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2020-06-03缪明燕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策略

缪明燕

【摘 要】历史学科是一门人文素质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多元文化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被提上历史教学日程,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目标,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06-0151-02

家国情怀是我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之一,应深深根植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随着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高中历史学科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合理借助教材 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所谓历史情感即学习者在学习历史知识中产生的体验和态度。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增强学生情感体验,这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历史知识,更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态度。历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给学生带来陌生感,单纯的语言讲述无法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较难深入体验历史氛围和具体情境,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培养家国情怀。教师、教材、学生是组成教学的三大要素,师生会借助教材进行沟通交流,不仅会传递认知信息,还会相互交流情感,可以说教材将教师和学生紧紧连接并构成教学活动和情感现象[1]。历史教材中收录的人物和事件均有丰富的情感元素,因而从情感角度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能较易挖掘情感资源,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达到家国情怀教育目标。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该章节充分反映了中国军民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保家卫国的高度团结以及顽强抵抗的意志。历史教师提出问题:“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有何关系?”学生:“相互配合和依存!”教师:“说的没错!国民党负责正面战场,共产党则负责敌后战场,二者相互配合打击日本侵略军,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除了国共两党合作,还有哪些特点?”学生:“全民族都参与到抗日战争中!”教师:“是的!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不分阶级和工种,更不分年龄、性别、地域都齐心协力参与这场战争,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汇集成强大且统一的抗日战线,正是这种高度团结打败了日本侵略军。”历史教师应善于发现教材中情感因素并仔细品味,适当在教学中加以升华,最大限度增强学生情感体验。除了上述案例,历史教师还可挖掘教材中的甲午中日战争、五四爱国运动等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教材中涵盖丰富的愛国主义内容,爱国情感就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爱我中华、兴我中华、建我中华的远大志向。

二、优化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时,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持续优化教学方式,准确把握教学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课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一张孙中山的人物画像,当学生回答出名字后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有关孙中山先生的信息吗?”学生:“中山装是他设计的”,还有学生回答:“他的妻子是宋庆龄”,更有学生回答:“现在我国领导人出席正式场合或大型活动会身着中山装”。历史教师在学生回答后逐渐引导其思路朝着教学主题思考并提出问题:“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孙中山先生所穿的中山装有哪些文化内涵?”之后教师继续讲解:“中山装的立领代表严谨治国,4个口袋则分别代表礼、义、廉、耻四维。与此同时,4个口袋上分别有一粒纽扣代表公民拥有的选举、创制、罢免、复决”四大权力。服装上只有5颗大纽扣,代表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权宪法”政治理论思想,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检察权、考试权。左右袖口的三粒小纽扣象征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以及博爱、自由、平等的思想,最为重要的一点,即中山装后背无法开叉,因为象征祖国领土完整统一。通过历史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山装附有的爱国情怀,更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为学生深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历史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影视资料,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好主动性。如经典电影《建国大业》《甲午风云》,电视剧《长征》《走向共和》等片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家国情怀熏陶。

三、巧借时事热点 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虽然历史是已发生的事情,但并非与当前热点时事分割,时事热点涉及社会多个方面,运用时事热点对社会文化背景进行设计有利于学生建构历史知识体系,最大限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3]。时事热点发生在学生周围,因而将历史教学和时事热点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同化历史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历史教师可借助以下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于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通过上述材料引导学生深入反思抗日战争胜利在我国的意义,并让学生了解我国军民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付诸的努力,教师在讲解材料时应具备丰富的情感,只有打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爱国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全球化浪潮席卷各个领域,教育领域更深受影响。各种思想文化在此背景下相互碰撞。历史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应承担传递家国情怀的重任,增强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使命感、归属感、认同感,激发爱国和爱家行为,从而真正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丁翀.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J].广西教育,2017(26).

[2]吕玉杰.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J].学周刊,2018(17).

[3]戴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导学,2017(25).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策略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