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

2020-06-08余莉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0年6期
关键词:灵活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余莉华

[摘要]上有品质的道德与法治课,是每一位道德与法治老师的永恒的追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快餐式使用教材,阶梯式活动设计,深耕式問题技巧等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8-0075-02

南京师范大学德育研究所研究员、《道德与法治》教材分册主编孙彩平教授在《策略即理念,方法即内容》的报告中提到一个比喻:课程就是运动会上设计的一个障碍赛跑道,而教学策略和方法就是这个障碍设计的过程。孩子通过跨越一个一个的障碍,跟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得到一点一点地提升。当他通过所有的障碍到达终点的时候,他的能力、水平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所以说教学策略里面有理念,而且理念起了关键的作用,因为它决定教学的灵活性,决定教学的高度。

承接一年级教材,二年级教材设置了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绘本故事、儿童歌谣、日记等主要的栏日,方便教师教,便于学生学。二年级教材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向生活学习,生活是一本无字的大书,生活智慧隐含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他人、自己的过去学习,树立终身发展的理念;第二种是在活动中领悟,领悟意义的同时养成生活智慧;第三种是批判反思,在辨析栏目与故事追问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思维;第四种是榜样学习,向好的榜样与他人学习,对于低年段的儿童而言有将抽象概念的东西具体化的作用。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兼任教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解读和思考时间非常有限,这就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有些教师上课滔滔不绝地说教,根本没有关注教材中的活动的提示,有些教师刻意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可是“活而无序”也是常见的现象。如果在研究教材、组织教学的技巧上掌握有效的方法,教师们教学研究的热情就会慢慢增长,在“成功中产生成功的动力”“在幸福中寻找教学的幸福”。

一、快餐式使用教材

教师解读教材、思考教学策略的“快餐”在哪?就在《教学参考书》的“怎么上这节课”版块。道德与法治改版后的教参内容非常详细,如果仔细研读,对于教学的帮助有很大的益处,在浏览全部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可以关注教学活动设计,站在“研究者”的肩上设计适合自己课堂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很好地借力用力了。

如二上第二课《周末巧安排》,教参中提供四个片段活动,思其活动落点分别是:片段一“周末生活大盘点”——周末心情大盘点、话题导入,片段二“观点对对碰”——观点碰撞、提升认识,片段三“我能巧妙安排周末”——联系实际、指导行为(抽象),片段四“表演情景剧”——情景再现、生活引导(具体)。厘清这四个活动片段的思路框架:话题导入——形成认知——实践体验——生活践行,也就是教学层次的构架。因此,教参上的活动设计的主题框架,从逻辑思路、目标定位上看,都是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认可了教参上的活动框架,是不是教参上的活动全部都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呢?答案是否定的,还要活用自己的学生资源,成就生活课堂。

这是教师用书上的片段三“我能巧妙安排周末”的具体流程:(1)可让本班同一兴趣小组的学生坐在一起。(2)教师简单地指导学生怎么填写周末计划书。(3)小组成员讨论兴趣小组的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活动准备等。(4)选择一两份周末计划书,供全班学生展开交流,并探讨该计划的可行性及尚需修改的地方。(5)各组白行修改组内的周末计划书。本活动巧妙地将班级内开展的兴趣小组活动引入课堂,设计较为新颖。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后修改,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生团队的合作能力。

教参上的参考活动,针对的是全国教师使用,应该来说,选取的活动更具有北京、上海的特例。有些地区的学生,自己的时间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更不可能在周末参加小组兴趣活动。具有地区差异的孩子们的“巧安排”体现在哪呢?学生的生活实际就是教学的“活水”。教师可以从自己的学生中去挖掘教学素材,如,由“周末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生,一定有高效完成作业的时间”生成问题“玩得多,怎么对待学习”;由“兴趣班参加比较多的学生,一定有挤出来玩的时间”生成问题“学得多,怎么满足玩的需要”……让大家体会“巧安排”才能让周末的生活更丰富。

二、阶梯式活动设计

但凡好的课一定会有清晰的教学逻辑,因为清晰的教学逻辑是有效课堂的核心特征之一。如果说一节课连逻辑都不清晰,或者说没有逻辑,会让听课者感觉教学内容肤浅,没有层次,活动缺乏思维的领导,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

如何来利用教材生成教学的层次感呢?第一个,利用教材的话题以及小标题构成教学的层次,这是指一节课的层次。如二上第八课《装扮我的教室》,教材设计的是四个话题,“教室好在哪里”“我们一起来设计”“大家一起来动手”“我们教室更漂亮”。细细研读这四个话题隐含着教学的逻辑,还有学生的学习逻辑,由此可以这样设计活动:第一个活动“说说我们的教室”,活动二“这些教室真漂亮”,活动三“我们一起来设计”,活动四“装扮我们的教室”。教材本身设计的活动日标呈阶梯式上升,具有层次性。

第二个,利用教材图文间的联系构建活动的层次,这是指每个活动也是有层次的,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如二下的13课《我能行》第一个活动“大拇哥送给你和我”,只有一个场景,细细去揣摩泡泡语来找到图文之间的联系,构建层次,可以设计第一个活动“亮出大拇哥”,可以送给你,也可以送给你的同学,但是你在送的时候请你说出亮出它的合适的理由。这也是教材的泡泡语引导孩子们在夸赞的时候越具体越好。然后设计第二个活动“大拇哥送给你和我”,这是现场挑战,要把两个大拇哥都送出去,一个给自己一个给你的同学,借助这样的小组活动,鼓励班上默默无闻的、比较内敛的学生大胆去夸赞别人,同时也大大地夸赞自己。最后一个活动设计就是“你真棒”,请特长比较出众的孩子在同学面前展示露一手,引导学生既夸夸别人也夸夸自己,如“你的舞跳得真好,我的字写得好,你也棒我也棒”。这样,一个个的小环节活动当中构成了大活动的层次。

猜你喜欢

灵活性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新型储换热系统在热电联产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基于SVD可操作度指标的机械臂灵活性分析
更纯粹的功能却带来更强的灵活性ESOTERIC第一极品N-03T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关于城市道路弯道超高灵活性设计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