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者社会融入的需求评估研究
——基于布拉德肖的需求四分法
2020-06-05郝文丽
曹 迪,郝文丽
(沈阳化工大学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沈阳 110142)
1 研究背景
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测算,沈阳市共有残疾人38.4万人,视力残疾5.7万人,占比约15%[1]。视障者作为残障人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经济拮据、交往匮乏、出行困难等烦恼都困扰着他们,而这些烦恼也制约着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视障者社会融入的需求评估,是社工介入服务的基础,后续方案制定及服务效果完全取决于需求评估是否准确到位。
笔者对于视障者社会融入的需求评估主题关注源于大学生挑战杯“因为碍 所以爱”残障人社会融入项目。在此项目中,笔者与同学曾在YX残障机构中参与过几次有关视障者的活动,也和视障者进行过沟通,在沟通中了解到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视障者需求是不同的。年龄较低的视障者更倾向于寻求工作、接触社会;而年长的视障者需求是简单的聊天交往解闷,或者获得政府的经济补贴。可以看出,视障者的需求是多元的,即使有同样的需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在检索查看文献时,笔者发现以往对视障者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无障碍设施的服务或者是对视障者社会支持的方面,对于视障者的需求评估几乎很少见,因此笔者将聚焦于视障者社会融入的需求评估,以期弥补些许视障者需求评估的文献空白。视障者不同于别的残障人群,他们失去了看见世界的“天窗”,因盲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不仅面临与其他残障人群同样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心理压力及社会交往的压力,而且在社会融入方面因盲而信任感不足、安全感较低,难以融入整个社会。对此,笔者将具体研究视障者在社会融入方面有什么样的需求?这些需求不足给他们带来了怎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哪些原因导致的?作为社会工作者能够做些什么样的弥补?
2 研究设计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融入
社会融入因研究视角不同,加上融入主题、过程的复杂性,尚未有一个准确而全面的定义。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融入是指“处于弱势地位的主体能动地与特定社区中的个体与群体进行反思性、持续性互动的社会行动过程”。徐丽敏把社会融入定义为“是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使人人能够平等、全面地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生活,以促进社会包容,最终实现社会团结的过程,也是人类发展追求的结果和目标”[2]。本文中“社会融入”的概念,主要是指视障者不断调整自己,适应生活、参与社会,逐渐在适应社会文化、经济的过程中与主流社会融为一体。
2.1.2 需求评估
需求评估是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出发点,在社会工作服务中详尽、准确的需求评估是有效完成服务的基础。对于需求评估,有很多相近的概念,如诊断、预估、评判等。罗秀华认为“需求评估基本上就是资料收集的过程”;洛莱认为“需求评估表现为一种诊断”。在查阅、整理与需求评估有关文献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需求评估就是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发现需求不足即发现问题,并剖析原因,形成暂时性评估结论的过程。
2.2 理论基础
需求测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布拉德肖的四分法是本文的主要需求测量视角和理论基础。布拉德肖将需求测量分为四种方式:规范性需求、感受性需求、表达性需求及比较性需求。规范性需求指根据专业人员、专家学者或社会相关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现存规则制定的特定环境下需求内容的标准;感受性需求来自于需求对象对他人情况的回应,即当需求对象被问到对某种服务是否有需求时,他的反应就是感受性需求;表达性需求是感受性需求在行动中的体现或发展,是需求对象的一种主动表达、主动申请;比较性需求顾名思义是根据某种特征所作比较后出现的[3]。本文依据布拉德肖的四种需求测量方法来评估视障者在社会融入方面的需求,力求发现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以整个社会工作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
2.3 研究思路
笔者将根据布拉德肖需求测量方法来评估视障者在社会融入方面的需求层次,并根据需求来认定问题、分析原因,从而在社会工作视角下提出相关服务建议,更好地促进视障的者社会融入。因此,本文将按照以下框架(见图1)来展开研究。
笔者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之上,依据视障者性别、年龄、有无子女及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将YX机构的视障者群体分为四类。四类视障者分别为:第一类是视障者已年长,老伴和子女都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养老具有保障;第二类是视障者已年长,有子女且子女也患残疾,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养老无保障;第三类是视障者年龄较小,未婚,父母健在,得依靠家庭生活;第四类是视障者较年轻,已婚,需要负责养家糊口,有一定的经济压力。依据分类运用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对四类视障者群体的代表进行需求评估。详见表1。
表1 被访四类视障者代表的基本情况
之所以选择这四类视障者代表,是因为在整个YX机构的视障者人群中,他们各自的类型特征几乎可以涵盖整个视障者人群。从他们几个视障者代表出发,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全面的需求测量数据,了解他们多角度、多层次的需求,可以为整个视障者群体需求测量提供借鉴样本,从而更好地了解视障者社会融入的需求。
3 布拉德肖四分法下视障者的社会融入需求评估
3.1 需求评估
3.1.1 规范性需求
规范性需求来源于专家学者、行政人员的界定。笔者在查阅辽宁省残疾人联合会网站中了解到:自2012年10月1日起,辽宁省为参加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55—59周岁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自2016年1月1日起,辽宁省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政策发放工作已基本实现区县全覆盖,生活补贴标准和护理补贴标准都处于每月50元至80元之间;再加上视障者基本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规范性需求得到满足,测量已达标。2017年9月29日,沈阳市残联和沈阳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项目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优先为符合要求的就学、就业的残障人适配辅助器具,由市区两级按照1∶1配比资金,区县自行采购,该规范性需求也已达标。2018年1月29日,沈阳市人民政府印发《沈阳市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城乡无障碍环境建设,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在便利的位置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其数量应不少于停车泊位总数的2%。同时,市级组织进行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旱厕改造。至2020年,对有需求且符合改造条件的家庭全部实施无障碍改造。无障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一部分无障碍设施建设规范性需求已达标。通过对视障者规范性需求的评估,发现视障者无障碍设施的完善上仍然存在社会支持不足的情况,视障者无障碍环境的构建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3.1.2 感受性需求
感受性需求,就是在访谈中,当社会工作者询问视障者对于什么样的服务有需求时,他们的反应。
社工:叔叔阿姨你们好,首先很感谢大家积极参与我们视障者读屏教学的活动,今天很开心见到大家。大家的一些基本情况我大概是了解的,今天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关于与人交往,或者是就业方面的需求呢?
L女士:我这眼睛失明了有七八年了,我吧,吃穿倒是不愁,老伴有退休金,儿女也很争气,都有正式的工作,生活过得不错。唯一的需要啊就是想多出门走动走动,孩子忙一般没时间带我出去,老伴有时候会带我去小区里走动,但是他喜欢下棋,我一个人呆的也没啥意思,希望有机会还是能多出门,多和人接触接触。
W男士:我们家就是不幸中的不幸,家里老小都患病,作为一个男子汉,想去支撑这个家,可有心无力啊,我就是被这眼睛害的,以前好人一个的时候干啥都没问题,现在这样了又上年纪人家那些单位也不愿意用我了。我自己花钱去学了推拿,但还是找不着工作,没人愿意要我,我觉得我还不是很老啊,就这样一直在家也不行,趁着能动还是想找份工作贴补家里啊!
X男士:每次志愿者或者工作者问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时,我回答的肯定是工作、就业,虽然我也知道其他的工作做不了,但是现在这种盲人按摩还是很多的,我也学过一段时间按摩,但是在家里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地方,远的地方、不熟悉的地方我也没法去,这不现实么。所以还是希望有这种就业信息比较透明、通畅、及时的共享群之类的,也希望你们志愿者多给我找点资源,帮我留意下工作信息,我感激不尽的。
通过对三位视障者感受性需求的评估,了解到他们对于就业、社交的需求较大,存在就业机会渠道较少、经济压力突出和社会交往范围狭窄的问题。这几位视障者无任何经济收入,本来就业渠道就较窄,且因各种原因,使得有能力完成其中工作的视障者也被拒之门外,导致就业无门。
3.1.3 表达性需求
表达性需求是感受性需求在行动中的体现,当个人的感受性需求得到社会、政府的认可时,就转变为表达性需求。表达性需求往往是社会工作者在没有访谈服务对象之前,服务对象主动提出的相关需求。
W男士:咱这周又见面了哈,我上次提的找工作的事情你有没有帮我反映一下啊?你知道的像我这样的家庭不多,一户多残,而且我和老伴年龄都大了,真的是力不从心了,现在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哎,就是希望你们这些志愿者可以向上面帮我们反映一下,希望政府可以看得到我们一家,多帮帮我们,希望可以帮女儿找份工作,也希望爱心组织多支持一下!
H男士:你去过我们学校吗?我们学校课程很枯燥的,你知道吗,我特别想学习乐器,可是学校一直没有安排这门课程,我真的希望学校可以尽快安排一下!
通过对表达性需求的评估,发现视障者获得社会经济支持的需求依然不足,同时学习资源支持也不足,存在多元学习资源匮乏、社会支持不够的问题。表达性需求随不同的场景容易有所变化,在当时访谈中,这两位视障者主动表达出想获得资助、想让学校新增课程的想法,这些都是在当时的情境下视障者自身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是其相关需求不足的体现。
3.1.4 比较性需求
比较性需求往往存在于因相对剥夺而引起的个人、团体之间,具体特征是其比较的基础。通俗来讲,比较性需求就是当某人具有与已接受服务者相同的特征、条件,但是没有获得同样的服务时,比较性需求就产生了。
L女士:我最近听说很多视障者会结伴出游或者YX机构会给他们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还有一些盲人组织也会开展这样的活动,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这些,也从未参加过。我就觉得我也可以参加啊,大家都是公平的,我特别想和其他同伴一起出去玩玩,谈谈自己的经历啊、趣闻什么的。反正就是想多出去走动,趁着我还能稍微看得见的时候多玩玩,不然过几年全盲了就没机会了。
H男士:我最近上网的时候,了解到美国一位视障者带导盲犬跑马拉松,说实话我还是挺羡慕的,我也想多尝试一些新鲜的东西,多挑战下自我,但是身边这样的机会或者培训太少了。我还想学习打乒乓球,听同学说沈阳盲校已经有这样的课程了,他们还有自己的乒乓球队,希望我们学校也可以设置这样的课程,让我们这些同学也享受别人获得的待遇。
通过比较性需求的测量,能感受到视障者在社交、学习方面需求很大。社交方面,大部分视障者日常出行局限于居住小区,社会交往范围狭窄,同时性格比较内向,社交频率也较低,日常都充当倾听者的角色;学习方面,视障者对于很多新鲜事物比较好奇,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但是周围学习支持资源严重缺乏使得其部分需求无法有效满足。
3.2 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
运用布拉德肖需求测量法,通过对视障者规范性需求、感受性需求、表达性需求和比较性需求的测量,发现视障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不足,即精神慰藉缺乏、经济压力突出、就业渠道较少、社交范围狭窄、学习资源匮乏和社会支持不够。这些需求的不足导致了视障者在社会融入时举步维艰,我们可以从个人层面、人际层面和环境层面三个方向来具体分析导致其需求不足的原因[4]。
3.2.1 个人层面
大部分视障者心理自卑且负面情绪严重,而且这种情绪伴随残障的时间已久,视障程度越严重的患者,焦虑、困扰情绪越明显。这些负面情绪使得视障者不愿意甚至害怕接触社会,担心成为别人的负担,心理包袱较重,社会参与感和归属感都较低,导致社会交往需求严重不足。同时,视障者自身的身体缺陷是导致其就业机会少、经济压力突出的重要原因。如有的单位认为,录用盲人会影响单位形象;也有的岗位会对视力、身体条件有一定的要求,从而在筛选中淘汰视障者。
3.2.2 人际层面
视障者一般活动范围局限于居住小区,因活动范围有限,难以接触新的朋友和新的圈子,所以导致其无法获得较多的来自于朋友的精神慰藉,精神比较空虚,非正式支持较少。同时,活动范围有限也使得视障者一般与身边的亲人、邻居接触较多,与外界接触较少,社会交往范围狭窄。
3.2.3 环境层面
视障者在社会融入时会遇到很多的外界环境障碍。一是周围生活环境配套设置,包括盲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较少,这些设施的缺乏都不利于视障者出行,给视障者社会交往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变。二是视障者就业培训机会缺乏,使得很多视障者无法掌握一门谋生技艺,特别是对于农村视障者而言,无法有效地辅助其就业。三是视障者就业岗位较少,视障者即使有机会学习并掌握盲人按摩技艺,因就业岗位少也难以保证就业。四是视障者就业服务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很多单位对视障者就业有严重的歧视,即使有能力完成工作要求,但在同等条件下仍然会把视障者拒之门外。这些原因,都导致了视障者就业困难、工作无门,经济压力突出。五是因财政、地区等各种复杂问题,视障者学习教育资源严重匮乏且相对不平衡,很多年轻的视障者表示有时候想去学习新鲜的事物,比如一些乐器及体育器材的学习等,但碍于缺乏资源往往无疾而终。整个大环境对于视障者正式支持的资源有限且不均衡,使得视障者难以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5]。
4 基于布拉德肖四分法需求评估下的社会工作服务建议
为了促进视障者社会融入,提升其幸福感和参与感,使得视障者社会参与的权利和机会得到发挥,笔者根据需求评估测量的各类需求数据来确定服务对象需求不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服务建议,希望能为视障者社会融入做出一点贡献。
第一,在个人层面,社会工作者可以链接、整合心理咨询机构等资源,定期为视障者做一些心理测试并为其调节心理活动,加强心理教育,使视障者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缺陷及缺陷对于生活的影响,接受自己并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树立自信心,打开封闭的内心,拥抱社会[6]。
第二,在人际层面,社会工作者可以开展一些视障者社会交往、技能学习的系列活动,如盲文学习、视障者出游、集体观影、趣味运动会等,这些文化活动在满足视障者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使得视障者有机会聚集在一起,结交新的朋友,彼此交流分享,扩大其社会交往范围,增加交往频率,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7]。
第三,在环境层面,社会工作者要倡导视障者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一要倡导国家和政府加大对视障者家庭的财政补贴力度,尤其是对于视障者医疗、就业的补贴,从而缓解视障者的经济压力;二是倡导政府、企业、家庭一起为视障者就业保驾护航,多方位促进视障者就业,如政府可以为提供视障者就业岗位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政策,也可以为视障者开办免费的就业培训班等,使视障者拥有一技之长,更好地就业;三是倡导完善盲校教育制度,增加盲校的数量并增设多样化的专业;四是倡导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完善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建设的同时保证这些设施利用到位,真正为视障者带来便利的外界环境;五是要呼吁社会公众关注视障者,唤起群众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营造“爱残助残”的友好氛围,同时提升群众对于无障碍设施的保护意识,为视障者提供一个温馨有爱的社会环境[8]。
5 总结
视障者社会融入的需求评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是需求评估是一个方案策划最重要的环节,后续服务是否有效,完全取决于需求评估的完整性、系统性,做好需求评估至关重要。评估视障者社会融入的需求在整个视障者社会融入过程中只是一个小小的环节。总体来看,促进视障者社会融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各个方面的融入需要层层递进,且多方力量要形成合力,共同发力[9]。让视障者能够生活得舒适、安稳、有尊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是我们推动视障者及残障人事业发展的小小一步,后续还需要不断完善努力。解决视障者社会融入乃至残障人所面临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关注去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