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2020-06-11丁东亮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不适感穿刺针置管

丁东亮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ICU,江苏常州 213200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类救治方法,ICU通过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够保证治疗的迅速进行,提升救治成功率[1]。以往颈内静脉穿刺多是以可直接观察或能够触及的明显解剖标志实施穿刺,不过这一方法对指定位置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同时受到颈部位置、体型的影响,定位存在一定难度[2]。穿刺期间可能损伤临近组织,引起穿刺不当等多种不良情况,甚至可能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影响[3]。当前因为超声技术有了明显进步,超声引导定位在临床穿刺中有了逐渐广泛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穿刺成功率,缩短了穿刺时间[4]。该研究以该院2019年1—6月94例患者为对象,具体分析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ICU收治的患者94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男31例以及女16例,年龄15~93 岁,年龄平均(46.85±25.36)岁;对照组 47 例,男 30 例以及女 17 例,年龄 17~95 岁,年龄平均(48.34±25.14)岁。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择该院超声诊断仪 (SonoSite索诺声M-Turbo),选择线阵探头,频率设置为6~13 MHz。选择该院双腔中心静脉导管(7Fr-20 cm)。患者保持仰卧,去枕,头向对侧偏,实施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横切面下对患者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的相关性进行观察,交换选择纵切面、横切面,在颈内静脉确定好最合适的穿刺点,穿刺点消毒后通过探头实施检查。超声确定颈内静脉后,通过18G穿刺针在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内缘甲状软骨水平实施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为利多卡因。进针角度控制在30~45°,超声声像图能够显示出穿刺针逐步进入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的标准为注射器可以顺利回抽暗血液。成功后置入导丝,将穿刺针拔出,顺着导丝将扩张器置入,将扩张器抽出,继续顺着导丝将导管置入,与注射器连接,抽出血液后将肝素盐水注入以行封管处理,通过丝线缝合导管、皮肤并做好固定工作。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用时(穿刺开始至穿刺成功间隔时间)、不良情况(误伤动脉、血肿、气胸)发生率。

比较两组置管后不同时间的不适感,利用VAS评分法进行评价,总分10分,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明显,则患者不适感越强。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穿刺用时、穿刺成功率

观察组穿刺所用时间平均为(15.42±3.29)min,对照组穿刺所用时间平均为(22.19±4.6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uccess rate of one punc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2.2 不良情况发生率

观察组穿刺相关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两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置管不适感

观察组在置管时、置管后1 min、置管后3 min、置管后5 min的不适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置管后不同时间的不适感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iscomfort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intubatio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points]

表3 两组患者置管后不同时间的不适感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discomfort scores at different times after intubation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points]

组别 置管时 置管后1 min置管后3 min置管后5 min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值 P值5.21±1.05 6.85±1.22 3.152 0.000 4.23±0.79 5.71±0.95 3.849 0.000 3.26±0.52 4.23±0.62 3.261 0.000 3.01±0.41 3.95±0.46 5.074 0.000

3 讨论

医院ICU中患者病情复杂,对救治要求高,需要通过颈内静脉置管进行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及进行输血、输液[5],所以当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逐渐广泛。不过以往应用的穿刺方法即表面解剖标志定位下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可能导致颈动脉受损导致血肿,还可能引发血胸、气胸等严重并发症[6]。另外ICU中部分需要接受化疗的患者,化疗药物的强刺激性会影响外周血管,而ICU患者外周血管都不够充盈,所以当前临床多选择深静脉置管给药的方法进行治疗。且部分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需要联合应用营养药物治疗,这样的治疗会明显损伤血管,引起血管堵塞,患者多需要承受生理、心理的较重负担,如果不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患者还需要忍受反复穿刺的痛苦。所以临床必须重点探讨怎样减轻穿刺疼痛程度,怎样保证更高的穿刺一次成功率。

该研究观察组选择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显示患者穿刺用时(15.42±3.29)min,明显短于对照组(22.19±4.62)min(P<0.05);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5.11%,明显高于对照组 65.96%(χ2=4.663,P<0.05),类似研究显示[7],观察组置管操作时间为(4.48±0.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 (7.38±1.24)min,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成功率66.67%(P<0.05),与该研究结果存在一致性,提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表面解剖标志定位下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够更迅速确定颈静脉位置以完成穿刺,且经超声引导清晰观察更能够保证穿刺准确性,获得更高的穿刺成功率,缩短用时。另外该研究观察组在置管时、置管后1 min、置管后3 min、置管后5 min的不适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相关不良情况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 19.15%(χ2=5.045,P<0.05),分析是因为在超声引导下,医生穿刺操作更为准确,能够防止穿刺的盲目,误伤的可能减低,安全性提升。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够对颈动脉、颈内静脉进行准确区分,按照声像图、多普勒流速曲线特征,操作期间移动穿刺针尖能够使针尖位置直接显示在声像图上,能够对针尖位置随时调整,保证穿刺准确[8]。该研究穿刺中选择颈动静脉的横截面图,该操作可以保证观察到穿刺针痕迹,有助于排除穿刺针不在静脉内的伪影[9]。这一穿刺置管术可以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监视,可随时调整进针的深度、进针的方向,保证穿刺针处在颈内静脉,避免临近组织受损[10]。该研究认为,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时,必须确保穿刺用针针尖呈斜面朝上,防止导丝剐蹭静脉后壁使得导丝弯折、迂曲,对导管的进入形成影响。该研究穿刺进针角度控制为30~45°,超声摄取颈动静脉横截面图,进针点不需要与探头紧贴,更便于进行穿刺针的调整,操作难度减低,成功率更高[11]。另外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于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危重症患者适用度高,穿刺时仅需与皮肤轻轻接触,能够防止因为患者血管塌陷影响穿刺成功率[12-13]。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ICU治疗穿刺中成功率高,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不适感穿刺针置管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多形式健康宣教及培训对乳腺癌术后肢体肿胀、不适感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消除“不适感”缩短“过渡期”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无菌棉签按压法拔除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无损伤穿刺针对患者的影响分析
EBUS-TBNA中不同型号穿刺针对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结果的影响
车改在基层:“不适感”如何调适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