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学背景下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2020-06-07郭胜男张越时陈文娜
郭胜男,王 丹,张越时,陈文娜
(辽宁中医药大学医学检验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信息化时代,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程度的手机成瘾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1]。2018年8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全面诊断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要求。本研究对本专业在校生课堂手机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使用手机的原因,为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开展智慧教学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141名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1人,年龄18~22岁。
1.2 问卷设计
参考苏双等编制的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2]设计问卷,对学生知识获取途径、课上手机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比描述。
2 结果
2.1 学生知识获取途径
87%的学生通过教师讲解获取知识,60%的学生通过手机获取知识,54%的学生通过与同学讨论交流获取知识(见图1)。对不同年级学生知识获取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年级较低的学生思维更活跃,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而大四学生的问卷回收率较低,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2.2 学生手机使用现状
调查发现,22%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手机的心理和行为依赖较强,离开手机会感觉不舒服,但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够自我控制。75%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其中36%的人使用时间超过5小时(见图2)。95%的学生在课堂中使用过手机,其中45%的人有玩手机的习惯。50%以上的学生有过因为前一天晚上玩手机影响休息导致第二天精力不足的情况,而6%的学生反映手机已经严重影响其休息。
图1 不同年级学生知识获取途径
图2 不同年级学生手机使用时间分布
在使用手机的行为中,97%的学生有通过手机查阅相关学习资料的行为,69%的学生偶尔使用手机查看通知、留言等,23%的学生则养成了经常使用聊天软件的习惯。53%的学生有在课上观看与学习无关视频的行为,11%的学生养成了经常观看娱乐视频的习惯,28%的学生有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的行为,6%的学生养成了经常玩手机游戏的习惯。
分析课上使用手机的原因发现,55%的学生认为是由于教师讲课不精彩,52%的学生则认为是对所学课程缺乏兴趣,而3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课堂纪律管理不作为也是影响因素,以上数据在不同性别学生间存在一定差异(见图3)。学生在考查课和选修课上玩手机的次数更多、时间更长,20%的学生不论专业课还是考查课、选修课,只要自己不感兴趣,就会玩手机(见图 4)。
图3 不同性别学生课上使用手机的原因(多选)
图4 学生课上使用手机频率高的课程分布
2.3 手机对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影响
调查发现,77%的学生有因为玩手机而不知道讲课进度的情况,49%的学生有因为玩手机而无法理解上课内容的情况,20%的学生反映课上玩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学习。
14%的学生反映,如果教师严格要求课堂纪律,禁止携带或使用手机,自己会产生厌烦情绪。54%的学生认为教师课上强制要求手机入袋的管制措施是不合理的,应该相信学生。
56%的学生认可课上玩手机会影响教师授课积极性,而15%的学生则认为不会影响教师授课积极性。45%的学生认可课上玩手机会影响教学质量,而22%的学生则认为不会。31%的学生认为如果课堂上无法认真学习,与其发呆不如玩手机,但是25%的学生认为其他同学玩手机的行为会影响自己。
2.4 学生对课上使用手机行为的反思
85%的学生表示课上会进行自我约束,但是22%的学生在了解玩手机会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的情况下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对于改进措施,78%的学生认可提高自制力是减少课上玩手机行为的重要措施;65%的学生认为参加户外活动,减轻孤独感能够缓解对手机的心理和行为依赖;67%的学生认为教师提高教学趣味性和教学质量能够改变学生利用手机娱乐的行为;31%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加强管理,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见图5)。
3 对策
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生活和学习方式的颠覆性改变。但同时由于手机依赖或成瘾造成的问题已经成为危害我们身心健康的元凶。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程度较高,影响手机成瘾的常见因素有孤独感、自尊、焦虑、社会支持等[3-4]。曲星羽等研究发现,学业拖延在手机成瘾和学习倦怠间发挥中介效应[5]。因此,了解学生手机使用行为,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十分重要。本研究调查学生课上手机使用现状,旨在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时使用手机的行为和情感态度,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图5 学生对改进措施的反思(多选)
(1)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修订完善课堂教学建设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本次调查发现,大量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手机娱乐,极大地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对课堂教学秩序造成影响。课堂“低头族”问题已经成为课堂建设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6]。教师对待学生“低头”问题,不仅不能不管、不问,还要严管、严抓,把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把课堂教学管理强起来、把教学质量提起来。
“手机入袋”的一刀切管制手段有一定效果,但同时也引起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手机进行线上学习,弥补了线下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因此,建议教师在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根据班级特色,制定学生自愿遵守的民主的课上手机使用守则。
(2)建设符合“金课”要求的智慧课堂。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搜索软件(百度)、社交软件(抖音)、线上课程(中国慕课网、爱课程等)等。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是指利用系统中面向学习者的智能化、个性化和多元化学习服务功能,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手机),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进行深度、高效、自主和开放的课堂学习模式。打造智慧课堂可以提高课堂参与度,营造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环境,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高程度的互动合作,以此引导学生从利用手机娱乐转变为有意义、更深层次的学习。调查发现,教师教学水平低和能力不强也是导致学生“低头”的重要原因。
因此,教师应提升教学能力,积极建设高阶性、创新性和有挑战的大学“金课”。智慧教学法是建设大学“金课”的高效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7]。微课、慕课、翻转课堂、雨课堂、虚拟仿真实验、线上线下混合课堂等,都是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有效提高教学水平,符合新时代“金课”建设的要求。
(3)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文化、基础等3个方面凝练出六大素养,是学生为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应具备的最关键、重要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核心素养培养关注“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8]。信息化时代,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手机文化包含了我们与“工具”、与“自己”、与“社会”的联系。从核心素养培养出发,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