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探析
2020-06-03吴磊
吴磊
【摘 要】当前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在新课改的指导要求下,教师需要重视注各种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学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尽快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形成较高数学思维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实例,着重针对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前言
数学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在数学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在客观数学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活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完成观察、总结或是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各种数学探究活动的能力。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其深化数学学习,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成效,同时也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促进其实现全面发展。
二、巧用“错误”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除了以现有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等为主的正统教学资源外,还存在诸多“错误”教学资源,包括学生在日常作业及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提出的错误假设等等。教师通过对此类特殊的教学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与充分利用,有助于培养学生逐步形成逆向思维与系统性思维[1]。例如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时,笔者首先借助课前口算练习,要求学生快速计算出52-36÷3、20×2+77等题的计算结果,帮助学生迅速回顾以往所学的混合运算知识。随后给出例题5×[(200-3×12)÷4],并故意展示出学生比较容易出现的错误计算方式。要求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相关数学知识与计算方法,尝试对例题进行求解。并通过对比自己计算的结果与示例计算结果,判断示例计算结果及其解题过程的正确性。此时学生通过自主计算可知原题计算错误,因此笔者在引导对原题及示例中的计算过程进行认真观察下,要求其从一果多因的角度出发,尝试总结出原题计算错误的具体原因。进而在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使其能够深入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并养成计算后及时进行检查的良好计算习惯。通过借由错题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其学生逆向思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相关数学知识及数学规律,同时对于培育其数学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成效等也具有积极作用。
三、实现新旧知识有机联系 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在帮助其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将创造思维渗透其中。例如在讲解圆柱体体积时,笔者便将其与学生之前学习的长方体体积计算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相互整合,设计出相应的思考问题即“假设有一直径为20cm的圆柱体,通过沿其地面直径按照由下向上的顺序,将该圆柱体划分成完全相等的若干份,最后将其拼成一个体积等同于原圆柱体的长方体。则此时圆柱体与长方体相比,其表面积要小7cm2,试求长方体体积。”此时笔者通过积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以剪、拼等方式对长方体与圆柱体的体积、周长、表面积等形成深入感知,进而在要求学生对圆柱体和长方体进行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已知信息及所学内容,推导出长方体左面面积公式,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相比于以往教师直接将圆柱体体积公式展示给学生,强制要求学生记忆的教学方法,通过积极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动手实践,并主动将学生以往所学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相互联系。在带领学生积极探索发现新知识并在实践操作中对其进行验证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造性思维。
四、挖掘运用生活教学素材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新课改下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要求教师有意識地打造生活化教学课堂,通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各种生活化教学资源与素材,并对其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有效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2]。例如在《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中,笔者便通过以学生的家、学校、常去的超市和饭店等作为切入点,要求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表现出各地点的具体位置。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图像,深入理解抽象的位置概念,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要求学生积极在校园内展开实践调查活动,利用卷尺、步长以及导航软件等各种工具,尝试绘制出精准的校园地图。并在地图中清晰标注出主要建筑物如教学楼、食堂等具体位置,由此使得学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位置的认知,同时逐步也能够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形结合数学思维。而在讲解《长方体与正方体》时,笔者则通过为学生提供若干1m3的小正方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将其拼成若干形状各异的长方体,并在拼成后及时对每一种长方体的长、宽、高、面积、体积进行准确测量与计算。进而通过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实践活动,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在引导其进行深入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长方体与正方体及其体积计算等方面的知识学习,由此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意义重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切实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学习需求等,并主动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通过有意识地挖掘各种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探究,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同时灵活运用各种“错误资源”,进而有效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凌.构建生活化课堂培养创造性思维——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路径的思考与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8(36):54~56.
[2]张永林.如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