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2020-06-04韩秀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8期
关键词:思考与实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韩秀

摘 要:小学生处于综合能力不断发展的阶段,对于他们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对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小学高年级 思考与实践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8.008

受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在当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让阅读课堂更具有效性成为新的教学要求。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教材内容和课外内容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使学生能够将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从而实现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目标。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是在现在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存在偏差,只注重学生的阅读成绩,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只会读文章,不理解课文内容的实质。

语文阅读教学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将语文阅读和感悟进行分开教学,学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进一步理解,阅读理解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当前大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的都是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式过于传统,限制了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多样性,学生无法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此外,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有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时的目标是强化学生的书写能力,有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文的人文素养。完全没有认识到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目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尽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

1.阅读与感悟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完成语文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将阅读和感悟相结合,让学生充分体会阅读内容中所蕴含的真实情感。

例如,《鹿和狼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内容就是: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必须尊重这种关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阅读和感悟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狼和鹿以及森林之间是怎样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将以往的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的感悟阅读,把课文中的感悟融入实际生活中,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

效率。

2.教师反思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多采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对阅读内容死记硬背。大多数学生对于阅读的态度是“老师让我读的、读一遍就行”等,从而使教学效率十分低下,学生的阅读习惯无法养成,导致课堂教学质量逐渐下降。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

习惯。

例如,在《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带领学生精读课文,让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通过将阅读和感悟相结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直观的感悟。这种感悟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

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将阅读作为感悟的基础,带领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体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掌握优秀文学作品的精髓,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开展提问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阅读模式,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明确课文的主题思想,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教师先要求学生收集和鲁迅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对鲁迅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开始阅读全文,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思考此前提出的问题,如“伯父给文章中的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四件事是什么?”“鲁迅先生深受人民爱戴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围绕问题开展阅读,在阅读中找到答案,最后对文章做总结。通过开展提问教学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4.组织阅读实践活动,增強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为学生讲授正确的阅读方法。要鼓励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积极地进行阅读,充分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常用的阅读方式有很多,如默读、朗读、精读、略读等,教师要带领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感受文章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例如,在教学《通过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篇课文时,首先教师介绍默读小技巧,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在默读时,课文内容通过学生的眼睛传递到学生的头脑中,但是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不能受到外界干扰,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以免降低阅读效率。

除此之外,对于已经阅读过的作品不能重新默读,反复默读对阅读速度会有影响。所以,默读课文只进行一次就足够了。而精读需要学生对课文仔细认真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要结合文章注释,适当运用辅助工具理解课文内容,必须掌握课文中的生词

生字。

在阅读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如“课文中父亲的话具有什么含义”“课文中的教诲指的是什么”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答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问,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教学方案,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教材中的阅读内容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的快乐。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学习能力,激发自身的学习意识,提高阅读

能力。

参考文献:

[1] 相贝贝《探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考试周刊》2020年第84期。

[2] 陈荣贵《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效性的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86期。

[3] 解常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考试周刊》2020年第83期。

猜你喜欢

思考与实践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文言文教学进行思维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