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奏响生命的华章
2020-06-03张莉
张莉
摘 要:新课程强调,教师不再是现成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建立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活力和乐趣,让智慧面对挑战,使探究充满激情,并完善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中间扮演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主体。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华章
语文学科涉及到孩子学习能力培养的许多方面,学生的其他课程学习都必须要基于语文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能在学生综合素质这方面展开,必然可以提高整体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依托文本生命教育内容,弹奏生命涌动的“音符”
语文作为一门彰显人文特性的课程,选编的文本不仅文质兼美,还有很多内容都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着“生命情感”。以部编版为例,有的关注对生命的敬畏和欣赏,如《寒号鸟》等;有的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十六年前的回忆》《灯光》《跨越百年的美丽》等;还有的提醒学生学会关注宇宙、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提高生命的质量,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青山不老》等。教师在教学这些文本时就要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解读生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咀嚼生命的价值,感悟生命的真谛,弹奏生命涌动的“音符”。
二、建构和谐自主开放课堂,弹奏生命涌动的“主旋律”
在“自主、探索、合作”的新型课堂中,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就要努力建构一种让学生心灵得以舒展,思维得以激发,让创造的火花在交流中闪现。“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教师要用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内在的情感,让学生随着对文本的解读而进入到文本所描述的情境中去,以此生发出新的教育契机,教师就要利用这些新生成的有效资源,变奏教学流程,增删既定教学目标,带学生体验新的生命历程,弹奏生命涌动的“主旋律”。
教学《麻雀》时,我让孩子进行课外自读,课上交流时,我发现孩子们已经被麻雀的行为所震撼——它为保护小麻雀竟然以小小的身躯去抵挡猎狗的袭击!原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它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敬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怖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
虽然这段话在选编课文时已省略,但它有助于孩子从深层次理解老麻雀伟大无私的母爱。当我出示了这段文字并满怀激情地读完,很多孩子已是泪眼婆娑了,老麻雀的爱拨动了孩子内心深处爱的琴弦。于是,我适时引导,让学生也试着给文章一个完整的结尾,抒发内心的感动。
一个孩子这样写到:“母爱是无私的,当老麻雀拿出最大的勇气保护自己的孩子时,谁都抵挡不了。当她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孩子时,她的伟大让我们倍感温暖……”
“心动辞发”,它来自于孩子美丽、高尚的心灵。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大家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
“母爱像太阳、蜡烛、啄木鸟、救生圈……”
“她会给我们阳光,给我们温暖,让我们茁壮成长。”
“她会为我们照亮前方的道路。”
“她会为我们啄去身上的毛病。”
“……”
抽象的母爱变成一个个形象鲜活的生命,我鼓励孩子用诗的语言来表述。诗的灵感像潮水一样汹涌而出,孩子们在感动中写出了一首首虽稚嫩但饱含深情的小诗,这就是孩子眼中的母爱,有了爱的滋润,才会有美好的诗歌,有了诗的陪伴,生命才会更加美好。
三、关注资源回归生活本真,涌动生命“余音缭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资源及其作用的意识。没有资源支撑的课堂也不可能是内涵饱满的课堂。要非常平面地解读教材,去寻找资源,也包括学生的课堂资源。
在教学人教部编版《慈母情深》时,我发现孩子们始终把作者对母亲的思念、遗憾地看作是作者本真的感情,而对祖国的思念之情还停留在文字表面,这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经验上。因此,我适时添加了“季羡林1935年他出国留学,本来留学就两年,结果抗战爆发,他就一直滞留在国外回不来。后来,他得以回到祖國后曾写下的相关文字……”等相关资料,让学生明白在战乱时期,季老多年来漂泊在异国他乡不能回到祖国怀抱的遗憾和思念之情,然后再推荐阅读《季羡林传》,孩子们对季老便有了丰富的认知。
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创建者,教师应根据课文特点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切合实际情况。例如,结合学校的阅读节活动,将鼓励学生开展语言活动,如“亲子阅读”,“好书推荐卡”和“我最喜欢的书之一”等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歌大会”,“汉字听写大会”和“朗读者”,并在课堂上开展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化”,从而拓宽课程的内涵和范围,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生活,演绎人生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赵财经. 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0,(04).
[3]陈之权. 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