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之诚信教育的实施措施
2020-06-08王建萍
摘 要:诚信教育是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但是当前小学诚信教育情况不容乐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需要倡导诚信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丰富课程资源,保障课程实施基础。本文分析了小学德育教育中的诚信教育,加大力度开发小学诚信课程资源,保障小学诚信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诚信教育;教学质量
诚信属于一种价值取向,属于一种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属于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原则。诚信需要将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做到言行一致。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落实诚信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一、 诚信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诚信是价值观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诚信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态度,当前社会上存在各种失信问题,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会伤害到校园中的学生,部分学生存在失信问题,例如撒谎骗人和考试作弊等行为,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因此小学诚信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教师利用德育教育为载体有序落实诚信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发展环境。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诚信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人无信不立”,指的是一个人没有诚信则无法在社会中发展,诚信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到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在发展阶段,需要有效结合诚与信,这样才可以健康发展。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德育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通过诚信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小学诚信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保障社会的诚信质量,实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此外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小学诚信教育,可以促使学生遵守学校纪律,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问题。当前网络环境影响不断增强,一些小学生的素质有待增强,引发不守信用的问题。利用小学诚信教育,可以提高小学的整体素质水平,辅助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落实诚信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品质建设,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利用诚信教育方式,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当代小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
(一)没有认真完成作业
部分小学生没有认真地对待教师布置的作业,一些学生没有自主完成作业,习惯抄袭他人的作业,因为学生都是在课外完成作业,为作业抄袭提供机会,教师也无法有效核实。不利于小学生及时掌握学到的知识,因为小学生心态较为浮躁,在考试过程中开始出现作弊的问题。
(二)同学之间缺乏信任
小学校园中存在各种竞争活动,例如三好学生和学生干部的评选等活动。学生获得荣誉称号之后,会受到教师表扬和同学的羡慕,但是如果没能获得荣誉称号,学生也会因此受挫。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害怕被他人赶超,因此他们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甚至会欺骗他人,在选举过程中甚至学会拉帮结派,导致同学之间缺乏信任。
(三)网络诚信道德缺失
网络可以拓展中小学生的社会交往,使社会交往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可以为小学德育教学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网络虽然带来了丰富的信息知识,同时也带来了消极问题。小学生辨别能力不够完善,虚拟的网络社会可能会扭曲人际关系。一些学生通过网络结交网友,逐渐弱化了诚信制约机制,在网络中经常会出现撒谎和诈骗等行为,一些小学生盲目信任网友,最终引发不良后果。因此小学教师需要利用诚信教育,提高小学生诚信品质,提升网络道德的规范性,使小学生可以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三、 小学诚信教育的措施
(一)明确教育内容
1. 诚实教育
通过诚实教育,可以促使小学生真诚地对待他人、关心他人,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真正地做到言行一致。在诚实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诚实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国王的牡丹花》这一则故事,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诚信的内涵。
2. 守信教育
在小学诚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展示守时、守信等内容,让学生成为一个守信用的人,使学生的思想认知因此提升。在守信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重视守信,突出信用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法律法规教育
法律法规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促使学生遵守法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典型案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重视诚信,严格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举止。
(二)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因此小学诚信教育需要将课堂教学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实处落实诚信教育,结合诚信教学认知和诚信教育行为,拓展小学诚信教育的内容,平衡小学诚信教育。小学教师需要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作用,有效落实诚信教育。此外小学教师需要在各个学科渗透诚信教育,不仅需要结合语文等文科学科,同时还要利用数学等科学学科,端正学生的诚信态度。
(三)开发小学诚信教育课程资源
1. 课堂辩论
课堂辩论是小学德育重要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安排道德问题,引导所有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当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常识和材料完成辩论活动。教师可以搜集生活中的诚信是非题,根据难易度在小学德育课程中优化整理,完善辩论题库。例如教师可以开展“我们生活中是否需要善意撒谎?”的辩论题,教师可以根据课堂话题开展小组辩论,在辩论过程中使学生的是非明辨能力因此提升。
2. 身边故事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诚信故事,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投入小學诚信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身边故事完善德育课程资源,教师要注意挖掘小学生生活中的诚信故事,尤其是利用学生身上的故事,有效归纳整理诚信故事,建立故事库,鼓励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品质,在校园中建立诚信氛围。
3. 实践演练
社会实践活动是小学德育教育重要的载体,可以深入落实素质教育,小学诚信教育需要结合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直观的感受,转化诚信理念为诚信行为。教师需要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和博物馆和实验基地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设计不同的诚信实践活动。例如在教学拾金不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寻求公安局的帮助,带领学生熟悉警察执勤地点,帮助小学生认识警察局的标识,教导小学生捡到钱财之后如何找到警察,同时也要让小学生明确遇到危险也要寻求警察的帮助,落实小学安全教育。日常生活是小学诚信教育重要的资源,再加上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教师可以在多个方面引导学生思考,达到顺利实现小学诚信教育的目的。学校需要积极开展实践教育实践活动,定期组织校园主题活动,在班级内部组织诚信主题班会。学生需要主动提升自身认识,积极参与各类诚信活动。教师可以收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建立成手册方便学生之间传阅。利用这种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投入教学活动当中,保障诚信教育效果,使小学诚信教育方法变得更加丰富。
4. 名言警句
人们在实践经验中不断提炼总结,沉淀了历史文化精华,形成名言警句。因此名言警句可以指导和警戒后人。教师可以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根据整体校园文化,在学校各个角落悬挂有关城市的名言警句,帮助学生开始重视诚信。利用名言警句落实诚信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变得更加丰富,同时可以改善课堂说教形式,帮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内涵。教师需要利用各种形式推广诚信名言,例如可以组织有关诚信名言的演讲比赛,为学生提供接触古诗名句的机会,有效启迪学生的心灵。
5. 儿童歌谣
童谣具有通俗易懂的特征,语言也非常生动,因此教师在实小学诚信教育过程中,可以编写有关诚信的童谣集,突出小学诚信教育的作用。教师也可以组织诚信童谣大赛,吸引学生家长一同参加,帮助学生感知创作快乐,保障教学互动效果。
(四)提高教师的诚信意识
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天地为学校,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感染到学生,因此学校教师需要主动建立诚信意识,营造积极的诚信氛围,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推进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需要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学生管理。学校需要落实教师教育管理,使教师的素质水平道德修养不断提升。
(五)完善诚信评价制度
学校需要建立小学生诚信评价制度,在诚信评价中融入小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诚信行为,定期评估小学生的诚信水平,在评估过程中可以综合利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價等方式,学校需要注重正面引导学校诚信教育制度,同时需要结合负向惩罚制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设置阶梯式诚信教育目标,利用程序化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形成诚信行为习惯。
四、 总结
在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诚信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各种教学手段,突出小学诚信教育的作用,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诚信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冬玉.国家助学贷款中受助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社会,2020(7):198-199.
[2]我省率先在全国编撰发行省级中小学诚信教育校本教材[J].青海教育,2019(Z2):8.
[3]龚克.坚守底线,勇攀高峰:关于深化科研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研究生,2019(11):6-9.
[4]卢莹,吕文海,康翠兰.不同教学方式对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效果的比较分析:以“诚信”教育为例[J].教育观察,2019,8(25):8-9.
[5]张君博,李波.基于高校师生诚信心理特征的诚信校园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2019(8):87-91.
[6]钟越红.基于诚信社会建设的小学德育内容设计与实践策略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34(11):9-12.
[7]林晓春,代建军.小学诚信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基于“生活德育”视角[J].教育科学论坛,2018(16):75-77.
作者简介:王建萍,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