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乡情研学的初探索:家门口的研学一样精彩

2020-06-09范平波

天津教育·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探索

范平波

【摘  要】2019年我校学生在中国泰山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成功开展了两天“乡土乡情”研学,以团队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为主题,开设了诸多研学项目。在研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集体活动实现了做中学、学中思。同时开阔了视野,培养了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研学旅行;乡土乡情研学;探索

一、理论支撑

2017年11月30日,继教育部、省教育厅下发相关文件后,泰安市10部门制定下发了《泰安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市研学方案》), 明确指出各县市区要积极开发适合本地实际的研学旅行课程,要指导和帮助中小学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安排,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科学设计课程内容,规范管理课程实践。学校每学年安排集体研学旅行不得少于2次,一般安排在义务学段四年级到八年级、高中一年级到二年级,尽量错开旅游高峰期。逐步建立起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二、政府支持

《市研学方案》颁布后,泰山区政府和上高街道办事处对位于魏家庄村的中国泰山传统文化研学基地(以下简称魏家庄基地)承接、开发研学旅行项目给予大力支持。随着近年来与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小井小学在泰城东部声名鹊起,学校发展得到了周边村、社区越来越多的关心和支持。魏家庄基地得到上级的政策扶持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井小学,开展研学旅行,经费是重要保障。

《市研学方案》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魏家庄基地开发的“两天一夜”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每个学生收费为320元,其中,上高街道办事处补贴160元。在这个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魏家庄基地又给予小井小学40元/人的补贴。这样最终每个学生只需缴纳120元。本次研学活动的顺利、圆满开展,离不开上高街道和魏家庄基地在经费上的鼎力支持。

三、课程设计

由于魏家庄基地和学校都是首次探索乡土乡情研学旅行,因此在研学课程的设计上非常慎重。为了让研学活动更加切合“乡土乡情”以及学生的“学情”,双方经过了数次磋商,几易其稿:

第一天上午的项目是开营团建,分为三个环节:1.队长竞选﹔2.建立团队﹔3.军训竞赛。对于这一项目,双方都无异议。因为上午的时间比较充裕,考虑到魏家庄基地的四合院仿古建筑很有特色,学校建议增加“古建写生”项目,带领学生们徜徉在四合院,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博大精深,最后静坐下来描画四合院的美丽一角,提高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下午原定的分小队筹办晚会对小学生来说,显然难度有些大。结合学校在开发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中资源匮乏的现状,学校建议改为安全教育项目。魏家庄基地也非常给力,邀请了省公安厅金牌教官、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李泳康博士门生——闫警官给学生们讲授交通法规、交通信号等安全常识,还安排了户外学习使用灭火器。接下来由曾服役于广西总队“狼兵突击队”特战中队的靳教官向学生们传授简单实用的防身技巧,以及如何识别身边的拐骗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教育这一项目大大弥补了我校校本课程师资不足的缺憾。

第一天晚上安排感恩教育讲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讲座结束完成“写给XXX的一封信”,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这一方案双方无争议,予以保留。

第二天上午的野外生存挑战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挑战”不小。结合魏家庄基地上高庄园的浓郁乡土特色,学校建议调整为“小小劳动者”:1.参观农具展馆﹔2.走进果蔬乐园﹔3.种豆得豆﹔4.领养多肉植物﹔5.传统纺织。

第二天下午的总结与分享项目,为了让家长感到本次研学活动研有所学、学有所获,学校建议优化为作文指导课。学生根据两天的活动体验,撰写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回味自己研学过程的点点滴滴,加深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并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最后的闭营仪式予以保留。魏家庄基地不仅在研学费用上极为优惠,而且大力配合学校修改课程设计。为了表示感谢,我校在古建写生和作文指导环节派出了自己的师资参与到活动中,减轻了基地的压力。

四、精益求精

2019年5月23~24日,我们组织三(1)、三(2)两个班级进行了第一期研学活动。研学结束后,学校和基地马上开会进行了总结:第一天上午的开营团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古建写生漫步在曲折幽深的小院落,陶醉于古色古香的文化氛围中,零距离触摸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博大精深,同样精彩纷呈。只是团建时对失败团队的集体受罚力度有些偏大,毕竟天气炎热,容易导致部分学生体力不支。

下午的安全教育项目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尤其是户外的学习使用灭火器和避免被拐骗、应急防身,实用性很强,学生们体验到了与课堂上完全不同的学习过程。相比之下,第一环节交通安全是在室内进行的,持续了大约1个小时,尽管中间师生、生生互动频繁,但后半段孩子的注意力很难保持。

晚上的感恩教育非常成功,但是活动结束后为了赶时间,学生直接集合返回宿舍。事后,我们意识到了不足,并进行了反思:下课后应该先让学生上厕所,然后清点人数再回宿舍。时刻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确保“一个也不能少”。第二天上午的 “小小劳动者”让学生享受到了劳动的充实与快乐,体验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成就感,懂得了“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美”。美中不足的是,种豆得豆环节两位农场工人面对每一小队的20个学生,演示挖坑、播种、盖土、浇水稍显忙乱。尤其是取水要到一个临时挖的大土坑里,不少学生弄得鞋上满是泥巴。

针对学校提出的意见,魏家庄基地马上开会整改。2019年5月28~29日,我们又组织三(3)、三(4)两个班级进行了第二期研学活动。有了第一期的磨合和双方的精诚合作,第二期的研学活动进行得更加顺畅,较好地完成了上级政府交给我校的魏家庄基地研学“开路先锋”的任务。

五、前行困惑

这次研学活动的最大亮点就是第二天上午的“小小勞动者”了。它把魏家庄基地的乡土庄园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参观农具展馆,认识爬犁、扁担、独轮推车等早已不常见的农耕用具,恍若重回二十世纪﹔走进蔬果乐园,蝴蝶翩飞,野花飘香﹔认识不同蔬菜,区分我们日常食用的是植物的根茎叶还是果实。在耕作区,同学们拿起镢头,挖坑浇水种大豆,体验了一把 “种豆得豆”的感觉。奔跑在田间地头,通过锄地、播撒、浇水,学生们真正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

研学活动结束了,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习惯养成还在继续:学生细心照顾、栽培带回家的多肉,每周记录植物的光照、水分以及生长情况,并总结多肉植物适合的生长条件。回到家后,学生自主选择一项家务劳动,每周至少执行3次,由家长监督并统计签字。两项任务和习惯均为期一个月。不少家长对此表示赞赏和欢迎,研学的效果得到了强化,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

研学旅行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教育,通过学生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自感受来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使学校的德育、美育不再空洞无物,而是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教育。然而我校刚刚接触研学旅行,无常规可循,少经验可以借鉴,开发课程还存在难度,如研学课程古建写生和作文指导还停留在跟着教材走的初级阶段。下一步应该“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开发出鲜活的研学课程。但现实问题是学校的教师往往任务比较重,正常的教学工作本就紧张而忙碌,开发研学课程也就力不从心。学校的研学课程开发迫切需要社会机构参与进来,共同开发。并且有专人来组织协调,才能把研学课程开发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王润,张增田.研学旅行:价值取向与问题透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6).

[2]陈晓芬.研学旅行:别开生面的生活课堂[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探索
在希望的田野上
我国中学生研学旅行学习满意度及学习成效探讨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