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割旋律与声部交接

2020-06-03段新惠

艺术评鉴 2020年8期
关键词:演奏分析

段新惠

摘要: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具有独特的音乐思维,新颖而又别具一格的旋律、和声、节奏和配器,在大提琴作品中享有重要地位。在演奏上发现不能只顾演奏者本身,要顾及整体,把握旋律走向,不然音乐会显得细碎。在演奏方式上也时而变化,从旋律声部到伴奏声部;从拉奏到拨奏的转换;从单声部线条到多声部和声;从实音到人工泛音,音乐形象变得轻巧、灵动,给听众不一样的色彩。旋律分割作为第二乐章的一大特点,在最初的呈示部中便有显现,它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作品的音色布局,它这同时也是普罗科菲耶夫表现诙谐风格的独特处理手法。在听觉上,旋律的进行和旋律分割有紧密联系,纵向的和声才是作曲家最后想要的声音。

关键词:普罗科菲耶夫   诙谐曲   旋律分割   演奏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8-0022-02

根据音乐的需要,作曲家在创作旋律时把旋律拆分开,分到不同声部,一般在室内乐、管弦乐里面较为常见。在这首奏鸣曲里,普罗科菲耶夫使用了旋律分割,把本应该一个声部可以完成的旋律分成了多个声部,打破了以往常规旋律,旋律不再是线状旋律,大提琴不再只是旋律声部,旋律在大提琴和钢琴中任意穿梭。旋律成为面状旋律,在某个局部进行强调,并有着细腻的变化,如果在演奏中只顾及单线条旋律,则很难找到乐曲本身的旋律,使听众感受不到乐曲所表达的意境。

一、声部交接与旋律分割

第二乐章开始速度为Moderato(中板),旋律声部由钢琴交接到大提琴,呈示部主题为乐段结构,由F大调开始,终止于属调C大调。由钢琴演奏四个小节的旋律,随后旋律声部转至大提琴,呈示部主题节奏鲜明有力富有律动性,主要使用逆分性与等分性的组合,同时音乐具有室内乐特征,合唱性的织体使它更加呈现出轻松活泼的情绪。织体层次随着力度变化而变化,使主题的织体呈梭状,因此在大提琴模仿钢琴音响所演奏的后两个小节更需注意声部与力度的衔接。第二乐章正是有了作曲家的宽广的音程与色彩性的变化音的转折与相交替,美妙的转调,绚烂的热情、浪漫主义的色彩,使音乐更加生动、活泼。

二、演奏分析

(一)主旋律的演奏分析

第二乐章的主旋律是建立在四拍子的舞曲节奏上,并且每次都有不同的音响效果、和声感觉。旋律在这个乐章中出现了三次之多。大提琴时而旋律声部,时而伴奏声部,在演奏上结合了拉奏和拨奏。在主题乐句第一次出现后,旋律不断延伸,在乐段开始时,钢琴旋律连续出现了两遍,同时也体现了乐句在全曲中的重要地位。钢琴演奏这句旋律时,主线条是在钢琴的低音声部,接着就出现了大提琴的和弦拨奏,从而引出大提琴声部,乐段开始部分力度还较弱,大提琴声部所承担的旋律是伴奏声部过渡到与旋律平行的五度旋律音。在第二次出现时,大提琴开始承担主旋律线条,钢琴声部的旋律部分减少,减少部分由大提琴代替,同时,大提琴用了和声演奏,丰富了和声效果,当然旋律在大提琴里也被分割开,时而在高声部时而在低声部中,与前面不同的是,原本由八分音符的下行音阶变成了十六分音符的下行音阶,加深了听觉效果,强调了这句旋律,使这句旋律更加滑稽、幽默。在演奏技法上,作曲家选择用连续跳音演奏,使诙谐曲一阵欢乐与嬉戏。在旋律第三次出现时,基本和第二次相同,但由于这次的出现是乐曲对第一个乐段的再现,所以力度上比前面的强。特别要说的是乐曲结束,最后犹如舞剧排演似的,诙谐曲中引人发笑的、无忧无虑地作舞蹈步伐的主角又高兴地疾驰而过。这里用了新的音乐写法——人工泛音,也是全曲的点睛之作,在音色上与前面的不同,使旋律显得更加轻巧,同时这里的声部交接和旋律分割渐渐消失,对比刚开始乐句,从旋律的完全分割到钢琴旋律隐藏于主旋律之中。

在演奏方面,主旋律的开始由钢琴奏出,大提琴声部要和钢琴一同带入情绪,钢琴旋律结束后,大提琴的拨奏与前面的旋律要很好地衔接起来,力度要和前面旋律相吻合,重音的拨奏要特别强调出来,右手拨弦要快速有力,使琴弦均匀的震动。接着后面的单音拨奏与钢琴的旋律平行出现,这里要和钢琴的力度均等,音色贴近钢琴,使两种乐器听起来像一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拨弦要干净有力,并随着钢琴旋律的强弱而变化力度。在大提琴的角色与钢琴互换处理,需要在开始时大提琴要给钢琴一个呼吸,使钢琴可以与大提琴一同进入,在旋律转到钢琴声部时,大提琴则要弱下来,这也要求在演奏时要十分清楚旋律走向,可以提前预判出下一个因的重要性。这里大提琴声部用了双声部和声,丰富了和声织体,给演奏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拉奏两根弦时要发出一样的音质,右手要找到适合两根琴弦的位置,均匀的拉出两根弦,由于这是一首谐谑曲,谱面上用了跳音,演奏时弓子要短促,贴着琴弦,每个跳音都带一个音头,使声音清脆、干净。在最后,旋律运用了人工泛音来结束第二乐章,这里的音色与前面有所不同。在演奏时要注意人工泛音的演奏,首先要找到上面的根音音准,然后再找到上面四度的音高,并不按实,这样即可把泛音拉准确。通过演奏能够发现第二乐章呈现的是钢琴声部与大提琴声部两者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的过程。

(二)声部交接与旋律分割的演奏分析

从乐谱本身来看,旋律不在大提琴,大提琴只是被当作打击乐偶尔在中间出现一下,实际乐曲的旋律走向是分散开的,使得旋律声部不固定,也是第二乐章声部交接与旋律分割的特征乐段。

大提琴选择了插空的方式进入,跟钢琴低音声部相同的节奏型,并且大提琴用了和弦的拨奏和拉奏交替,加重了低音的和声。在拉奏时,第一个由原来的八分音符变为两个十六分音符,强调了第一个音。整个旋律先是由钢琴高声部的弱起拍开始,在长音延续的时候,旋律向大提琴和钢琴低音声部同时蔓延,然后又回到钢琴的高音声部,这里的整体气息要随着钢琴的变化而变化。这段旋律的力度要注意和声部的衔接,随着音乐的起伏做渐强渐弱,拨弦要快速有力,拉弦要快速、清楚,弓子贴紧弦,在中下弓用尽量短的弓子拉,要有音头。

(三)抒情旋律的演奏分析

在第二乐章,旋律中间转为3/4拍,速度为Andante dolce(优美的的行板),旋律犹如一个优美的“爱情场面”,我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晚期普罗科菲耶夫的表现手法:宽广的音程与色彩性的变化音转折相交替,美妙的转调,绚烂的热情和浪漫主义的色彩。这里的旋律主要在大提琴声部,钢琴的右手声部则在旋律声部的相同音区弱奏进行对位,使钢琴旋律隐藏于大提琴旋律之中,在大提琴长音时,声部自然从容的过度到钢琴声部,为音响效果增添朦胧之感。三声中部主题为单一句法结构,旋律连贯气息悠长而宽广,并且富于抒情性与歌唱性,整体情绪与气息都与呈示部主题形成强烈的对比。普罗科菲耶夫以八度大跳音型作为这两个主题的结尾,不仅使两个主题有了在情绪上更直观的对比,也使它们在内部形成了联系。

这个乐段在演奏时出来要注意旋律分割,还要注意第一乐章提到的抒情音色的控制,乐段开始由钢琴奏出的四个八分音符作为铺垫,大提琴进入时要与前面的钢琴音色相贴近,不要有痕迹,使旋律演奏出来更加优美。由于旋律是弱起,所以要选择在中弓开始,弓速不要快,一弓里的第一个音的弓子尽量少用,给后面大的发展空间。钢琴的旋律与大提琴旋律是相互错开的,大提琴除了演奏自己声部还要空出一个耳朵来听钢琴声部旋律,与钢琴在相同地方呼吸,使音乐连贯。

三、结语

通过对旋律分割的解析,使演奏时旋律整体性更强烈。旋律以面状旋律为特点,钢琴、大提琴部分不只是各自演奏自己的声部,声部更加多变,一条主旋律线被拆分开,分到钢琴、大提琴旋律里,出现了“旋律分割”的形式,同时“旋律分割”也与室内乐多声部旋律特点联系在一起。在演奏中,解决“旋律分割”这个问题,在和钢琴配合演奏時,要找到自身的“位置”,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的音乐形象,使音乐更加生动。

参考文献:

[1]吴秀云.大提琴技法的演变与训练[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

[2]徐月初.普罗科菲耶夫[M].北京:中国音乐家协会广西分会,1981.

[3]程岩.试论大提琴左右手与发音的关系[J].乐府新声,2003,(01).

猜你喜欢

演奏分析
论舒伯特《G大调钢琴奏鸣曲Op.78》(D.894)的音乐特征与技术分析
《花鼓》的演奏分析
古筝重奏曲《沙漠玫瑰》的演奏分析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一乐章曲式及演奏分析
斯克里亚宾b小调练习曲Op.8,No.3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钢琴作品《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
贝多芬奏鸣曲探析
莫扎特《F大调双簧管与弦乐四重奏》KV370第一、二乐章演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