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血液病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6-03

辽宁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液病负性恶性

胡 杰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恶性血液病是当前难治性疾病之一,虽然当前已经有相关方法提高了该病的治愈率,但相较大多数疾病,该病治愈率仍处于较低状态,在这种背景下,经化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往往易出现焦虑、恐惧、悲伤等负性情绪[1-2]。现代医学对恶性血液病一般采用化疗、使用激素等方法,更容易导致患者焦躁不安,情绪失控[3]。这种负性情绪会对患者后续治疗的配合程度与患者自身日常生活质量都会产生阻碍作用,对患者的病情康复与生命健康伤害极大[4-5]。因此,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改善合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对患者身心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缓解恶性血液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选择76例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试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纳入标准:①符合《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对血液病的描述[6];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恶性血液病;③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无沟通交流障碍;④均已接受1次以上化疗;⑤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病情不稳定,或有可能急剧恶化者;②患有精神疾病;③研究途中死亡,或因自身原因退本研究者。试验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6~59岁,平均年龄(44.37±6.15);疾病类型:恶性淋巴瘤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其他1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43.91±5.95);疾病类型:恶性淋巴瘤8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多发性骨髓瘤7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5例,其他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按时检查体温、脉搏、血压;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定期消毒,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指导等常规护理手段。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①建立专业心理护理干预小组。护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心理护理知识,在患者入院前应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使护理人员在每位患者入院时有个良好积极心态。根据患者生理体征正确判断患者心理情况及活动,帮助患者制定适合、有效的护理方案。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因大多数非医学专业人员认为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多数以失败告终,这种想法加重患者及其家属心理负担,使患者处于沮丧、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环境中,这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赢取患者信任,打开患者心扉,从而为患者提供心理上的建议及指导,缓解患者心理压力。③建立患者心理档案。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情绪状态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档案。对于出现焦虑、紧张情绪的患者,应及时向患者普及与讲授相关知识,使患者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该疾病的治疗。对于出现悲伤、痛苦,及有死亡压力的患者,应予以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和掌握治疗、预后的相关治疗程序,增强患者治疗信息,使患者看到治疗希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对于反抗治疗的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降低患者对抗心理;尊重患者的意愿和行为,创造良好的治疗氛围,从而消除患者抵抗心里,使患者接受治疗。④积极普及健康知识。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与血液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如该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程序、应对方法、临床上采取的治疗手段等,使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恶性血液病;向患者讲述血液病治愈成功的案例,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⑤集体疏导。多开展集体活动,通过聊天、谈话等方式引导患者缓解负性情绪,避免患者产生孤独感。通过患者之间互相鼓励肯定自身的价值,从而保持积极的治疗心态。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心理状况评分采用心理健康状况自量表(SCL-90),观察指标包括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恐怖评分,各项评分≥50分表明患者心理状况差,负性情绪严重[7]。(2)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由美国医学研究局开发的生活质量量表(SF-36),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角色和健等四个方面来评定,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8]。(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理弹性量表评分,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该量表包含坚韧性、力量性和乐观性等3个因子,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高,表明患者心理能适宜外界环境变化[9]。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心理弹性等评分。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抑郁、焦虑、恐怖评分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2.2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角色及健康总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3两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干预后,试验组心理弹性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预后心理弹性评分比较

3 讨论

在对恶性血液病的治疗中,患者与后续治疗效果有紧密联系,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患者战胜血液病,延长其生存时间,悲观、恐惧的心态易加剧患者病情[10]。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积极有效调整患者病后心态对于战胜恶性血液病至关重要。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了解、掌握患者心理活动规律以及反应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所采取的一系列心理干预,以达到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从而建立其对治疗的信心[11]。

SCL-90自评量表是心理健康状况测试量表之一,该量表采用多个因子分别反映患者不同心理症状情况,是当前使用广泛的精神障碍及心理疾病检查量表[12]。本研究中,对试验组与对照组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后,发现研究组患者预后心理状况各项指标均<50分,而对照组则相反,这提示心理护理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的负性情绪有积极的缓解作用。同时,为了更进一步确定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本研究还采用心理弹性量表来判断患者的负性情绪的变化。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消极的环境时表现出的一种良好适应能力,能够预测患者患者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恶性血液病患者采取心理弹性测量后,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心理弹性评分较高,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可以使血液病患者较好地适应多次化疗的负性心理状态并缓解负性心理状态。本研究还通过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进行了判断,发现试验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可能与心理护理通过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的良好积极心态有关[14-1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通过缓解和消除恶性血液病患者多次化疗后的负性情绪,使患者能够适应当前的治疗状态,且能够积极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为患者配合治疗及建立对治疗的信心都有积极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猜你喜欢

血液病负性恶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血液病患者的应对策略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GM值在高危真菌感染风险的血液病患者诊断驱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97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