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20-06-08麦宏元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高职学生培养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从转变传统教育与就业观念、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合理设置专业、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现代学徒制、实施“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等七方面提出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82-03

高职学生就业率的高低,与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提高就业率的重要途径,但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的训练来培养。本文拟探讨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索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现状

所谓就业能力,其实就是一种综合能力,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以及本身综合素质的开发和提高进而获得的工作能力。它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聘能力等,同时还包含学生的思想和就业观念以及学生的心理素质等诸多素养。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与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不强有着密切关联。相当多的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他们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不够扎实,综合素质不高。然而,不少高职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普遍对就业单位的薪酬、福利、工作环境条件等要求过高,导致就业不顺畅。社会上还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众多企业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众多的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或满意的工作而在家待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许多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未达到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二、培养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本文认为,学校除了要加强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专门的就业指导外,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转变传统教育与就业观念

首先,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它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高等教育的性质,但又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要突出“职业”特性,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职业技能教育,但又要注意与中等职业教育区别开来。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較低层次的技术工人,主要从事简单劳动的工作,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掌握先进技术、具有较强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从事的是较高层次的技术工作。其次,高职教育也是一种“应用型”的专业技术教育,具有“应用性”特征,它培养出的人才直接服务于生产一线岗位,是针对某一类特定职业岗位来进行人才培养和开展专业技术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应注意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突出“职业”特性,但又不能像中等职业学校那样,只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高职院校不但要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狠抓实践教学,把学生动手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使学生毕业就能就业,毕业就能上岗。

在学校和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同时,还要注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如前所述,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方面众多企业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众多的高职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满意的工作而在家待业。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高职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普遍存在对就业单位的薪酬、福利等待遇要求过高,造成签约和就业困难;二是部分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不明确,对就业岗位的性质要求较高,执着于外企、国企,甚至是机关事业单位,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的工作,造成失业。对此,应注意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改变不切实际的就业观念。一方面,要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管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只要该企业能有长期的发展,只要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利,即使目前的薪酬、福利等待遇暂时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都可以考虑与企业签约,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树立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另一方面,要以社会需要作为就业的出发点,要积极、主动地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工作岗位去就业和工作,主动到艰苦的、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地方去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二)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合理设置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所设专业是否与国家现阶段的经济建设与各企业实际相适应,将直接影响到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因此,各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特别是新专业时,应认真考虑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要,如果所设专业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必然导致就业能力培养的事倍功半,必然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特别是不能冲动和盲目地设置专业,要有规划意识,在设置专业之前要对所设专业做好调查研究,看看是否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所设专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做好充分的评估。

现实中,经常看到一些高职院校对热门专业的设置没有考虑学校自身的专业设置条件是否已经具备,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就跟着开设什么专业;还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千篇一律,缺乏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这势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和就业率。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务必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综合评估,设置符合本校实际和社会需要的特色专业,以特色专业立校,以特色专业育人。同时,对不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就业状况不理想甚至就业状况较差的专业,学校也要果断及时地进行调整甚至剔除,这样才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会受到企业和社会的欢迎。

(三)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务必要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质量不仅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同时还是高职教育有别于一般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志,是培养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践教学的质量好坏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的成败。

学生参加实习、实践、实训等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想要学生在校期间就有较高的就业能力,就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和地点给学生进行实践和实训。学校首先要重视实习和实训基地的建设,除要在校内、校外建设有相当规模的实习实训基地、仿真基地供學生平时实习以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与企业长期合作办学,走校企合作道路,产学结合,进行“订单式”培养,既可解决学生的实习问题,又能为企业输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实现双方互利共赢。通过这样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其就业能力也能得到增强。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实习和实训指导,最好能引进和安排有丰富的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人才担任学生的实习和实训指导教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实习和实训质量,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有较快的提高。

(四)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1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的竞争,高层次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它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然而,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长期的教育与培养才能形成。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逐渐成为各高职院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考虑和实施的重要目标和主要任务。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直接就业的实用型的高级技术人才,更注重人才的实效性和应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在重视和推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重视创业教育,进行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使在校生将来走入社会后,不仅具有创新能力,更具有创业能力、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这样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企业不断地创造财富和价值。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是当今世界人才竞争的基础,而教师特别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则是办好教育的关键。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存在不足,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没有经过企业实践的锻炼,他们的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普遍缺乏专业的实践工作经验,缺少对相关行业生产实际和工艺技术流程等情况的了解,这样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能力往往不强,这势必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对现有教师,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创造培养和深造的机会,想方设法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能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对他们进行各种各样的培养。可以委派部分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的专业教师和骨干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实习实践,以丰富他们专业领域的实际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个人基本素质,培养和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他们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能力和水平,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还可与相关企业合作,采取聘任兼职教师的办法,聘请公司或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学校的专业实训指导教师,给予他们一定的待遇和荣誉,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他们来学校做报告或上课,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实践和实训,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容易掌握专业技术的操作本领,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都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六)实行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培养应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的目的是更好地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专业技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高职院校实行现代学徒制教育要比其他方式的职业教育具有优势。首先,高职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进行培养,能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自己未来要从事的工作是怎样的,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兴趣。其次,高职学生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接受培训,既可以学习知识和技能,还可以享受学徒工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容易得到家长的支持和欢迎。再次,由于“学徒”要学习和培训的内容事先都是经学校和合作企业针对具体的工作岗位共同制订出来的,一般会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较为适合该岗位就业的需要。最后,实行“学徒制”培训与学生将来的就业实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与企业在签订学徒制培养时就已经与用人企业初步签订就业意向和协议,大部分学徒毕业后基本都能被原企业录取,学生的就业前景相对明朗。

据了解,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几年前就在某些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经过几年的试点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与之前没有经过试点培养相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由此可见,实行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七)实施“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

对高职院校在校生实施“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其目的是保证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和满足就业市场的需要。学生毕业时拿到“毕业证书+技能证书”的双证书,表明该学生在校期间,不但在综合文化素质方面达到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在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也达到了企业某一专业岗位的要求,相当于该学生已经拿到进入就业市场的通行证,可以零距离上岗。用这样的办法培养出来的高职毕业生才是社会和企业所真正需要的,高职院校实施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能真正为企业减少用人成本,必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开始在此方面的尝试,目前该校已经入选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学校。该校拟从2017级学生开始,尝试和要求每个学生毕业时除了要拿到毕业证书外,还要求至少拿到一种技能证书。事实上,从近几年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确实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那些拿到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相比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在就业上更有优势,更容易获得优秀企业的优先录用。

从某种角度来说,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高职院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只有不断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才能不断地得到发展和壮大,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但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来训练和培养才能形成和提高,本文提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试图为高职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有建设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冯英姿,费水蓉.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J].宜宾学院学报,2012(3)

[2]李祥.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何静.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2)

[4]程继武.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5]史丽.高职类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1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粗糙集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测评模型构建的研究”(GXGZJG2018B069)

【作者简介】麦宏元(1965— ),男,广西藤县人,硕士,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数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与教学方法的研究。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高职学生培养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