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育融合 立德树人

2020-06-03叶云霞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育体育核心素养

叶云霞

【摘 要】通过对核心素养的解读,反思体育教育的现状,围绕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在日常教育中的落实,寻找科学合理可行的途径,力求在内容选择、过程及评价、拓展等方面有所突破,以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自身特点,将体育与德育深度融合,以求发挥体育的独特作用,提高学生的的思想道德水平,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适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能担当社会未来发展重任的接班人。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德育;路径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而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德育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学生品德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培育,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并合理应用,有利于促使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成长。从中也可看出,德育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教学中的全面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新课改进的推进,小学体育要求注重提升学生体质,丰富学生体育知识,强化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并学科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开展高效化德育。要依照学生学习需求、年龄特征,对体育学科中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将德育内容融入到体育锻炼中。教师要注重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科学化评价,帮助学生更好地塑造自己,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德育方面的进步。

从人的长远发展看,“核心素养”已成为很时髦的内容。“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从中也要看出体育与德育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健全的人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體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体力,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的教育。

二、小学阶段学生整体发展特征分析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关键时期,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全面发展。依照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分析,小学生处于学龄期,此时为6至12岁,学生心理环境中较大冲突就是自卑与勤奋,当学生学习与生活中勤奋感,要高于自卑感时,学生能获取能力品质。如此阶段学生内心世界较为敏感,当自身学习与生活中出现错误,或是被家长与教师嫌弃之后会产生较大自卑感,并能在学习与生活中明显显现。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活动大多是在室外环境开展,能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与习惯进行培育,强化学生运动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培育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更要注重结合学科优势渗透德育,对学生思想教育,以塑造学生自身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并借此确立学习信心,为学生今后学习发展奠定基础[1]。

三、小学体育学科中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一)展开榜样示范教育

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各类形象都能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引导,教师自身进行示范化教育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例如教师在日常教学训练中,针对多次训练不达标的学生,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耐心的斥责或是发怒,学生在此类情绪牵引下将会丧失信心,对错误缺乏包容性,情绪比较消极。但是,若教师进行多次鼓励引导与鞭策,与学生始终保持统一战线,对学生不达标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比如有诸多学生对体育动作分解不合理,动作完成幅度不到位,动作先后顺序不正确,参与运动情绪紧张等。通过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这样学生能看在眼里、付诸于行动,对教师正确动作进行模仿。此类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对比单纯化的德育口号宣传具有较大价值,通过对德育行为进行提倡能提升教育综合成效。

(二)对学生开展团队合作教育

小学体育运动项目中,有诸多运动须基于团队训练方式来实现,此类方式能对德育教育协同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等进行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团队活动教学,比如田径运动项目是小学体育中开展次数较多的项目。其中田径接力跑要求学生密切配合,以四个人为一个小队,其中每一棒如何接力,队员在交接棒中,如何消除时间阻碍性,如何提高动作正确性,避免交接失误。接力跑属于团队项目,注重学生群体之间相互协作,通过团结取胜,此类都能作为教师展开德育教育的素材。有的学生在参与中动作迟缓,或是出现犯规等问题,导致比赛成绩取消[2]。针对此类现状有部分学生会埋怨队友。此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分析体育运动精神内涵,对学生体育精神进行启发,让学生能感受到团体项目中队员就是一个完整整体,荣誉和责任要共同分担,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重要作用。当学生群体存有矛盾与冲突时,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对学生运动参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人格进行塑造。

四、结语

在体育锻炼中要对学生基本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调整。在德育教育中始终与核心素养培育相互连接,突出德育教学重点,依照体育教学现状融入德育,以身作则,为学生建立学习榜样,引导学生更好地塑造自己,促使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结合体育运动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勇气毅力教育,组织开展各类团队活动教育,对学生个人人格进行重点培育,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顺.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学科德育实施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8,18(18):169~170.

[2]颜卫忠.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7):71~72.

猜你喜欢

德育体育核心素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我们的“体育梦”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