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垃圾分类,争做环保先行者

2020-06-08陆文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环保教育垃圾分类实践探究

陆文奇

[摘要]学校是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垃圾分类,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发挥“小手牵大手”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对垃圾分类的重视与落实。通过宣传教育,挖掘学科资源,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有效促进孩子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同时“小手拉大手”推进德育效能。

[关键词]垃圾分类;环保教育;小手拉大手;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92-02

学校作为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开展垃圾分类系列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发挥“小手牵大手”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对垃圾分类的重视与落实,这是一项非常有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的活动,是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一、宣传引领,营造垃圾分类良好氛围

(一)学校:设置宣传阵地了解分类知识

1.校园环境,走近垃圾分类

学校组织相关宣传活动,通过设置横幅,大屏幕滚动播出相关图片和宣传口号,并且,利用好学校宣传栏和走廊过道等,营造宣传氛围,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举行的活动照片布置在其中,让学生们通过观看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增进垃圾分类的意识,感受活动就在身边。

2.主题活动,明晰垃圾分类

学校同时开展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除了邀请相关教师,工作人员开展主题宣讲,学校还通过每周的广播宣传,让学生参与宣讲垃圾分类知識,并分享自己垃圾分类的感受和体验。搭建各种展示舞台,如学生将垃圾分类的方式改编成情景剧,他们穿上各种颜色的道具表示不同的垃圾桶,用情景剧的方式让大家明白垃圾分类的具体时间方法和注意事项,富有童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班级:制订班级活动,扩大宣传力度

1.主题板报,深入了解

各班通过主题板报,定主题、定时间分类展示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每日的班级学习中进行耳濡目染,在展出板报与阅读板报的双重过程中,一步步地走近垃圾分类。

2.每周队课,学习研讨

每周队课,更是班级学生自主学习的好阵地,各班结合当月的节日,结合当下热点时事,进一步落实阵地宣传,同时发放宣传资料,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展学习讨论,将垃圾分类进行细化。

3.班级回收站,从小做起

有些班级在教室里设立了废纸回收站,将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废纸合理回收。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学校鼓励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每个月的20号,对各个班级进行废纸回收集中称重,记录重量,鼓励废纸的回收利用持续落实。

(三)家庭:响应分类行动,达成行动共识

1.制定家庭书面计划

孩子们回到家中向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与家长共同制定家庭垃圾分类计划,将宣传与行动结合,将家庭垃圾分类形成书面计划,家庭成员共同参与,互相监督,从而将活动延伸到家庭中。

2.设置分类垃圾桶

制定计划后,在家中设置垃圾分类的垃圾桶或回收箱,还可以结合计划,落实责任人,定期反馈,深化行动计划。许多社区为每家每户分发的分类垃圾桶存在没有有效运用的问题,结合家庭宣传,让这些宣传与运用结合,能有效促进垃圾分类的落实。

3.响应小区垃圾分类

经调查了解,目前杭城所有小区都设置了垃圾分类宣传栏,垃圾分类回收桶,还定期为居民发放厨房垃圾袋,小区保洁员自觉成为垃圾分类管理员。大部分居民已经能配合落实分类投放,但少数居民意识不够到位,存在混投,乱投现象,通过孩子们小手拉大手,能有效响应并促进小区垃圾分类的落实。

二、学科整合,挖掘垃圾分类有效资源

(一)立足品德教学,深化教育认知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是落实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材中,与垃圾分类,环保教育相关的内容非常丰富,运用生动的画面,具体的数据,帮助孩子们明确垃圾分类的状况与积极意义。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品德课教材内容,挖掘学生生活资源,教师设置有趣的教学过程,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必将有效促进垃圾分类教育的落实。

(二)开展科学研究,探究处理方法

科学教材中对于垃圾分类的研究很具有操作性,在教师带领下,学生们开展堆肥实验和制作环保酵素。这样的探究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在积极实践中,提升科学素养,更深化了环保意识。

许多学生开展了实践操作,将中午吃剩的饭菜收集起来,往里面加一些杂草、树叶之类的垃圾放入堆肥桶,往里面掺点土,然后再加入一层厨房垃圾,再掺点土,跟做三明治似的。最后把桶装满后,盖上盖子,让其处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经过2个多月的发酵,餐厨垃圾就会变成肥料。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餐厨垃圾,还可以变废为宝,成为有机肥料。

(三)拓展美术制作,美化分类效果

美术教师们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用笔画下对垃圾分类的认识,让孩子们动笔描绘美丽的环境,进一步深化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唤起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在愉快的动手制作中,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点燃了孩子们的创意,激发了实践兴趣,垃圾分类的意识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将一些变废为宝的美术课程制作成微课,孩子们可以自由点击学习,既激发了兴趣,更提升了教育的效果。

三、实践活动,辐射垃圾分类教育成效

(一)“口”中节约,学会珍惜

1.学校:午餐泔水称重,感知“粒粒”辛苦

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如何推进孩子们合理饮食,有效减少厨余垃圾。学校开展了泔水称重行动,各班进一步宣传垃圾分类,减少餐厨垃圾,避免浪费的积极意义。

泔水称重实施后,全体师生共同行动,避免浪费粮食的意识得到提高。食堂工作人员也及时关注数据情况,收集有效建议,合理调整,改进菜谱安排。学校还定期统计数据,予以评价反馈,提升泔水称重活动的效果。孩子们饮食习惯,环保意识得到提升,也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2.家庭:减少餐厨垃圾,践行“光盘”行动

“光盘”行动值得提倡,已成为大部分人的共识,家庭生活中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合理安排,减少餐厨垃圾具有积极的意义。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关注家中光盘行动的落实,能有效减少餐厨垃圾,同时推进垃圾分类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孩子们重视垃圾分类,注重减少餐厨垃圾后,在饮食上能不挑食,更可喜的是,不少孩子成了光盘行动监督员,带领家庭成员一起提高垃圾分类意识。

(二)“用”中回收,变废为宝

1.学校:牛奶盒回收,深化教育效果

利用红领巾廣播,开辟专栏宣传牛奶盒回收的日的与意义,学校专门建造了一座非常漂亮的牛奶盒回收小屋,近几年一直组织学生参加爱心牛奶盒的回收,积极践行低碳行动。

学生们将牛奶、饮料纸盒积攒起来,每月一次交给大队部参加回收,回收公司会将所得的废旧纸盒加工制作成文具用品,循环使用。学校连续十一年被评为“杭州市中小学生‘回收牛奶纸盒大型环保活动先进集体”。还获得了“杭州市回收牛奶纸盒大型环保活动特殊贡献奖”。牛奶纸盒爱心回收,已经成为学生的一个良好习惯。

2.家庭:多元回收,体验变废为宝

孩子们在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关注家庭垃圾分类,除了响应学校的牛奶盒回收,将家中的旧衣物投入小区的“大熊猫”参与衣物回收,收集家庭可回收垃圾参与社区积分活动。

一系列的回收活动,为孩子们参与垃圾分类搭建了平台,看着可回收物品及时整理变废为宝的收获,孩子们体验了垃圾分类的意义,行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行”中实践,我知我行

1.学校:假日小队活动,丰富认知感受

班主任充分利用主题活动课渗透垃圾分类意识,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减轻师生的负担,并使垃圾分类的工作能够持续开展,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德育课程,形成系统,每个年级制定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循序渐进,保障时间,保障场地。

2.家庭:构建家庭影响,引发行动共鸣

实践中,队员们还将活动延伸至家庭,调查自家生活垃圾构成情况,并作合理分类;将垃圾分类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合作办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垃圾分类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内化。

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自觉地“动”了起来,家庭垃圾分类的行动产生共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3.社会:走进社区践行,形成环保联盟

此外,更多队员们走出“小家”,来到“大家”——社区,采访了这里的居民,分发了宣传单,还开展了坚持一个月的垃圾分类记录,还邀请了进城务工子女一起在小区里清理垃圾并分类投放,每位队员都想尽自己的一份力,让大家一起努力保护身边的环境!

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每个队员们都不再把垃圾分类当作一句口号,而是切实地落实到了行动中来,都觉得垃圾分类要从我做起,要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员,让全家都投入垃圾分类的行动中,做一个真正的环保小卫士,真正做到“小手牵大手”,以自己的行动来保护环境,为建设生态文明杭州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环保教育垃圾分类实践探究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生物学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