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治疗效果及预后分析

2020-06-11张翠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宫腔镜肌瘤出血量

张翠玲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山东泰安 271000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子宫肌瘤属于最常见临床女性生殖良性肿瘤,也称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1-2]。子宫肌瘤患者表现是下腹疼痛、包块、白带增加、月经多等临床症状,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影响患者生存质量[3-4]。对内突壁间子宫肌瘤通常采用手术方案,但传统开腹手术,容易发生并发症,不利于术后恢复[5]。随医疗技术进步,超声、宫腔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提高患者效果,该研究对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诊治80例内突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诊治80例内突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每组40例,研究组年龄28~56岁,平均(39.23±7.58)岁,平均肌瘤直径(4.28±0.52)cm,平均病程(3.08±0.86)年;对照组年龄 29~55 岁,平均(48.36±7.62)岁,平均病程(3.02±0.91)年,平均肌瘤直径(4.19±0.60)cm;两组年龄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批准,患者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纳入标准:确诊为内突壁间子宫肌瘤者,资料完整者,主动配合患者;排除标准:手术禁忌证者,血液免疫者,严重肝肾不足疾病,妊娠、哺乳期者,精神、心理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临床检查、对症治疗,对照组予开腹手术,硬膜麻醉后,下腹正中作切口,进行入路逐层切开,切开子宫浆肌层,并剥除患者肌瘤结节,无损伤肠进行瘤腔管壁缝合,放置导尿管、关腹以后注意预防感染;研究组予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方案,患者在超声扫描仪下手术,频率3.75 MHz,并选择纤维宫腔、电切系统手术,手术前米索前列醇200 μg放置阴道后穹窿中,硬膜麻醉后,并灌注膀胱300 mL葡萄糖,并进行甘露醇膨宫干预,超声下双极切开肌瘤表面黏膜、肌层的假包膜,予以缩宫素20 U静脉滴注,电切环切割肌瘤侧方,瘤体组织彻底切除并电凝止血,术后放置导尿管,注意感染预防。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下降与住院时间情况;并发症:发热、出血、切口渗液与感染等情况;随访观察两组妊娠及复发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年龄、临床疗效指标等计量相关数据以()表示,进行t检验;并发症、复发等计数相关数据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出血量(97.32±11.51)mL、手术时间(49.58±6.53)min、血红蛋白下降(4.56±1.23)g/L、住院时间(3.92±1.55)d等疗效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Table 1 Compari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组别 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血红蛋白下降(g/L) 住院时间(d)研究组(n=40)对照组(n=40)t值 P值97.32±11.51 146.64±21.19 12.935<0.05 49.58±6.53 66.17±8.21 10.002<0.05 4.56±1.23 19.23±3.65 24.088<0.05 3.92±1.55 6.38±1.92 6.305<0.05

2.2 两组并发症

研究组发热、出血等并发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并发症比较[n(%)]Table 2 Comprison of complications in two groups[n(%)]

2.3 两组随访妊娠及复发情况

随访研究组妊娠47.50%、复发2.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随访妊娠及复发情况比较[n(%)]Table 3 Comparison of pregnancy and recurrence in two groups during follow-up[n(%)]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常见在30~50岁的女性群体中,发病率为70%。子宫肌瘤发病主要因结缔组织、平滑肌的细胞增殖造成,可影响患者正常妊娠、生育[6-7]。对子宫肌瘤疾病患者,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方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切口比较大,术后恢复慢。随着宫腔镜、超声技术逐步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8]。为提升疗效,

该研究对内突壁间子宫肌瘤40例患者应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效果分析,以为临床应用参考。

该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血量 (97.32±11.51)mL、手术时间(49.58±6.53)min、血红蛋白下降(4.56±1.23)g/L、住院时间(3.92±1.55)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与刘喜伟[9]临床相关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51.11±1.91)min、出血量(103.36±8.77)mL、住院时间(4.16±0.97)d 比对照组低(P<0.05)]相符合,表明患者应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方案,更能减少出血及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对血红蛋白水平影响小,临床效果显著。原因考虑为,研究组患者采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方案,超声检测下操作,能够对患者壁间肌瘤的残余情况、宫内残留等进行清晰观察,并能显示肌瘤切割度、子宫壁的厚度情况[10-11]。且宫腔镜手术能够在清晰视野下指导操作,通过肌瘤部位准确找到予以剔除,临床手术操作不需要开腹,其切口比较小,出血量较小,对患者内分泌的影响比较小,不会影响机体卵巢功能,术后恢复比较快,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情况[12-13]。另外,临床宫腔镜术过程应用缩宫素,其能加快机体肌瘤切割,有效达到止血目的,手术后进行放置球囊,可有效降低术后出血发生,与超声联合应用,能准确判断肌瘤范围、切割深度、位置及方向,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及患者膨宫过度情况,降低并发症率[14-15]。同时,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发热、出血等并发症5.00%低于对照组患者20.00%(P<0.05);且随访1年,研究组妊娠47.50%、复发2.5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应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方案,更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及复发情况,预后妊娠率良好。临床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手术操作,对医生技能要求比较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操作,以提高手术疗效。受样本、时间等影响,患者应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方案对预后质量的影响,有待临床再补充。

综上所述,内突壁间子宫肌瘤患者应用超声与宫腔镜联合方案,更能显著减少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与预后复发,且预后妊娠良好,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宫腔镜肌瘤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宫腔镜下诊刮电切术和冷刀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作用及预后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