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020-06-05潘传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8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家国情怀小学语文

潘传玉

摘要: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加强小学语文中的诗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激发他们生于中华长于中华的自豪感,还可以使学生感受经典诗篇中展现出的爱國之志和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从而强我中华而努力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家国情怀

纵观五千年华夏文明,诗歌无疑是其中最夺目璀璨的一颗明珠。漫步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文艺长廊,诗歌是一朵傲世而立的奇葩,历经世代更替、岁月蹉跎,历久弥香……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学习诗歌、背诵诗歌、领略诗歌中蕴藏的幽深意境、感受诗人爱国忧民的情怀、聆听岁月流淌的余韵之外,更要做到古为今用,于诗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

一、让学生在古诗中领略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

我们伟大祖国是一个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她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世界版图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征:山河壮丽,四季分明,既有江南的小桥流水、风情万种,又有北国的悠远寂寥、恢宏壮阔。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诗歌中所展现的祖国山河之壮丽、四季之分明多姿、江南北国的不同风情,带领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锦绣壮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似火的江花绚丽多姿,清澈见底的江水中倒映着绿树蓝天,绿树红花、蓝天白云共同勾画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春光图,给人一种清丽迷蒙之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于绿柳中歌唱的黄莺、蓝天下齐飞的白鹭,似真似幻,动静结合,让小桥流水的江南春天有声有色,让画面在春光中逸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粉似霞、白如雪的荷花在澄碧似玉的荷叶中亭亭玉立,让浓荫如瀑的夏日多了一丝清凉,于荷花间起落停转的蜻蜓更让炎炎夏日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中的幽远寂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恢宏壮阔,让学生领略北疆的无限风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比二月春花还要绚丽的枫叶是秋天最美的风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幽静朦胧,风光旖旎,令人神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夜大雪让枯树逢春,绽放出千万朵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于寒冬中傲霜斗雪的梅花冰清玉洁,在银装素裹的天地间暗香浮动……这些情趣高雅的诗句,意境优美,对青少年性情的陶冶和志趣的塑造,能够起到一般说教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让学生在古诗中感受感受作者的爱国深情

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深切感受诗人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在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句中看到战火纷飞、国都沦陷后的满目苍凉,百姓因战乱而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感受诗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悲痛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悦之情;杜牧在秋意渐浓的秦淮河上泛舟,看到唐王朝后期政治腐败、弊端百出、民不聊生,而那些官僚佞臣依然沉迷声色犬马、夜夜笙歌,因而发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叹;陆游在临终前因没有看到“北定中原,山河统一”而抱憾终身,写出了“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句,国恨家仇铭刻心间,在奄奄一息之际依然不忘叮嘱自己的孩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既是对儿子的叮嘱,更是对子孙的殷切期盼,希望他们能子承父志,以毕生的努力在沙场中挥戈杀敌,夺回失地,统一中原,报效祖国。南宋晚期,半壁江山落入金人之手,山河破碎。爱国诗人文天祥看到国家危在旦夕,面对敌军的威逼利诱,慷慨激昂地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名垂千古,值得后世子孙敬仰学习。教师通过多媒体、画面和诵读,创设情境,让诗人跨越时空从文字中鲜活起来:他们的铮铮铁骨,他们的呕心沥血,他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国热情,他们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会穿越时空在耳畔回响,跨越历史的长河走入我们的视线、进驻我们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三、让学生在古诗中养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以诗歌为载体,让学生从中感受诗人修身、齐家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遭遇挫折和失败,应该在逆境中奋勇向前、永不言弃,于失败中逆流而上、力挽狂澜,才能在天地间立而为人。“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展现了诗人不惧千难万险,坚贞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笔下的墨梅清雅脱俗、傲霜斗雪,不与百花争艳,不惧严寒,冰清玉洁……诗人借墨梅自喻,展现他出淤泥而不染、不慕功名利禄、不为世事纷扰的高雅情操和高尚品质。更要让学生在古诗的教学中感受诗人忧国忧民,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展现了诗人用血肉之躯捍卫国家领土的英雄气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鲜明地表现了李清照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即使是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诗人不打败敌军攻下阵地则坚决不返回故乡与家人团聚的必胜决心。

教师带领学生在一个个浸染着生死之志的文字中,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音韵中去聆听去感受诗人澎湃的内心、激昂的斗志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深切感受诗人如何在乱世中“出淤泥而不染”“只留清气满乾坤”修齐治平的远大志向,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我觉得,所谓的家国情怀,就是中华儿女对个人、集体、祖国三者之间关系的处理及先后位置的摆放。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更要有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远大志向、发奋图强。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大声疾呼:“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那么,我中华少年从小就要具有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爱国爱民,更肩负着富民强国、让我泱泱中华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气魄和能力。我们既要有爱国的热情,更要有爱国的能力,那么,从现在起,从此刻始,就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建国强国的栋梁。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家国情怀小学语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