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学生阅读水平差异下的激趣策略
2020-06-08郑蓉蓉
郑蓉蓉
摘 要阅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模块,成为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经途径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较大,阅读效果大不相同。因此,本文将基于阅读水平差异下的激趣策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差异;课外阅读;激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8-0150-0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以及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部编版教材的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存在不容忽视的差异。不同地区小学阶段教育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开展效果,以及学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生从小的阅读习惯的不同导致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基础积累、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阅读素养构成方面凸显出很大的差异。
而要缩小这种差异的第一步就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事物的关注通常由兴趣开始。兴趣不仅是引起注意的心理基础,还是开启思维的情感保障,更是深入思考的持久动力。无论学生的原始阅读水平在哪个等级,都要全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有始有终有效地完成整个阅读过程。下面就基于初中生課外阅读水平差异下的激趣策略谈谈笔者的看法。
一、阅读前,巧借外力激趣
(一)巧借课文
在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中都有阅读方法的掌握这一条,或朗读默读或精读略读或圈点批注等,通过阅读方法的迁移练习,来激发阅读课外名著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相关的人物形象或情节片段来激趣。比如由杨绛创作的课文《老王》中的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的老王,关联到《骆驼祥子》中同是拉车为生的勤劳老实的祥子。悲剧人物祥子和《创业史》中的成功人物梁生宝之间的不同命运也可以比较阅读。
(二)巧借多媒体
影视音频等多媒体,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产生直接刺激,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渲染教学情境。大部分课外名著都被翻拍成影视剧,如《西游记》《水浒传》《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简·爱》等等。教师在名著导读时,播放一些片段,如“《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到底神奇在哪里?”抓住这些学生好奇的地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可以事半功倍。
二、阅读中,开展几项活动
阅读前的激趣方式持续作用有限,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依旧要采取一些方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找“金句”,做批注
“金句”,字面意思就是像金子一样有价值,宝贵的话语,常常指那些发人深省、容易产生共鸣的句子。例如《西游记》中的“人心生一念,天地皆悉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安徒生童话》中的“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找“金句”,边读边思考,找到金句后或形成批注,或摘抄在册。每天语文课前三分钟内,可以让学生自己谈谈自己找的金句的意义,与同学共享收获,让大家一起欣赏学习,学生读思结合,提高阅读的品质,感受精神食粮的魅力。
(二)开展系列活动或竞赛
(1)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多见,课本剧就是其一,如《皇帝的新装》就有很多的课本剧。教师推荐的课外名著大部分都是小说或记叙型著作,有人物有情节,让学生分组合作,选取自己喜欢的片段角色扮演,会有惊喜。
(2)故事演讲比赛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讲故事和听故事是他们最喜欢也最擅长的。在阅读过程中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相对独立的情节,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要求讲得传神生动,有感染力。
阅读活动和竞赛还有很多,比如读书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况,开展适当的活动,才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明智之举。
三、阅读后,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阅读过程结束时,那本留下原读者阅读痕迹的图书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参加“图书漂流”活动。比如由一个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漂流”出的书到了一个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手中,那书上的圈点批注可以帮助他完成阅读任务。又如由一个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漂流”出的书到了一个阅读水平与之相当的学生手中,那么书上圈点批注会促使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产生一场阅读交流甚至激烈的讨论。
这些激趣方式优点有三:一是趣味性强,学生积极性高;二是可作为阅读成果展示,增强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三是难度可根据阅读者自身水平灵活调整,基本不会存在“滥竽充数”的情况。
最后,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一颗“爱阅读”的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了解学生的性格与喜好,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意见,接纳他们的缺点与不足,总会找到一种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唐梦一.初中语文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研究[M].苏州大学,2017.
[2]李鑫鹏.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探究[M].渤海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