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

2020-06-09陈晓梅

天津教育·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多元化评价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陈晓梅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初步探讨了新课程下的课程评价内容以及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多元化评价

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评价是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课程评价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综合考虑“三维目标”,体现与课标相对应的核心素养。最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要“创立促进学生全方位成长的评价系统。评价的关注点不应只是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发掘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我在授课过程中,探索使用简便易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实施多元化评价,利用评价获取学生课堂学习的反馈信息,更有利于教师完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

一、课程评价的内容和原则

本学科课程标准对学习评价的要求,应实施知、情、行相统一的综合评价。此三维教学目标主要内容包括:

从以上内容可以发现,评价的难点在于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与方法。如果缺少有效的评价,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就很难真正转变为学生发展的现实。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的评价不仅要在学习结束后进行,还必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用新课程评价理念去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给予他们即时中肯的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多次评价的机会,并且把每次评价都作为新的起点,促进自身不断地进步。为此,我认为新课标在评价内容、方法和主体上应遵循三个原则:1.关注活动过程。评价不但要考察学习活动结果是否完成了预期目标,还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情感态度、行为表现以及付出的努力程度等。2.体现多元。此处“多元”包含几层意思:评价主体的多元,主体包含学生自己和同伴;评价尺度的多元,所有学生不应只用一种尺度评价;评价渠道的多元,评价学生时争取利用尽可能多方面的信息。3.重视质性评价。新课程更重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以此弥补以往重知识学习而轻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不足。而这个方面很难简单地根据某些外显的表现作出判断,更不能进行量化评价。通过设计真实的挑战性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用较长时间进行连续、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把握其道德品质的真实情况。用真实而又有针对性的评语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力,以使他们能够确定自身接下来学习和提高的目标。

二、几种评价方式的运用

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和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决定了很难有一种评价方法能够适应任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任何年龄的学生。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使用的范围。为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1.纸笔测验法。该方法应注意避免一味地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或只重难度,以及单纯地用卷面成绩衡量学生的品德,不宜把笔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唯一手段。但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来说,纸笔测验仍然有其他评价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试题类型非常多样,适用于评测不同类型的知识和能力。例如,在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我设计了一道测验题,试题如下:简答题:请你为家乡推荐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特产,说明它们为什么是最具代表性的。(提示:从气候、地形等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以及产业特点等角度,阐述自己推荐的特产是最具代表性的)这个试题表面上看是一个推荐家乡特产的任务,实际上可检验出学生对家乡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家乡推荐特产,这项任务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虽然是笔试题,但仍然能从学生对家乡特产的介绍中,发现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问卷调查评价。根据需要设计调查表,通过学生填写的材料获得相关信息的一种方法。例如,在对“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可以分别在上课前和上课后进行两次问卷调查,并对比分析,以此来测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掌握。我在执教一年级下册的 “干点家务活”一课时,设计了两份这样的问卷:

前后两次问卷进行对比,很清楚地看出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掌握程度。

3.观察式评价。它是评价方法中最原始、历史最悠久的方法,需要教师综合运用眼、耳,敏锐地捕捉学生行为或言谈的细节。将观察到的细节记录在量表中,从而得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进行客观地评价。例如,在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相关内容学习时,我开展了如下课堂观察评价。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参与都被充分地关注到,学生能够做到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学会主动学习,获得深刻的认知和感悟。在自评、组评、师评的基础上写下评语,给予自我激励或明确提出努力目标。

4.档案袋评价。是把学生的作品和学习成果汇集在一起,展示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这里注意档案袋评价不仅仅是收集作品。田中耕治指出单纯的资料收集与档案袋评价的区别在于有没有设定评价准则。他列举了档案袋评价的评分法。例如,评价“实验”活动时,对于收集的内容,如果能依据数据得出结论,提供证明该结论的证据,则为3分;能够依据数据得出结论,但没有举出证明该结论的论据,则得2分;未能依据数据得出结论(与数据无关的结论),为1分;未能得出结论,为0分。

5.表现性评价。是指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然后对照一定的标准给予评价的过程。在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學习了“我们不乱扔”课题后,我布置了一个“为垃圾找家”的活动任务,并让学生连续记录完成情况,做自我评价。不仅如此,还组织学生每周、每月定期交流自评表,教师根据学生的自评表和交流情况,判断学生在该主题的学习中是否真的认识了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的重要性,是否真的掌握了垃圾分类和变废为宝的方法和技能,并判定学生的积极性。

6.综合实践能力评价。采用这种方法是比较复杂的,但的确是一种非常好的检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达成的方式,也是一种培育学生亲社会感情和行为的方式。例如,在学习完“花儿草儿真美丽”“可爱的动物”之后,可以带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美丽的植物、有趣的动物;在学习完“我认识您了”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里采访学校的工作人员,观察他们是如何工作的,从而知道校园里有很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关心爱护他们的成长。通过实践活动,努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优化,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创设利于学生成长的多元化评价系统。利用确实有效的评价,助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使其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诸葛育敏.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的三个关注点[J].基础教育研究,2018(23).

[2]沈娟.“星级评价”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中的应用[J].辽宁教育,2016(17).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多元化评价道德与法治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幼儿园美术教育多元评价现状和策略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