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的安徽省各城市竞争力研究分析

2020-06-04储柳柳沐年国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储柳柳 沐年国

摘 要:近年来,安徽省经济迅猛发展,相比于2016年,2017年生产总值增长约8.5%,然而,省内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尤为明显。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学性、可比性、全面性的原则选取财政收入等9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SPSS的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城市经济竞争力状况进行评价,得出安徽省各城市竞争力综合排名,以期为提高安徽省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因子分析;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3-0119-03

引言

安徽省接近沿海,位处华东腹地与南北过渡地带,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近些年来,安徽省一直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9.6%、12.02%、11.06%。然而,相较于其他省份,安徽省人口庞大,地域广阔,但综合实力相对落后,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而且每年有大量人才涌入江浙沪等地,人才资源匮乏。以2018年为例,安徽省地区生产总值在各省中排名第十三,但人均GDP仅仅排第十八,今年安徽省依旧是外出务工人群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安徽省由合肥市、芜湖市、蚌埠市、淮南市、马鞍山市、淮北市、铜陵市、安庆市、黄山市、阜阳市、宿州市、滁州市、六安市、宣城市、池州市和亳州市16个地级市组成,合肥市作为省会,近些年来发展迅猛,2017年合肥市对整个省的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高达26%左右,省会生产总量排行榜上位居第九,但总体上,省内其他城市相较外省城市而言,对全国人民总产值的贡献率较低。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资源配置有很大关系,本文旨在分析各市的综合实力,旨在合理配置资源,更好地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实力[2]。

一、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涉及城市发展的多个方面。这些评价指标不仅数量多,而且相互结合不完全孤立,一些指标可能有直接的相关性,甚至可以相互表达,以反映城市发展的不同方面,将多个指标所代表的信息整合成一个统一独立的评价指标,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法来评价安徽省各城市竞争力状况。因子分析以降维思想为基础,从许多相关指标中提取几个主成分,并利用旋转矩阵使其具有更加鲜明的现实意义。最后,根据单因子得分矩阵函数和综合得分函数进行分析排序[3~4]。

进行因子分析时,首先通过相关性的高低对变量进行分组,相关性高的变量分为一组,并将这一组称为其中的一个公因子。在实证研究中,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这一组所涵盖的各个变量。公共因子是多个变量的最终集合,根据关联度的大小,最终约束为一个综合因子。它不仅不破坏复杂的信息,而且避免了许多相关因素造成的干扰,使信息得到简化。

在确定因子的过程中,选择因子的个数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因子数量过多,在分析过程中其使用价值不能被充分发挥,但如果因子数量不够,则会造成原始信息的丢失。一般而言,应满足以下条件。

1.公因子的选取需要考虑主成分向量的特征值。为了规范评价指标,由于选择的指标方差等于1,假设求得的公因子特征值小于1,意味着所谓的主成分不能解释任何指标,因此在选择公因子时,应该选择特征值大于或等于1的,至少对于特征值小于1主成分应该丢弃。

2.在选取公因子时,还应考虑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方差累积贡献率的表达意义是衡量综合信息保存程度的。累计贡献率越高,说明主成分的解释能力越强。一般而言,若是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5%以上,大部分原始信息被保留了下来,并且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5]。

判断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大小,不能仅看地区生产总值,还得考虑城市基础设施等因素。本文根据科学性、可比性、全面性的原则,选取了以下9个指标:X1财政支出(万元)、X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万元)、X3财政收入(万元)、X4生产总值(亿元)、X5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X6各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人)、X7商品出口总额(万美元)、X8商品进口总额(万美元)、X9旅游总收入(亿元)[6]。

二、因子分析

1.数据处理。本文数据均来自于安徽统计局官方网站,主要参考了《2018年安徽统计年鉴》。为了消除量纲的影响,使得数据间具有可比性,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标准化后的变量依次记为Y1至Y9。

2.因子分析适合度检验。KMO和Bartlet的球形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KMO标准,KMO值越接近于1,表明变量越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中KMO的值为0.761,通过了检验。由Bartlet球形度检验结果可知,p值<0.05,拒绝原假设,说明各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3.因子分析。表2是根据主成分因子分析法提取的公因子方差,观察发现,所有变量提取的公因子方差均在96%之上。这说明,本文选取的变量对安徽省各城市竞争力的解释能力很强。

表3显示是按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总方差解释,提取的三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8.145、6.374和7.302,初始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高达98.017%,满足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说明选取的3个因子有效,能很好地解释原始信息,将这3个因子分别记为F1、F2和F3。

提取主因子以后,正交化因子载荷矩阵,从而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结果(如表4所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五项指标在第一因子F1上负荷较高,表明F1能较好地反映这五项指标,第二因子F2能反映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情况,第三因子F3能反映旅游总收入,第一因子F1和第二因子F2均能反映各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療保险参保人数。

猜你喜欢

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基于AHP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宁波与长三角洲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