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
2020-06-03杨荣
杨荣
【关键词】小学语文;培养;思想品德;习惯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国家对教育的要求不同于以前,要求紧密贴合时代特征,因而素质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在小学教育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都是巨大的,可以说小学生在语文学科投入的资源是最大的。语文这门科学兼具了人文性与工具性,加上语文学科的重要地位,因此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最好途径。
一、目前小学生思想品德习惯培养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力量让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网络的普及让小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但网络上复杂的没有经过筛选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让小学生的三观培养脱离了家长与教师的控制。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在形成正确的认知观之前便开始接触网络上复杂的信息,他们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来过滤不良的信息,影响小学生形成正常的健康心理。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认识观、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接受知识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基础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既不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心理,又能够将现实生活与德育相结合,增加德育的信服力。
(二)帮助学生養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自身发展不成熟的缘故,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模仿心理都处于极其强烈的阶段,如果不对此加以重视,就很容易让小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小学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学习课本中的主人公高尚的精神,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讲礼貌的习惯,比如垃圾要丢在垃圾桶里,见到教师要问好,在家要帮助父母做家务等,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校园风气
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新要求。教师在学生面前的一切行为都是教育行为,对学生有着直接或者问接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如果教师严于律己、举止文明、崇德尚行,那么学生受到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加上正确的引导,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小学生品德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先进、积极、优良的意识形态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如何将小学语文课堂与思想品德培养相结合
(一)将识字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识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教学时间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识字教育的资源,在教学生读拼音、识汉字、写汉字、记汉字的过程中,适当、合理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比如在学习“爱”这个字,简体的“爱”是由“爪”“秃宝盖”“友”三个部分组成,爱的意思是用手将蒙在友情上的遮盖物给掀开,从而敞开心扉,真诚信任。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是爱,怎么去表达爱。在认识这个“爱”字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爱是什么,并且引导学生对于爱的态度,要懂得回报别人的爱,从而将识字教育与品德教育完美地结合。
(二)将阅读学习与德育相结合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给人生带来更多精彩的瞬问。小学阶段的阅读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对小学阅读素材的整合调查不难发现,小学语文选取的阅读文章除了浅显易懂的特点,有着较高的创作水平,通常还带有一些积极的情感表达、道德素质与美好品德的传递。比如在《我不能失信》这一篇文章中,就讲解了我国伟大的女性宋庆龄女士在小时候不失信于小伙伴的美好故事,强调小朋友要信守承诺。教师在讲解这篇文章时,要充分发挥文章的教育内涵性,在课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搜集关于“诚信”的小故事或者发生在身边的小事件,这样一来既是对课本内容学习的补充,也能够让学生对诚信与守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养成信守承诺的好习惯。
(三)将写作学习与德育相结合
写作是写作者将自我的认知与体验融入文字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与道德引导。在写叙事作文时,可以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实际经验为写作素材。比如在垃圾桶边看到没有扔进去的垃圾,顺手将其丢进桶里;同桌忘记带课本,与其上课同看一本教材书;体育课上同学不小心摔倒,将其扶起并送他去医务室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情境,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品质。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的途径
(一)将思想品德与教学情境相结合
小学是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的重要阶段,但是在这个阶段内的小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发展不够成熟,自制力与学习能力的发展受限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与教学需求,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出发,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泼、充满趣味性的学习空间。比如在学习《梦想的力量》这篇文章时,主人公是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当他知道有成千上万的非洲孩子因为喝不上水而失去生命时,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地为非洲孩子捐了一口井。主人公瑞恩因为同情非洲孩子,所以他立下了捐一口井的梦想,虽然他年纪尚小,但是拥有不服输的意志,最终他感动了更多的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通过这个故事,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品读文章时理解到梦想的力量,同时也体会到非洲孩子的生活是令人同情的,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将思想品德与教学互动相结合
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在相互影响中进行的,因而教师要善于从团体出发,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实现对班级的整体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比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影片,深入了解主人公邱少云的心理活动与情感状态。观看影片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相互讨论发表自己关于这篇文章的理解与看法,从多角度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同学的思想感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情体验,还可以在交流中深入了解其中的道德品质,学习邱少云烈士为了集体,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怕牺牲的崇高的革命精神。通过让学生之间互动,深入体会文章感情,加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以及爱国情怀的培养。
五、结语
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影响着小学生未来的人生方向。在小学阶段便重视对学生思想品德习惯的培养,可以帮助小学生奠定—个良好的品德基础,促进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习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先教会学生做人。将小学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为语文学科带来新的活力,给课文解读带来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