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作文语病成因及对策
2020-06-03蒋尚琴
蒋尚琴
【关键词】语病;类型;成因;对策
从中学语文教学目的、任务以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来看,作为中学生,应该要学好、用好我们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体现在学生的作文方面,就是能够自然得体地连句成段和连段成文,可是现实状况是什么样子的呢?翻开我所带的初一年级新生的作文,在一个班级里能够顺畅地表情达意的作文不到一半,而还有一半多的作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语病。教师批改起来不仅费神,而且收效很少:一些学生不认真领会教师旁批、总批的精神,有时就连作文中错别字都懒得去订正,也更不会去琢磨自己所写的病句怎么样把它修改好,一些学生拿到自己的习作本,仅仅看下教师打了多少分和后面的总评语,在下面新的习作中又会把同样的或新的病句推给教师处理。为了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我对中学生习作中语病的类型、成因及对策做如下探讨总结:
一、语病类型
中学生作文中的语病可谓“品种齐全”,我调查了一下,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类型:
(一)搭配不当
例如:①“暂时分别了我的亲人,过年我一定回去看你们。”(“分别”这个词语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②“他们是辛苦的工人,辛苦地工作。”(“辛苦地工作”和“辛苦的工人”中心词词性不同,这个词并列用在一起不通顺)。
(二)用词不当
例如:①“舅妈把方便让给我,却让自己碰到阻碍。”(“阻碍”这个词语使用不当)②“每天,王奶奶的脸上都带着慈善的面孔。”(“带着”“面孔”搭配不协调)③“在初二由于病故,我只上了一个多月,便回家养病了。”(“病故”是曲解词义而误用的)。
(三)成分残缺
例如:①“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他们每天要早早起床。”(“寒冷”的后面缺少了中心词“冬天”)②“大伙儿都叫他‘虎妞,也许她的确像‘虎妞那么吧?”(“那么”后面应添上形容词“泼辣”)③“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一齐涌上心头。”(“一齐前面要加上“各种滋味”)。
(四)表达混乱
再比如:①“这样一个地方虽很小,可是却改变了我们走出了人生的深坑。”②“他们经过无数次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大力支持下,最终有了各自的归宿。”③“正因为时间是世间唯一不能再来的东西,那么让我们每一次的感慨重新为人生留下些什么。”④“这些事情不仅是我一个人运气不好,更严重的是,堂堂物理课站在后面。”在上面的例句中,①、②句经过修改加工,还可以成立;③、④句就常令读者产生困惑,需要原作者整理好思路后进行改造。
(五)句群安排不妥
一些刚刚练习写作的同学,他们习作中有大部分语病往往并不是出现在一个句子里,而是出现在一个语段里,或者说是前言不搭后语,或者说前后句子次序不对,或者说语言重复、哕嗦,关联词运用不当等。因此句群的写作在学生整体习作中也非常重要。一句话要说得恰到好处,说多了那就是罗嗦繁沉,说少了,可能就令人难以理解透彻。我对学生习作中的常见句群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1.语段内句群结构不当。语段内部句群组织不简练、前后顺序颠倒:语段内部组织句群必须注意每个句群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句群中的每句话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务中心,不能内容太过复杂,从而节外生枝。
例如:“A秋天到了,家乡的水果成熟了。B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掛满了枝头;苹果像一张张红扑扑的笑脸,好像在给远道而来的客人打招呼;雪梨长得像一个个金黄的小葫芦。C柳树的叶子那么翠绿,风吹过,柳树的“长发”在风中飘动,就像美丽的姑娘在甩着她的头发。D大榕树虽然叶子会慢慢地飘落下来,但还是那么翠绿挺拔,远远望过去,像一只只绿色的蝴蝶在风中翩翩起舞,真是漂亮!E家乡的山上生长着茂盛的树丛,包括榕树、杨树、柳树……山一座连着一座,树木把山染成了绿色,山就成了一只绿色的骆驼。F一阵轻风从柳树下迎面吹来,让人神清气爽。”这段话共六句,显然有些句子的前后顺序有些颠倒,使人读起来似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AB这两个句子结构紧凑,它们都是写关于水果,CD两句说的都是树,没有前后之分,结构也可以,E句是对树的概括叙述,应该放在c句的前面,F句写的同样是风吹过柳树,放在这里是不合理的,另外它与C句又有些重复了,可以把它删除。
2.文章内容前后照应不周到。例如:“我喜欢欣赏故乡美丽的景色。这里群山环绕、河水清澈、绿树成荫。清晨,你会看到一轮鲜红的太阳升起,你会听到鸟儿的歌声,新鲜的空气使你感到非常舒适。你看,这里有非常多的树,连成一片,好像绿色的水晶。”文中的“水晶”显然是形容翠绿的树林,但是并不恰当,很明显,这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前后照应,可将其形容成“海洋”。
3.常用标点的错误运用。例如:“小鸡毛茸茸的,真像是一只被黄毛裹住的圆球,它不停地跑着,一会儿啄一啄脚下的小虫子,一会儿又追着小纸片在玩耍!一会儿又不顾脏,在菜地里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这段话写的是小鸡的几种有趣的表现,句子之间相对是独立的,应该用句号将这些句子隔开。可是现在一逗到底,就会显得拖泥带水,表达不清。感叹号是强烈感情的结束,也是不可以作为并列关系的断句。
二、语病成因
中学生习作中语病的成因因人而异,我通过调查分析,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基础差,底子薄
少部分七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包括作文水平一直处于中下游,就目前来说,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有些学生不能准确、流畅地朗读现代文;在作业、作文中不能够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习作中的错别字、病句一直不减;掌握的词汇量太少,习作中词汇贫乏。
(二)主观上不够重视
一些学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理科上,再加上其他学科一样要求学生要花时间理解记忆,语文学科的成绩又相对难以快速提高,因此孩子们学习语文往往仅限于课堂时间,作文更是无法得到提高。学生们每天都有大量试卷要做,时间不够用,写作也就不会用心,甚至有一些学生不打草稿,一次性写成文章,那样的话肯定不能保证文章的质量。部分病句就是粗心造成的。
(三)受流行词语的影响
一些学生观念上的快速更新跟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对滞后存在着矛盾,当语言不能满足内容所表达的需要的时候,这部分学生往往会囫囵吞枣地搬用一些新名词、新术语,那些不符合汉语表达规范和习惯的句式、朦胧的词句经常出现,特别是那些流行歌曲中的歌词,学生往往把相关歌词和句子随意浓缩、颠倒。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还是应该要踏踏实实地先写好作文,然后再去写诗,更何况那些歌词不一定是诗。
(四)思维混乱
不少人认为,思维品质的优劣与理科关系密切,和语文关系不大。其实不然,思维的物质外壳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工具。一个思维混乱的人,不可能说出流畅、清楚的话,不经过大脑过滤写下来的话前后不通或令人费解,除了上面写到的几方面原因外,我们还不应排除思维品质不佳或思维混乱这个因素。
三、语病对策
为了逐步减少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病现象,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一)做好学生的阅读训练工作
现在的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很多是名家名作,那些名家在遣词造句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反复吟诵作品中的精彩片段,比如朱自清的《春》《绿》《荷塘月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里面的语言很美,细细吟诵,对学生的语感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多拿出时间指导学生品读。不但要做好课堂阅读这个过程,作为语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时间。比如要求学生利用课后以及假期时问阅读名家文集,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借阅,以此来开阔学生们的阅读视野,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认真地写好读书笔记(可以定期在学校或年级范围内开展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摘抄优美的词语以及句段。这样一来,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就会不断地从读书中吸取到丰富的营养,那么在作文中常出现的语病也会逐渐变少。
(二)培养语感,训练学生思维
语感是经过长期的训练、积累才能慢慢形成起来的。可是很多学生不注意养成良好的语感,所以导致语言表达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妨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帮助这些学生,语文教师可以借鉴下面几种方法:①在阅读课的时候注重词语教学,多进行比较、辨析同义词、近义词训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巩固、扩大词汇量;②抓住那些典型的语句,弄清它的基本结构,要求学生能够找出它的成分或者句子的结构层次,琢磨句子上下逻辑上的关联;③关注课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语句,可以指导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来赏析;④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多做一些有关造句、修改病句的训练。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的思维将会在日积月累中得到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会逐渐得到提高。
(三)勤于练笔,提高语言技能
多练练笔,逐渐积累有形的文字材料。可以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多进行一些续写、仿写、改写、缩写等形式的训练,例如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这篇美文之后,教師可以指导学生完成一篇《家乡的春天》的作文;在学习了说明文《苏州园林》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概括苏州园林的建筑特点。这种形式的练笔可以和作文片段的训练结合起来,也可以将其写成大作文。如果组织得好的话,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外,鼓励学生多写写日记、认真做读书笔记也都是较好的练笔形式。
(四)在多写多改中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在多写多改中逐渐得到提高,这是许多语文教师的共识,这里所说的“改”指的是学生自改。学生自改互改有时比教师精细批改效果要好得多。一篇作文写完以后,先让它“放置一两天,学生在这一两天里自己就会发现作文中的一些毛病。而且学生之间互改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鉴别评析能力,而且还能够以同伴为镜子,成功地防止自己习作中的语病。自改互改不等于“放任自由”地改,在刚开始指导学生尝试自改互改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改的方法、明确要求,甚至还需要帮助少部分学生进行修改,学生批改结束以后,教师还需要进行复查,对学生的互改互评进行总结评价。随着学生逐渐熟练,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前后四人小组互评、班级互评(师生共参与)等等,教师课后再进行抽查就可以了。在互改互评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注重表达,教师在评讲总结的时候也需要倾斜于语言表达方面,因为练习写作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逐渐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水平。
(五)说写结合,形成良性循环
说话和写话是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但是说话和写话都属运用语言的过程,如果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的话,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循环。口语训练有两种方法:一是鼓励学生自己说,具体包括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的发言,学生互相讨论问题时的各抒己见,复述文章内容、翻译古文时的语言组织,还包括课前五分钟的即兴演讲或师生谈话交流。这种形式的训练可以结合文章内容或时文要事给学生提前准备时间,不管学生是写草稿还是打腹稿,这种训练对于他们改正语病、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另外一种方法是教师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表达起到了“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入语、结束语、分析问题时简要精辟的评论,如果教师能够做到准确、连贯并适当讲究文采的话,这对学生的说话、写话毫无疑问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上述对策在教学中如能有机地结合运用,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