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工作中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刍论

2020-06-08李艳萍黄日健

成才之路 2020年13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诚信问题

李艳萍 黄日健

摘 要: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出台以来,不少贫困大学生获得了资助。但一些学生在资助工作中出现申请原始材料作假、评议过程弄虚作假、获助资金使用不当、信用助学贷款逾期不还等诚信缺失行为。文章分析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从完善贫困生管理制度、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等方面提出提高学生诚信度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资助工作;诚信;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13-0010-02

国家针对高校贫困生相继出台一系列资助政策,建立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各地高校也相继设立学生资助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学生资助事务。由于国家助学金额较大、种类多样,不少学生获得资助机会,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然而,高校贫困生群体在获得国家资助、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也衍生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便是部分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的现象,如弄虚作假、贷款逾期不还等。诚信缺失不仅给学生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带来阻碍,也给高校资助工作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高校资助工作中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首先,申请原始材料作假。一些地方民政部门在出具证明时,并没有对贫困生家庭经济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而是按照申请人的要求随意填写,这就给个别家庭经济并不真正困难的学生可乘之机。其次,评议过程弄虚作假。部分学生在评议过程中碍于同学情面,做出失真的评议,或是个别所谓“头脑灵活”的学生私下拉拢同学为其投票,导致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获得的困难评定等级较低或者没有被认定为贫困生,而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十分困难的学生,却通过这一认定程序获得更多的奖助学金。再次,获助资金使用不当。个别贫困大学生在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其他困难补助资金后,很少用于支付学费和基本生活费用,而是用于请客吃饭、与人攀比购买各种高档消费物品等。最后,信用助学贷款逾期不还。一些大学生在办理助学贷款手续、获取银行助学贷款资金后,并未按贷款协议要求按期还款,履行相关还款责任。有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更改手机号码、QQ号码,又不及时在贷款系统更新个人信息,以致银行及资助中心无法联系到本人。

二、高校资助工作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1.贫困生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资助理念方面。大学生资助政策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学生只要获得贫困生身份,即获得国家资助资金的通行证。因此,个别贫困生可能出现错误的认知,认为“我是贫困户,这些钱必须归我”。有的学习上不努力,认为“我是贫困户,如果毕业不了,学校也是有责任的”,因而形成“等、靠、要”的心理。这对那些处于贫困边缘的学生产生了冲击,认为“我家庭也不宽裕,可是我努力学习,却比不上他们一纸证明”。尤其是了解到有些同学是通过不良手段获得证明材料后,更是产生不平衡心理。这种氛围对大学生健康成长十分不利。其次,评定程序方面。高校资助工作普遍是按照“学生提供贫困证明材料——班级评议——报学校评定”这样一个流程来开展的,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审定是在学校完成的,不能保证百分百真实。因为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校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深入和准确的了解。最后,监督管理方面。目前,部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只顾评定和资助,很少跟踪关注学生受资助后资金的使用情况,很少进行及时的监督和管理。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项目多,人数多,工作量繁重,资助工作者都忙于处理各种事务性工作,无暇顾及学生获资助后资金的使用情况,并且也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部分学生拿到资助金后随意挥霍也使得其他同学心理失衡,导致不良现象一再发生。

2.学校诚信教育不到位

部分高校更多强调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專业素养的培养,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诚信教育更是缺位。有的高校没有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机制,没有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内容体系,对诚信教育的主体、对象、内容、方法和途径等问题认识不清、责任不明。辅导员自发开展的诚信专题教育活动比较零碎,不成系统。在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注重道德知识教育,缺乏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和道德意志培养,这不符合道德行为形成的规律,势必也会影响到学生诚信品质和诚信行为的培养。

3.社会环境负面影响

由于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社会上有时可能出现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少数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与道德于不顾,起了不好的示范效应。而大学生处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尚未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因此有的大学生可能会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

三、高校资助工作中提高学生诚信度的对策

1.进一步完善贫困生管理制度

首先,完善贫困户信息系统。精准扶贫工作小组应该对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查,及时了解贫困户的家庭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年度收入、患病情况及各项支出情况,并将它们准确反馈到贫困户信息系统平台,以帮助高校资助工作人员动态掌握这些信息。其次,转变资助理念,加强资助监管。资助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家庭贫困只是贫困生获取资助的一个条件,如果贫困生本人获得资助之后仍然吃苦耐劳、奋发学习、诚信守纪,学校可以给予更多的资助;相反,如果贫困生本人并不努力学习,出现逃学旷课、作弊抄袭甚至违纪违法等不良行为,学校应该进行教育引导,并考虑暂时停发资助资金。

2.高校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

大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学生诚信危机,凸显了高校诚信教育工作的紧迫性。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学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紧围绕资助育人,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帮助他们扣好“诚信”这颗扣子。高校要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工作体系,建立诚信教育工作机制,完善诚信教育内容体系。诚信教育不仅可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中,也可融合在各个专业课程教学中。学校可利用宣传板报、网站平台、广播、微信、QQ、专题讲座、征文、心理剧等开展诚信教育活动,每年可定期开展“诚实守信·励志成长”专题教育活动月等。要利用资助工作、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等重点工作大力开展诚信教育,通过“诚信承诺书”,教育学生树立“诚信为荣,作弊可耻”的荣辱观和“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道德观。高校教育工作者也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杜绝失信行为,给学生做好诚信示范。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诚信是未来社会的通行证。不仅国家要建设社会诚信档案体系,高校也要给所有在校生建立个人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状况和操行表现,从而培养他们的诚信意识。例如,高校可以出台《大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对学生的学习诚信、经济诚信、生活诚信、择业诚信等进行评分记录,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评价结果可作为学生评优、入党、资助、就业推荐等重要考评依据。当然,学生诚信档案仅在学生在校就读期间有效,不可作为学生毕业之后诚信水平评价的依据,杜绝滥用。

参考文献:

[1]任秀洁.基于国家政策资助下的高校贫困生诚信教育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5(06).

[2]刘媛.基于诚信视角的高校贫困生认定与资助工作完善[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3]徐磊,黄新建,石小娟.高校资助工作中的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8).

[4]刘广,陈阳燊.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诚信问题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