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式达摩易筋经练法解析
2020-06-04侯雯
侯雯
目前武林中贯名“少林”的易筋经功法最多,如“少林达摩易筋经”“少林韦陀易筋经”“少林罗汉易筋经”“少林金刚易筋经”等等,练法各异,丰富多彩。追源溯流,大都认为是少林嫡传,但真实师承,无从查考。
本功依照清代刻本中的易筋经画像和歌诀,重新解析,供有兴趣者练习和探讨。
一、韦驮献杵(一)
【练法】
1.两脚并步,正身直立;两掌垂于体侧,呼吸自然。目视前方。
2.左脚向左侧开步,两脚间距略比肩宽,两脚平行,双膝放松。
3.两掌自体侧向前抬至平举,腕上侧约与肩平,掌心相对,掌尖向前。
4.两臂屈肘,自然收回,两掌合十于胸前,两掌尖向前斜上方约30度,两掌根约与胸口平,虚腋。目视前下方,气定神凝。
二、韦驮献杵(二)
【练法】
1.两肘向两侧分展上抬,至与肩平;两掌心向下,掌尖相对。
2.两掌向前伸出,掌心向下,掌、臂平肩。
3.两臂向左右分开至侧平举,掌心向下,掌尖向外。
4.坐腕立掌,两掌掌尖上翘,掌根向外撑劲。
三、韦驮献杵(三)
【练法】
1.松腕平展,直臂向前画弧合拢,继屈臂内收至胸前,掌心向下,掌尖相对,两肘抬平。
2.两掌尖以掌根为轴点向外划翻转,至两耳下侧成掌心向上,掌尖向后,两肘向外展,约与肩平。
3.双掌伸臂向上推,两脚跟缓缓提悬,两掌托举至头顶上方后,掌心向上,掌尖相对,展肩伸肘,微收下颌,咬紧牙关,目光内敛,静立片刻。
四、摘星换斗
【练法】
1.两脚跟缓缓落地,两掌外分握拳,两拳心向左右斜下方,拳眼向前,两臂成左右斜直线。
2.两拳伸直成掌,掌尖向外侧斜上方。
3.上体略左转,两膝略屈;同时,左掌经体前下摆,掌尖向下,掌心向后;右掌斜举,旋转成掌心向左,掌尖向右斜上方。
4.以腰带肩,以肩带臂,膝关节不动,左掌下摆至身后;右掌摆至左斜上方。
5.左掌背轻贴住后腰;右掌向左下落至左髋关节外侧,掌尖向下,掌心向里。
6.直膝,身体向正转;同时,右掌从体前向头顶上方画弧至头额头侧上方,松腕,肘部略屈,掌心向下,掌尖向左。目视右掌。
7.静立片刻后,两掌左右伸展,成一字平肩,掌心向下,掌尖向外。
8.接做向右摘星换斗式。
五、倒拽九牛尾
【练法】
1.左脚向左后侧撤步;右脚跟内转,成右弓步;同时,左掌下落至左臀后侧方,右掌向前上体,屈臂成半弧状,高约与鼻平,两掌屈指握拳,从小指依次屈指,拳心向上。
2.身体重心后移(左移),左膝微屈,腰稍向右转,以腰带肩,以肩带臂,右臂向外旋转,左臂向内旋转,屈肘,两臂用力拽拉(前拉后拽)。目视右拳。
3.身体重心向前移,右膝前弓,腰微向左转,转动时,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两臂放松并前后伸展。
重复拽拉、伸展动作数遍。
4.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收回左脚,右脚尖转正,两脚成开立姿式;同时,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5.展开双臂,换练左式。
六、出爪亮翅
【練法】
1.身体重心移至左脚,收回右脚,两脚成开立式;同时,双臂侧平举,虎口向上,掌尖向外。
2.两掌合拢至与肩宽为度,高与肩平,虎口向上,掌心相对。
3.两臂屈肘,两掌内收至两肩前,掌心相对,掌尖向上。
4.展肩扩胸,两掌伸臂向前推出,五指逐渐张开成荷叶掌,瞪目前视,身体保持中正挺立。
5.松腕,虚掌,掌心含空,屈肘,双臂回收;两掌背约与肩平。
6.两掌变柳叶掌(五指相并)收至肩前,掌心相对,掌尖向上。
重复上述推出、收回数遍。
七、九鬼拔马刀
【练法】
1.上体向右转动,掌心相对,右掌向外旋转,掌心向上;左掌向内旋转,掌心向下。
2.右掌由胸前内收经右腋下后伸,虎口向下;左掌由胸前伸至前上方,虎口向上。
3.上体向左转动,双掌反向画弧,右掌绕头半周,中指按压耳郭,掌心按住后脑;左掌反贴后背。
4.身体继续左转,左掌掌背贴于背脊,尽量上推。目随右手动,定式后,目视左后方。
5.身体向右转动,展臂扩胸。目视右上方,静立片刻。
6.膝部略屈,上体向左转动,右臂向内回收,含胸;左掌沿脊柱上推。目视右脚跟,稍停片刻。
左右转头,重复3遍。
7.直膝,转动身体复正;同时,右掌向上经过头顶上方然后向下,至侧平举;左掌经体侧向上至侧平举,两掌心向下,掌尖向外。
8.接着,换练左式。
八、三盘落地
【练法】
1.屈膝、下蹲;同时,沉肩、坠肘,两掌逐渐用力向下按,按至约与髋同高,掌心向下,掌尖向外。目视前下方。
2.掌心上翻,两肘微屈。
3.双掌上托,至侧平举;同时,缓缓起身直立。目视前方。
重复落、起3次。
4.第二次,半蹲。
5.第三次,全蹲。
6.掌心上翻,双掌向上托,托至侧平举;同时,缓缓起身直立。目视前方。
九、青龙探爪
【练法】
1.收回左脚半步,约与肩同宽。两手握固,屈肘收于腰际,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2.左拳不动,右拳变掌,伸直右臂。
3.经下向右侧向外展开,掌心向上,腕部约与肩平。目视右掌。
4.右臂屈肘,松腕,右掌成爪,指尖向左。
5.右爪向左水平方向伸出,目随手动,躯干向左侧转动,转至约90度。目视右爪。
6.伸指成掌,掌心向下,掌尖向左。目视右掌。
7.上体向左前屈,右掌向下按,按至左脚外侧。
8.右掌沿体前向右脚外侧画弧,至右脚尖外侧,掌尖向前。
9.旋腕转掌,屈指握固,拳眼向外,拳心向前。
10.上体向上伸立而起;右拳随之收于腰际,拳心向上。
11.接着,换做右青龙探爪。
十、卧虎扑食
【练法】
1.右脚尖内扣,身体左转约90度;同时,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左脚向前迈出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拳提至腋前,并向内旋转,变成虎爪,向前伸臂推出(扑按),腕约与肩平。
3.躯干由腰部至胸部,逐节屈伸,重心前后适度移动;同时,双爪随躯干屈伸向下、向后、向上、向前,分别绕环一周。
4.上体下俯,两爪向下按,十指尖着地;左腿屈膝全蹲,右腿屈膝下跪,悬跟,前脚掌着地。随后塌腰、挺胸、抬头、瞪目。目视前上方。
5.起身,双手握固,收抱于腰际,身体重心向后移,左脚尖向内扣,身体重心向左移;同时,右转体约180度,右脚内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6.接着,换做卧虎扑食右式。
十一、打躬
【练法】
1.起身,身体重心向后移,随之转动身体复正;右脚尖向内扣,脚尖向前,收回左脚,成开立姿式;同时,两手随身体左转放松,外旋,掌心向前,两掌低于肩。
2.两臂向外展至侧平举后,屈肘,两掌上收之耳侧,两掌心掩耳孔,十指按于后脑枕部,掌尖相对,用食指弹拨中指,食指指腹击打后脑(鸣天鼓)36次(也可自定次数)。闭目,或目向前下视。
3.身体上前下俯,由头经颈椎、胸椎、腰椎、骶椎,从上向下逐节牵引前屈,前屈小于90度。动作要缓,伸直两腿。目视脚尖,停留片刻。
从骶椎至腰椎、胸椎、颈椎、头,由下向上依次逐节伸直后成直立,动作要缓。重复打躬3遍,逐漸加大身体前屈幅度,并保持静止一会。
4.第二遍,前屈约90度。
5.第三遍,前屈大于90度。
6.从骶椎至腰椎、胸椎、颈椎、头,由下向上依次逐节伸直后成直立,动作要缓。
十二、掉尾
【练法】
1.起身直立,双掌猛然拔离两耳部。
2.两掌向前伸臂前推,至臂直,掌心向前,掌尖向上。
3.两掌旋转成掌尖相对,十指相叉,掌心向内,两臂成半弧状,高约与肩平。
4.肘部弯曲,翻掌向前撑,掌心向前,虎口向下。
5.屈肘,翻掌心向下、向内收,收于胸前。
6.上体向前下屈,塌腰、抬头,两掌交叉徐徐下按,接近地面。
7.头向左后侧转动;同时,臀部向左侧扭动。目视左后。
8.双掌交叉不动,放松,还原至体前屈。
9.头部向右后转动;同时,臀部向右扭动。目视右后。
10.两掌交叉不动,放松还原至体前屈。昂头目视前方。
重复上述动作数遍。
11.松开双掌,两臂外旋。
12.上体缓缓抬起直立;同时,两臂伸直向外展,展成侧平举,掌心向上,继之上举,肘屈,两臂成半弧,掌心向下,掌尖遥遥相对。
13.松肩,屈肘,双臂向内回收,双掌经头、面、胸前下引,两臂徐徐下行,引至腹部,掌心向下。
14.两臂放松,自然垂于体侧;左脚向右脚内侧收拢并步,正身直立。收式。
(编辑/高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