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方式
2020-06-03童莹
童莹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培养方向及明确的教育目标。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方式,希望能够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充分强调了立德树人与思想政治工作在高等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方向,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规律和教学技巧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制定并践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旨在完善大学生人格,培养出为社会与国家服务的优秀的人才。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及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全面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高校的根本使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的内在需求,树立积极的学生观和预防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正确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脱离现实社会轨迹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停留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简单法律知识的阶段,与学生以及社会的联系不紧密。如今,正在大学就读的学生基本是“95”后,他们成长于网络时代和信息技术革命时代,赋予了他们不同于其他时代人的特点。在信息时代,他们关注网络的时事热点,“长春长生事件”“江歌事件”等为人熟知的事件成为舆论的中心,面对个性鲜明的“95”后,思想政治教育可结合社会的热点新闻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2.课堂教育的局限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動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而现如今大学生的教育仍被局限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下,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浸润式的教育,不应该仅仅在课堂教育中进行,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的互联网技术结合当今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在课后也能够通过新媒体的方式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课堂教育与课后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目前,QQ、微博和微信是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在这些大平台上开展相关的教育专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专题进行互动与交流,而教育专题的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3.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相对缺乏
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有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仍以灌输式的教育为主,而心理健康教育是采用引导式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弥补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思想教育内容进行内化。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及问题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2]。高校心理健康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身心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深化大学生自我认识,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基础,拥有健康的身心是成才的保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素质的有效方式。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薄弱。很多高校之所以没有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因为教师所具备的专业心理知识较少,不能采取合理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同时,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教师采取的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工作体系不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新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方式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当全方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用好心态来面对学习与生活,完善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思想政治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由此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交叉部分,而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应该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共通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要求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了解并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则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了解。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教师应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建设。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足够的文化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做到从内心出发爱党、爱国家、爱人民,具有社会责任意识,才能影响学生,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次,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因此,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应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真正增强意识形态亲和力。
(三)创新教育载体
随着时代的变化,网络技术在不断更新与发展,人类已经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校要注重网络文化建设,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新教育载体,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在利用新媒体平台时,要使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沟通,打破仅在课堂沟通交流的模式,使学习渗透在学生生活中。高新在平台上要定期发布带有社会热点的文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及时更新发布的相关评论。通过学生对社会发生事件的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结语
在新时代,高校要做好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就必须让思想政治工作从表层深入灵魂,从形式深入内容,让思想教育引领更加亲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这种观念,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可。高校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质量,并做到外化践行。
参考文献:
[1]李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7(1):91-93.
[2]王鸿军,郑旭,刘巍.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信仰教育对策的研究[J].管理学家,2014(6):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