后是不为人知的悲剧以及心酸,她需要通过控制他人的技能、手段来帮助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哥特文化对社会人群心灵的探索更是双面的,是与极端外在行为恰恰相反的,《吸血鬼日记》中邦尼和她的外婆都是女巫,她们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但是拥有这种能力对她们来说不是一件好事,而是十分严肃和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吸血鬼的永生和强壮,换来的是无聊透顶的生活,以及看着爱人离去却无能为力,孤独地活在世上,他们令人恐慌或羡慕的能力,都是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换来的,能够成为吸血鬼群里或女巫群里的掌控者,都是在内心对于强大力量的控制和压抑,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拥有任何超自然的能力都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而想要生存下去,遵循规则和自然规律更是必要的,不论人物角色多么强大,在大自然的面前,他们都需要低头,哥特文化下的人物再残忍、变态,也都会在自然规律下受到惩罚,或者换取代价。

哥特文化最擅长通过“黑暗”的形象与变态的心理来塑造人物,让这些人物从细节展现他们温柔、脆弱、可爱的一面,哥特文化下的人物总是被人嫌弃甚至唾骂,但是当这些人物散发出爱的时候,更能感染观众。他们的心灵所具有的两面性让这些人物更加立体,他们看世界的方式更加全面。

注释:

①刘怡.哥特建筑与英国哥特小说互文性研究(1764-1820)[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76.

②刘怡.哥特建筑与英国哥特小说互文性研究(1764-1820)[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78.

③朱虹.狄更斯小说欣赏[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设计与包装设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从残缺到完美:论阿来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转变
浅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巧用白描手法 再现人物形象
运用心理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白鹿的精神——再论《白鹿原》的人物形象
古诗“人物形象”鉴赏答题指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