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支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0-06-05陈炜远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新课程改革

陈炜远

摘要: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直接体现,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支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探讨了自己在化学教学中的具体案例,从支架式教学模式理论基础出发,再到课堂中的应用,希望对高中化学新课程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 新课程改革

所谓的“支架”,最早是出现于建筑里面,是为了建造高楼大厦而进行搭建的,等工程完成后,支架就撤走。而支架式教学起源于维果斯基(Lev Vygotsky)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形象地表示为:

高中化学课程要求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就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徐学福教授把知识分为“惰性知识、形式化知识、难点概念、外来知识”等类型,主张教学应该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常见的支架类型主要有:工具、问题、范例、图表、建议、向导等支架,所以构建怎样的支架是支架式教学的中心和首要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课程内容,谈谈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一、化学教学中运用范例支架可以培养“平衡思想”

范例即举例子,可以避免拖沓冗长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并达到教学目标。可以是电子文档等实体,也可以是教师操作的技巧和过程。范例不管是在教材上还是练习册上,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

例如,在讲高二选修4里“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时,学生在课堂上反映在概念上的理解比较抽象,此时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就显得极其重要。如选修4中,将NO2球浸泡在冰水、热水中,观察颜色变化(NO2是红棕色的气体,N2O4是无色的气体),2NO2(g)N2O4(g)   ΔH=-56.9 kJ/mol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认识到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放热方向移动。通过这个范例支架,学生会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降温还是升温有利于合成氨(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等简单的实际问题,这样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所以在讲解概念的知识时,可以通过范例支架不仅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避免在理解知识的时候陷入误区,提高了实际运用知识解答题目的能力。范例支架对于学生来说是帮助其解读概念的方法,也是后续灵活运用的开端;也锻炼到学生能够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

二、化学教学中利用工具支架可以提高“模型认知”

工具支架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仪器、辅助教具、模型、多媒体等可在课堂上实际操作的物品。

如在学习必修2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时,通过课本内容,学生认识到CH4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但这种认识只是表面的,因为在提问CH2Cl2(空间结构见图2)有多少种结构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认为有两种结构,在化学中,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很难触及到的一些微观粒子,这个时候就要运用工具支架直观的分子结构模型进行讲解。

图3中,C原子处于一个三棱锥的中心,无论两个氢原子处于三棱锥的哪两个顶点上,结构都是一样的,这样CH2Cl2便只有一种结构。当然也可以用PPT、Flash等多媒体工具将CH2Cl2的空间结构呈现出来,通过工具支架,学生建立空间立体思维,可以把模糊的认知清晰化,空间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运用模型判断一些简单有机物的空间构型,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同分异构体奠定了基础。

三、化学教学中建立问题支架有助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形成

问题支架是最常见的支架,对知识系统性要求不高,最为关键的是可操作性高,当教师预期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时,设置适当的问题支架是十分必要的。

我在讲高一化学必修1里面的气体摩尔体积这个知识点时,学生虽然在前面学习了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但是为了学生能够理解气体摩尔体积,设置递进式问题。如,哪些因素会影响体积?1个乒乓球体积大还是10个乒乓球体积大?10个乒乓球体积大还是1个篮球体积大?10个乒乓球紧靠在一起体积大还是隔开一小段距离的比较大?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是?但是对于气体来说,粒子的直径大小对于粒子之间的距离来说是忽略不计的,所以,当粒子数相同的时,气体的体积是哪个因素决定的?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引出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通过这样不断地构建问题支架,实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又能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正如鲍波尔说:“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问题支架相当于桥梁,把两种或以上事物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以及对概念的理解。

四、化学教学中创设图表支架可以深化“证据推理”

图表支架是用可视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包括各种图式和表格。图表支架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比较常见,它可以直观地显露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整体分析后能够理清复杂问题的脉络。它将“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为学生提炼核心内容起到推动与启示的作用,尤其适合支持学生脑部大脑皮层进行高级的思维活动,如分析、应用、综合、评价等。

总而言之,通过支架式教学,从教师方面来说,丰富了教学策略、优化了教学过程;从学生方面来说,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培养了自主形成、完善知识的能力。高中化学课堂上运用何种支架式模式进行教学, 不但要对不同课型以及知识内容进行分析,还应从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出发,再根据所学知识的类型来选用合适的支架模式,不能随搭随撤,要实现逐渐撤离到最终撤离。化学教师更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其逐步完善,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张炳林,宁攀.支架式教學法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04):7-9

[2]徐学福.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01):72-75

[3]杜军.支架式教学应重视“脚手架”的搭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4):53-55

[4]赵振锋.高中化学支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08):27

[5]蔡万玲.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支架式”教学模式构建[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10(03):125-127

猜你喜欢

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新课程改革
中职英语口语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大学英语听力中支架式教学模式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支架式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基于概念图的语文支架式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