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培养的语用教学策略探赜

2020-06-08黄美华

成才之路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语用教学语用能力能力培养

黄美华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要求教师更新教学思路及教学观念,将教学视线聚焦于学生语用能力发展层面,培养学生合理、恰当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基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语用兴趣;注重文本解读,搭建感知桥梁;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用教学;语用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3-0057-02

语用教学作为语文教学领域的重点内容,以文字具体意义与所处语境作为教学关键点,旨在锻炼学生于特定情景中合理运用特定语言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语境作为影响语言生成与文字理解的重要因素,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立足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人文情感体验,开创多样化教学途径,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

一、基于生活实践,激发语用兴趣

语文课堂中开展语用教学,要求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学生实际语用发展需求与身心发展阶段性规律,紧抓引发浓厚兴趣的关键点,结合学生生活实践展开教学。教师应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并为其架构语言文字运用的“桥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生活中常见的语用现象,以此激发学生兴趣。要注重良好语用意识的建立和语用思维的生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语言特色功能,进而有效推动语用教学活动开展。以《童年的发现》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以兴趣为驱动力逐步形成语用意识。课堂开始时可通过展示题目和提问方式引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针对自己的童年发现展开讨论。此时课堂气氛被点燃,学生纷纷讨论令其印象深刻的生活发现。教师通过激发学生自主讲述生活经历,不仅可以紧扣文本学习内容,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语用能力,从而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并构建语言的能力。在课文讲解完成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文中作者从童年发现里获得怎样的启发和体会,并联系自身生活体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总结交流,各组可选派代表上台发言。教师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用训练,利用讲述性语用训练模式,有效连接生活实际与语言运用,从而锻炼学生语用能力。

青少年学生处于具备一定生活认知基础的年龄阶段,要求教师采用教学引导的方式开展语用教学。教师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教学基础,致力于将语用知识接轨生活认知,密切语用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引导其养成自觉关注并深入探究语用现象的习惯,这对于学生语用认知构建有重要意义。

二、注重文本解读,搭建感知桥梁

解读文本是语文语用教学的基础,文本内容的深入感知则是其教学前提。教师应以语言运用为主线,基于整体观念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容,深入挖掘并感知其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由此强化学生对于语言表达特征及语言表现力的认知,实现教学文本语言内容与理解内容的统一,从而整体提升学生文本阅读技能,锻炼学生语用能力。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图片或文字描述,对作者鲁迅先生的生平、著作及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简单介绍,使学生对文本人物形象产生一定认知,从而引导学生为阅读建立初步的情感基础。教师可让学生通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词语如“无端”“如许”“素不知道”等,由教师进行释义,以引导学生流畅阅读课文,为整体把握并解读内容奠定基础。教师可提出开放性问题,如“少年闰土给读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基于文章整体进行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摘录如“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等句段,及“圆脸”“小毡帽”等词语,并通过“雪地捕鸟”等事件叙述,总结出闰土天真朴实、活泼健康、机智勇敢的人物形象。学生通过层进式的人物性格解读,在脑海中构建了生动的闰土形象,这利于其精准把握文章思想感情,为解读下文建立基础。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文章闰土形象的刻画手法,尝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好友,如“她扎着一束高高的马尾辫,一见到我就笑嘻嘻地拉住我的手邀我和她一起玩”,由此令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感知体验,培养语用意识并提升语用能力。

解读与感知能力作为语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扩展感知视野,基于整体阅读体验,深层挖掘并品味文本精巧的语言运用特点及整体意义。引导学生以多角度形式解读文本,深入感知作者心理活动及思想情感,并将阅读体验落实于语言,从而实现语用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创设教学情境,豐富情感体验

语用教学应以切实把握学生心理及语言能力发展阶段为基础。针对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思考深度尚浅的年龄阶段特征,教师要注重建构生动教学情境,创设相应文本环境,并将其作为开展语用教学的思维平台,以此引导学生收集并解读文本有效信息,以亲历问题的方式促使其深化文本情感体验。这样可以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丰富人文精神体验的同时,提升学生语用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增强学生语用意识。以《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可通过图片展示广袤无垠的草原风光与独特的民族风情,通过诵读课文等形式,创设文章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其中,并引导其对课文内容展开畅想,从而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教师可提问学生老舍笔下的草原风光美在哪里,提示学生从天空、天底、小丘和羊群等方面描写进行解读,摘取相关词句如“一碧千里”“绿毯绣上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描写进行鉴赏体会。在通篇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令学生安静端坐并闭上眼睛,播放民族背景音乐,想象自己正身处辽阔草原之中,感受眼前的美丽风光与风土人情。想象活动结束后,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最吸引自己的草原景观,整合组员成果并进行编排整理,由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强化的情境体验,从文字中领略到草原美丽风光与蒙汉两族间的深厚友谊,这体现了语用教学深刻的人文性。而内心感受的尝试性表述,可增强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语用教学既是学习文本语言的过程,也是人文熏陶的过程。情感体验作为语用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要求教师基于体验开展教学,创设丰富教学情境,以情境构建带动内容体悟,由此内化情感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自主表达出来,从而实现语用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致力于提升学生整体语言素养及语用能力。这要求教师基于生活实践,激发学生语用兴趣,注重文本解读,搭建感知桥梁,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学生提供大量语言表达实践机会,这样才能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展.高效“语用”须打通四“关”——小学语文语用型阅读教学冷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05).

[2]张婧瑜.小学语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基础教育研究,2016(07).

[3]范国强.“语用”理念下课文的角色定位及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5(08).

猜你喜欢

语用教学语用能力能力培养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微信在高职英语语用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论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让语用教学在课堂中闪烁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