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我效能感

2020-06-03张静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张静

【摘 要】对一个老师来说,教书育人既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见证奇迹。因为没有人能预测到未来,也没有哪个老师能知道自己的班级里会不会飞出“超级英雄”。所以教师在对待每个学生的时候都应该饱含憧憬,给他们平等以待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我效能感的强弱甚至可以直接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此同时,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在课堂上也能够表现出更多的自信,甚至带动整个课堂的推进。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自我效能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认知和了解。这体现在学生一方面要知道自己所擅长的领域,知道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知道自己的以往经验对于完成某项任务来说有怎样的促进。在这样的认知基础上,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更多的理智和自信。他们有把握判断自己对任务难易的区分,以及能够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效果。所以说,在语文教学中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文学的艺术和智慧的理性合二为一。

一、用因材施教法激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教育的意义是实现全面的、平等的、普遍的教育。但是在社会大背景的作用下,教育公平的实现不能一蹴而就,同时也不能绝对平等。就像是在对于公平的理解上,很多人都能够意识到对自己的不公平就是对别人的公平。所以,在整个教育上无法实现的平等,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因此施教。有些人对因材施教的理解有误区,虽然当下的教育主要是依靠学校教育来实现,但是不可以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和当初孔子的“七十二贤人”的教育不同,教师面对的是更加参差不齐的小学生,所以如何解决个体差异性,激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例如在《搭石》这篇课文里,就能够体现出因材施教给学生带来的自信。本文讲述了家乡里的塔桥习俗,以及由搭桥引发出的各种美德和情感。课文在一开始的导语部分就有明确的指向,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不回读,记下所用时间完成课后练习。学生在面对这样一篇文本的时候,所感受到的不是传统的精读课堂,而更多的是将其作为一篇阅读理解。这样的方式能够较清晰地看出学生之间的差距。有些学生阅读速度快答题也准确,有些学生读得慢答题更慢,于是在自主先学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的激发效果也大相径庭。但是倘若在阅读之初就明确让学生分程度进行自读,就像是程度好点的学生可以边读边思考乡情,稍微差一点的可以尝试学习文章的写法,而一般程度的学生只需要完成课后习题,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二、通过情绪唤醒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心理学上,人有很多思维都在沉睡之中。就像是对于人的记忆,有时候很多遗忘是因为提取失败的范畴,即记忆仍然存在,但是并不能通过人脑机制直接提取出来,或许需要一些提示,或许是某个场景。同样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是没有情绪,而是在不断地期待和失望之后,这种情绪也许被隐藏了起来。这也就是教师在上课的时学生有时候欢呼雀跃,有时候则鸦雀无声。其实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课堂不存在什么难题,最难的是无法带动学生想要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绪的唤醒,从而强化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例如《珍珠鸟》这篇课文就是唤醒学生情感的好材料。

《珍珠鸟》是一篇很经典的课文,它所展现出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不论经过多少年的打磨都不会改变。课文里“我”和小珍珠鸟之间的相互依赖以及那种无需多言的默契,都透露出了濃浓的信赖。其实每个学生在情感深处都有一片最柔软的地方,作者和珍珠鸟的情意,也可以是学生和玩具的回忆,与宠物的亲密,与自己所爱之物的惺惺相惜。如果能够通过情绪唤醒让学生感同身受,就可以行之有效的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同时在对比自己生活感知的过程中,也容易让他们产生自我效能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也就更有信心。

三、善用成就动机巩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有它内在的动机。哪怕是一个罪犯,也有相应的犯罪动机。这就要求在分析某种行为的时候不能够忽略掉它潜在的行为倾向,体现在教学中更是要求教师观察学生行为的内驱力,并且善用成就动机理论完成教学。成就动机的强弱和任务的难易程度有直接的关系,那么自我效能感的实现也要重视对问题的分析。

例如在课文《牛郎织女》中就能够体现出善用成就动机分析问题所带来的教学实效。

部编教材中的《牛郎织女》分成了两篇课文,第一篇主要写了牛郎和织女的相识相知,第二篇写了他们的相离和鹊桥相见。必须承认的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用这样的方式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是有难度的,一方面它需要学生进行前后连贯,另一方面又因为内容详实复述起来比较困难。但是教师可以运用给故事加小标题的方式将一个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并最终一并解决。这样的方式在无形中就加强了学生的成就动机。而对于一个小问题的完成又可以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有心劲继续解决下面的小目标。在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加深,对内容的掌握也呈螺旋式上升。从而彻底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在自信的道理上真正爱上语文。

参考文献:

[1]杨平兴.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2).

[2]胡凤丽.浅议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9).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