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在宫颈冷刀锥切术中的应用
2020-06-05张晓兴曹单倪冬梅万择秋
张晓兴,曹单,倪冬梅,万择秋
(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宫颈锥形切除术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微小浸润癌的重要手术[1]。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无热损伤及电灼伤,是获取宫颈病理标本的经典方法[2],但存在手术视野难暴露、创面出血、术中术后出血多的难点,故如何减少出血对提高冷刀锥切术的成功率很重要[3]。本文回顾性分析垂体后叶素在宫颈冷刀锥切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5月入院的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患者80例,年龄31-60 岁,平均(37.9±2.6)岁。 纳入标准:患者依从性良好,无合并心脏病、高血压、血液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垂体后叶素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均行静脉麻醉。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显露宫颈并涂碘,组织钳牵引宫颈,两组均采用可吸收线缝扎双侧子宫动脉下行支,垂体后叶素组于宫颈3点、9点处各注射垂体后叶素1.5U,对照组不注射。用刀片于碘不着色区外0.5cm作环行切口,切下部分宫颈组织,锥底宽1.5~3.0cm,深度2.0~2.5cm。术中均予创面电凝止血,碘伏纱布填塞压迫,24小时后取出。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缘阳性率及并发症。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垂体后叶素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 2。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垂体后叶素组 40 15.23±8.17* 20.41±9.72* 3.3±1.21*对照组 40 21.96±10.86 33.45±10.65 5.5±1.65
2.2 切缘阳性率及并发症 两组在切缘阳性率及并发症(感染、宫颈粘连)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切缘阳性率及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宫颈疾病的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宫颈锥切术和宫颈电环切术,宫颈电刀锥切及电环切术提供的病理标本存在烧灼及热损伤,影响标本切缘的病理读片,故宫颈冷刀锥切是诊断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首选[4]。由于宫颈组织周边血运丰富,而宫颈组织肌层少、收缩能力差,传统的宫颈冷刀锥切存在术中术后出血多、手术时间长及术后宫颈粘连、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本文中,垂体后叶素组行冷刀宫颈锥切术并予以宫颈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3U收缩创面血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术后标本切缘阳性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说明,垂体后叶素能够减少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且不影响术后诊断,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垂体后叶素在收缩血管尤其是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效果显著,同时,该药物具有较快的代谢速度和较短的半衰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由于垂体后叶素可暂时升高患者血压、加快患者心率,故需严格掌握用药禁忌症。有研究表明,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会暂时升高血压并出现一过性的脉搏加速,上述反应均会在30分钟内恢复至正常水平,提示垂体后叶素用药较安全[2]。本组使用垂体后叶素前患者血压及心率波动不明显,均在正常范围。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证的情况下,宫颈冷刀锥切术中注射垂体后叶素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加快康复,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