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作业解题错误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2020-06-03陈亚静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陈亚静

【摘 要】作业是学生学习组成部分的重要一环,也是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的直接反馈,可是现实情况是学生的作业错误那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因此我们必须先对学生作业错误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针对性的采取一些措施,以期提高学生解题正确率。

【关键词】作业错误;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小学数学作业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五花八门、花样百出的错误,此时,如果老师能把错误的做法,拿出来让大家讨论:对不对?为什么?怎么做?这一系列的提问,一定会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然而现实情况中,这些错誤原因往往被老师、家长和学生一统为“粗心”。其实不然,作为教师应该查找出确切的原因,具体错误具体分析,积极寻求有效对策。

一、分析错误原因

(一)感知差异

小学生年龄小,对感知对象的认知水平较差,对事物只能作笼统的、不精确的整体感知。例如,在计算25×4÷25×4时,很多学生都等于1。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学生对事物精确分化水平低,这道题的结构25×4÷(25×4)结构相似。由于学生感知水平差,还经常发生如下错误:

(1)1010—100=10

(2)37+27=514

(二)强信息对学生的思维干扰

1、受“凑成整百”干扰

例如,计算200÷25×4,由于25×4=100,这是一个强信息,所以在计算时,部分学生先算后面的25×4=100,再算200÷100=2,而正确的算法应该先算200÷25,再算8×4。

2、受“大数目”干扰

例如,在计算6850-1740÷3时,学生往往只求差,而忽视了“3”这个小数目。

3、受“0”的干扰

如:计算(5600-70×8)×198,学生容易算作(5600-5600)×198=0。对几个零忽视了,从而导致错误。

(三)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作用

例如,在应用题中,经常出现单位名称“次”。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一台电脑计算机每秒能运算400万次……”,单位名称换成了“万次”,然而不少学生还是写成了“次”,这就是“次”比“万次”用得多的缘故。

又如,把四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学生常常误解成“4×4=16”厘米,而正确结果应该是10厘米,这就是受了思维定势的干扰。

再如,学生计算闰年天数时,常常误解成“366÷2”,这就是受“半年即一年的一半”的思维定势的干扰。正确的结果应该是上半182天,下半年184天。

(四)粗心造成错误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布置了这样两道习题:

(1)把一块长2米、宽1米的塑料布,加工成长20厘米、宽1O厘米的小塑料布,最多可以加工成多少块?

(2)把一块长2米、宽1米的塑料布,加工成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小塑料袋,最多可以加工多少个?

这是两道运用面积知识的综合应用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能力的能力。由于学生观察不仔细,审题不清楚,粗心大意,以致忽视了小塑料袋和小塑料布由于一字之差所造成的迥异的运算步骤和运算结果。

(五)常用词对数学概念的干扰

例如,学生会把角定义为“有着尖尖的一端”,因此,对平角、周角产生了困惑。在学习长方体前,学生已了解每个长方体都有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面,因此画图时也画成了有六个面,而实际上我们从一个角度最多只能看到其中三个面。

以上只是列举了几个主要方面,其实产生错误的原因很多,但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错误,都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找出错误的根本和关键,分析错误的原因,然后再针对错误性质、原因和范围,对症下药。

二、寻求应对策略

(一)学生层面

1、端正学生作业态度

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应提出“时间要及时、态度要认真、思维要独立”的具体要求,同时注意培养规范书写的习惯,演算过程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就是在草稿纸上计算也要书写清楚,方便检查。注重平时作业的规范,让孩子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作业态度与习惯,将会使学生获益终身。尽量在每一堂课留下后十分钟,让学生当堂完成课堂作业,提高作业速度与质量。

2、养成良好计算习惯

(1)审题习惯。我们经常发现,只要让学生再读一遍题目,学生就会恍然大悟,立马改正,于是,家长和孩子就会认为只是“粗心”,不是不会。其实不然,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正是审题能力不行。

(2)巧算意识。首先要提高计算能力,熟知各种运算法则、定律,其次要做到见多识广,熟能生巧。使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做到习惯性观察数据特征,算式特点,自觉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3)验算习惯。既要教育学生认识到验算的意义和作用,还要引导学生掌握验算的方法。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

(二)教师层面

1、精心设计,让学生喜欢作业

(1)作业布置少而精

作业布置要有针对性,作业设计得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提升,也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沟通深化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2)形成之时分层练

作业应有层次过渡,作业难度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简单基础题、巩固应用题、拓展延伸提。在知识的形成阶段,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层次分明的练习,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新知。

以“分数的意义”一课为例,可以设计如下:

①把一根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②把一根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每段长几分之几米?2段、3段呢?

(3)關键之处重点练

在分数除法应用题中,根据已知数量是否与分率直接对应以及怎样对应,可判断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这类练习突出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关键。如:根据算式补充合适的条件:

小方集邮96张,,小明集邮多少张?

①96÷(1+13)②96÷13③96÷(1-13)

(4)难点之处强化练

①在商的最高位上记“.”,并说出商是几位数

1958901793018020159706

②24÷34=24( )43

916÷1520=( )×( )58÷23=58×( )

(5)易混之处对比练

①有一堆煤重lO吨,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个工厂,每个工厂分得这吨煤的几分之几?

②有一堆煤重lO吨,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个工厂,每个工厂分得多少吨煤?

2、重视作业,及时批改和讲评

(1)及时批改作业。教师对待作业的态度,也是影响学生作业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务必认真细致、及时批改并反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点评。在批改过程中,教师可以清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接受情况,从而对下一步讲解作出调整,也可以让学生交互检查作业,甚至全班集体校对,可以让学生全面认识各种不一样的错误,提醒自己引以为鉴。

(2)重视作业讲评。首先,要重视讲评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学生的错题、错解最容易暴露思维的缺陷与不足。记录、分析、理性反思这些错误,可以让我们找到学生思维的“死角”,评讲时,重点评错例、错解。其次,是讲评利于思维提升的题目。教学时,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习题,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让学生练得精、练得巧、练到点子上。

(3)开展作业评比。作业评比是学生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利用教室内的“学习园地”开辟“作业评比专栏”,内设“作业明星”、“进步明星”等奖项,每周进行一次“优秀作业”、“进步作业”评比,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并奖励,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态度。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我们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因为正是在不断产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孩子们提高了学习能力,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不断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应对策略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