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0-06-03

辽宁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郝 博

中牟县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145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较常见[1]。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发生机制,而心脑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促进相关血管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进而在损伤部位形成血栓,导致管腔闭塞[2-3]。临床表现为失语、偏瘫等神经功能障碍[4]。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易出现“阿司匹林抵抗”,影响治疗效果[5]。目前临床多采用阿司匹林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方案,效果较理想。由此,本文回顾南中牟县人民医院神经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南中牟县人民医院神经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60例自愿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纳入对照组;另60例自愿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纳入联合组。对照组患者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27±6.82)岁。联合组患者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73±6.80)岁。对照组与联合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120例患者生化学指标及影像学结果均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014)。纳入标准:⑴CT确诊患者;⑵自愿参加,知情同意;⑶对治疗药物不过敏。排除标准:⑴近1个月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⑵胃肠道出血;⑶有心房颤动史;⑷心室动脉瘤;⑸各种恶性肿瘤患者;⑹透析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口服)治疗,100mg,每天1次,连续治疗1个月。联合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用药同于对照组。氯吡格雷(口服)75mg,每天1次,连续用药1个月。药物信息:阿司匹林购于河北冀衡(集团)药业牡丹江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3156);氯吡格雷购于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

1.3评价指标 ⑴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肘静脉血3ml,在2h内完成检测,使用二磷酸腺苷(ADP)及花生四稀酸(AA)诱导,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聚集率。⑵神经功能:治疗前、治疗15d、治疗30d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程度,得分越高,表示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⑶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计算发生率。⑷临床疗效:参考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014)疗效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消失,体征恢复,NIHSS评分下降≥70%。有效:脑卒中主要患者临床症状、生化学指标、脑CT结果明显改善,NIHSS评分下降30%~69%。无效:患者主要临床症状、生化学指标、脑CT结果没有改善,NIHSS评分下降<30%。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人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及联合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P、AA聚集率下降,其中联合组ADP、AA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比较M(Q)%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及联合组NIHSS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降;其中联合组患者15d、30d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肠道反应+红疹)发生总率(18.33%)高于对照组(15%),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临床治疗效果整体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6-8]。脑血栓形成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9-11]。徐晓娟等[12]研究发现,血小板聚集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聚集率越高的患者越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受体阻滞剂,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后可抑制血小板相互聚集,从而阻止血栓形成。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但作用机制与氯吡格雷不同。阿司匹林还可阻滞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路径,使其难以合成前列腺素,以阻断血环素合成,导致其识货,从而降低血小板水平。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COX活性来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大剂量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COX活性来抑制血小板聚集[12]。氯吡格雷则通过与血小板表面的腺苷二磷酸受体永久性结合以阻断腺苷二磷酸受体,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有文献发现[13],部分患者血小板对阿司匹林不敏感,出现阿司匹林抵抗,不利于治疗。孟祥博等[14]研究发现,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有协同作用,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神经功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低,这与Sommer,Clemens J[15]研究结果一致。同时本组患者神经功能较好,不良反应较少;说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方案可在不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的基础上,显著改善缺血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联合组患者临床疗效较高,证实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提高缺血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患者生命体征。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能在保证用药安全情况下,提高缺血脑卒中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抑制脑血小板聚集,建议使用。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