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0-06-04朱月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阅读课小学语文

朱月芳

摘 要:随着近年来国学热潮的兴起,国学经典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不少学校教育也逐渐吸纳国学经典,使其成为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在當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组织开展国学经典课程,需要结合学生摸底,找到合适学生阅读的校本课程,传授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展开相关活动等,才能促成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国学经典 小学语文 阅读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33

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设国学经典课程,能够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国学经典进入当代课堂,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手段融合,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融合与互动的过程。本文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探寻如何于其中融合国学经典。

一、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意义

在小学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教学,具有积极意义,不仅关系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关系到学生的德育与成长。

一是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国学经典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诵读并传承其中的优秀作品,可以实现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传递与传承。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引导学生诵读,可以在品读中增强学生的文化品位,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学生心中埋下文化的“种子”。对国学经典的传承中,学生得以品味经典作品的节奏韵律、秀美文辞等,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

二是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也具有明显的德育意义。国学经典蕴含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刻的做人道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例如,《三字经》含“仁、义、诚、敬、孝”等思想,本身就是培育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典范教材。另外,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往往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例如,《孙子兵法》等经典就处处见智慧。这样的国学经典进小学课堂,不但能让学生感悟学习先贤的智慧,还可以构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培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不少国学经典语言精辟,字字珠玑,行文活泼,只要能做到因材施教,国学经典就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积累,成为他们遣词造句、动笔写作的灵感来源。

二、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堂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经典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

1.差异性原则

国学经典的诵读,是一项班级普遍性的活动,由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当是围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的,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就学生个体而言,由于不同个体的语言理解能力、记忆能力间的差异,抑或受益于校外的辅导机构,对于某些篇章部分学生已经熟读会背,部分学生则才开始接触。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展开教学,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不同年级的学生,所阅读的内容选择也是不同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筛选,逐渐调整与递进,才能真正适应学生的需求。

2.自主性与模糊性原则

所谓自主性,是指在课堂中,带着全体学生诵读

国学经典并非是目的,而是为学生埋下一颗传统文化、古典文学的“种子”,建构学生传统文化审美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融入丰富的情境、活动等,以吸引学生,指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丰富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才能更为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而模糊性则是要求考虑到学生还不成熟的思维模式,教师的讲解,应当尽可能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避免盲目地对学生提出过高要求,打击学生的诵读积极性。

三、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1.为学生筛选出值得品读的作品

在我国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涌现出大量经典的作品,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诸子百家的思想交融碰撞,构成了我国传统思想脉络。在小学语文中融入国学经典,应当注重对上述内容的筛选,既要保障引入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也要保障经典是在学生的接受范围内,同时要保障学生能够真正去读与思考,要控制一定的量。

如小学低年级段以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等为主;中年级段学习《声律启蒙》《中国古典诗词欣赏》等,为孩子们奠定诗词美学基础;高年级段开始涉及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初中阶段安排《孙子兵法》《古文观止》等,让孩子们能够接触到儒家经典以外的优秀典籍和思想。而在这一构想之下,教师又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学校的实际情况等,综合考量与设定校本课程乃至班本

课程。

2.从音入手,规范诵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字词储备量有限,对于字词的运用也十分有限,阻碍着教学工作的进展。在教学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真正完全理解每个字词的含义,也无须这么做,但是从“音”入手,保障诵读却十分重要。

在课堂教学中,古诗文诵读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丰富的体验,鼓励学生的成长与互动,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古诗文中,有很多通假字、多音字,这是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的,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通“现”,读音上也是以“现”为准的。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

3.构建情境吸引学生进行诵读

小学生喜欢热闹,喜欢有趣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情境以吸引学生参与,以完成经典的诵读。教师要充分挖掘每节课的深层含义,找到其中蕴藏的原理、韵味,进而建设丰富的情境,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为深切的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完善教学工作,带动学生成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融合声、光、电、影等,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的互动中,进而形成积极的课堂交流。除了结合课文内容的情境,也可以创设一定的人文情境,如传统文化交流会,指导学生进行体验,完成教学任务。

4.组织丰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丰富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更进一步充实课堂,使学生更为直观、真切地认识到经典诵读的魅力。教师可以尝试围绕国学经典组织开展学习互动、组织互动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认识、感知国学经典。在必要时,可以以学校为单位,创设如“国学经典诵读周”“百家争鸣辩论会”等有趣味的参与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丰富的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诵读的体验,让学生找到学习与互动的乐趣,引导学生逐渐转变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

参考文献:

[1] 王岚《浅谈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年第11期。

[2] 姚帆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经典诵读指导策略探讨》,《考试周刊》2019年第10期。

[3] 董玲萍《诵国学经典,品百味人生—探究诵读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第10期。

[4] 冯颍《浅谈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知音励志·社科版》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阅读课小学语文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初中英语阅读课有效词汇教学策略
吟诵国学经典,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方式的研究
浅谈国学经典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整合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