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2020-06-08梁端兰梁海明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民办高校

梁端兰 梁海明

【摘 要】本文针对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的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任务较重、工资待遇较低、发展空间较少、工作未得到科学评价等问题,提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党建工作;制定科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抓好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培训;加强社会实践和促进科研提升;加强教师之间的帮扶交流。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师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21-03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是立教之本,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思政课教师在高校往往是弱势的存在,特别是在民办高校,容易处于弱势甚至被边缘化。在民办高校,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现状

(一)师资结构不合理

当前,民办高校师资队伍良莠不齐,学历结构方面,以研究生为主,也有少数本科生,博士生数量几乎为零;职称方面,正教授和副教授凤毛麟角,助教为多数,讲师为少数。由此可见,不管是学历结构还是职称结构,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究其原因,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全国高校普遍存在思政课教师缺口,思政课教师成为热门岗位,而民办高校待遇不如公办高校,特别是有些民办高校地理位置偏僻,难以招到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即使招到,也往往会面临留不住的问题。

(二)教学任务较重

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要求,高校应以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思政课教师岗位,然而,许多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远远达不到上级文件要求。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繁重。如许多老师每周至少承担24节的授课任务,大部分甚至承担28节、32节,可以想象工作强度之大。

(三)工资待遇较低

民办高校指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依照国家和本市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的设置标准,面向社会举办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学校或实施高等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与公办高校经费来自国家拨款不同,民办高校经费主要是由学校的投资方通过各种方式筹集得到。许多民办高校响应国家号召扩建新校区,导致资金紧张,但同时为了控制投资成本,在经费使用上可以说是精打细算。这导致师资专项经费不足或者落实不到位,思政课教师待遇较低,难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难以开展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质量。

(四)发展空间较少

相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思政课教师获得进修、培训的机会较少,特别是民办高校名额有限,加上承担教学任务重,难以安排外出学习、培训,这容易导致思政课教师教学理念停滞不前。此外,思政课教师的晋升空间比较狭窄,获得感较差。教师待遇普遍较低,为了生存不得不多上课,难以腾出时间进行科研,进而影响职称评定和晋升。

(五)工作未得到科学评价

当前,高职院校针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体系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现在绩效工资上。由于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技能比赛,因而更重视专业课,在同等条件下,思政课教师年平均上课量远少于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上课以外的工作量难以比得上专业课教师带技能比赛所折合的课时量,故其年终所折算的绩效也会跟着降低,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备受打击。另一方面,无论是校级公开课比赛还是自治区级的信息化大赛,思政课和专业课都是共用一套评价体系和标准。但是,对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采用同样的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一)加强党的领导,做好党建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作为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先锋队,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首先要求思政课教师一定要是党员(含中共预备党员)或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其次还要旗帜鲜明,政治立场坚定。最后,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双带头管理思政课。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制定科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科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应包括如下方面内容:

第一,重点关注教师数量、教师结构、教师水平。教師数量包含专任教师数量、兼职教师数量、“双师型”教师数量,教师结构包含专业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学位结构、双师结构等,教师水平包含专业领军人物、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等。

第二,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制定三年教师发展规划,建立由引入、培养、成熟、发展的阶梯式教师发展标准,并建立灵活的用人制度,制定教师准入和入职培训标准,“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资格认定标准等。

第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绩效考核为重点,全面考核、科学评价思政课教师在德、能、勤、廉等各方面情况,促进教师强化素质,提升能力,改进作风,围绕学校发展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三)抓好思政课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民办高校思政课主要是由专职教师承担,导致专职教师课程任务繁重。对此,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可以从辅导员、党政办行政坐班人员中选拔,同时,也可以聘请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使命感的离退休教师。要抓好这两支队伍建设,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按素质标准选聘人员。很多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思政课就是个口袋课,只要是文科专业都可以往里面套。其实不然,思政课是塑造灵魂工程的课程,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所以在新教师和兼职教师的引进和聘任中,必须坚持严格的政治、道德和业务标准,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由学校院务会、党委、各基层党支部和部门(二级学院)负责把关,确保引进和聘任的每一位教师政治合格、业务精良。

2.按规定的师生比配置配齐人员。思政课教学是灵魂工程,是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因而其理论性和政治性都很强。因此,教师和学校领导都应予以重视,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的要求,以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并保证专项经费落实到位。

3.按结构要求老中青三结合。老中青三结合即干部队伍中要包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员,充分发挥青年人的活力、中年人的成熟和老年人的稳重,将各种不同优势有机组合起来。老中青三结合,有助于年轻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在学识、经验、教学创新手段等方面的互补共进。

4.按工作性质科学评价。由于思政课性质的特殊性,要上好思政课就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新闻,实时更新课件,因此思政课教师备课压力较大。在重技能、轻理论的高职院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付出相同,甚至更多,却没有得到与其劳动付出相对等的报酬,容易挫伤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在评价体系、核算绩效、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方面应向思政课教师倾斜,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其待遇不应低于全校平均工资水平,或者体现多劳多得。

(四)落实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培训

为提高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可以邀请兄弟院校骨干教师、思政课领军人物或“广西高校思政课精彩一课”评比活动一等奖获得者到学校讲示范课,相互交流经验,共同进步;也可以选派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级培训和省级培训,回来做传达、汇报;还可以借助全国高校网络培训中心、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的周末大讲台加强思想、政治和理论业务知识方面的学习。此外,组织落實新教师入职培训、师德师风培训、教师信息化培训等校级培训,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思政课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善于学习,善于改革创新,在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设计出更加多元的教学形式,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

(五)加强社会实践和促进科研提升

首先,要鼓励思政课教师加强社会实践。给予相应的经费,鼓励思政课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走出去”进行实地调研,加深对社情、国情的认识,开阔视野,丰富教学材料和素材。其次,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下,鼓励教师为提升自我,积极参与教改科研项目,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丰富科研内涵,尽快完成从“经验型”的教师向“科研型”内涵式教师的转变,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

(六)加强教师之间的帮扶交流

首先,可以通过结对子、帮扶的方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一是基于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配合、共同提高”的格局,与公办院校结对子。二是启动以老带新帮扶计划。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薄弱,存在年龄化结构不合理、层次化差等问题,特别是青年教师阅历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可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传,即传师德,培养青年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的教育理念。帮,即帮助青年教师制订计划,熟悉教学大纲,帮助青年教师稳步提高,教有所获。带,即带动新教师转变观念,用科研方法解决问题,提升实际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其次,可每周固定一个时间用于思政课教师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学习或者教学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参加思政高校联盟的教学研讨会和教学观摩会,每学期还可以通过校级公开课比赛、优秀课件教案评比、优秀教师评比等方式争先创优、树典型来推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民办学校应更加关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自信、自强、自爱,全面加强学习,成为让党和人民都满意的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

【参考文献】

[1]何春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探微[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02)

[2]曹裕霖.民办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应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科教文汇,2008(12)

[3]马敬.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浅析[J].山西青年,2017(12)

[4]居来·提热合买提,郭彩星.新形势下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碦什师范学院学报,2015(9)

【作者简介】梁端兰(1986— ),女,广西博白人,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梁海明(1987— ),男,广西博白人,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讲师,工程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民办高校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