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UA及hs-CRP与其不同血管部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06-03刘福双陈亚娟
刘福双 陈亚娟 李 越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 101300)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长,也会相应增加,与其他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促进血管附壁血栓的形成,甚至发生管腔堵塞、狭窄,最终出现急性脑梗死[1-3]。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通过超声技术的检测,对早期发现、发生进程的干预及预后均具有重大意义[4]。血清hs-CRP指标可反映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反应情况,有研究表明,尿酸在血管炎症反应中,具有一定作用[5-6]。为此,本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UA、hs-CRP与其不同血管部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于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存在,分为A组(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98例)、B组(非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22例),再依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IMT结果将A组患者分为A1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26例)、A2组(颈动脉斑块形成50例)、及A3组(颈动脉狭窄22例),其中A1组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61.6±9.6)岁;A2组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3.2±8.9)岁;A3组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62.0±9.1)岁。所有纳入对象基线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脑血管病分类及诊断标准[7],②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全身严重感染者;②近3个月内接受过抗氧化作用、促尿酸排泄、他汀类降脂药物治疗者;
1.2方法
1.2.1 检测hs-CRP、UA水平 入院后24h内,采集所有纳入对象空腹肘静脉血约3mL,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研究仪(迪瑞CS-800A)检测血清hs-CRP、UA水平。
1.2.2 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检查仪器:采取线阵探头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D-800型),频率:5.0~10.0MHz。依次对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进行检查。
1.2.3 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管壁典型“双线征”,两线间存在的距离即为IMT值。
1.3观察指标 对比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并分析血清hs-CRP、U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
2 结果
2.1粥样硬化斑块位置对比 5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单发2例,多发48例。19例为右侧检出斑块,31例为左侧检出斑块,左侧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右侧;两侧粥样硬化斑块均于分叉处最常见,其次为CCA、ICA、VA,表1。
表1 粥样硬化斑块分别情况 例(%)
2.2血清hs-CRP、U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2.2.1 比较A组、B组血清hs-CRP、UA水平 A组患者血清hs-CRP、UA水平比B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A组、B组血清hs-CRP、UA水平
2.2.2 A组中各小组血清hs-CRP、UA比较
A2组血清hs-CRP、UA水平高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3组血清hs-CRP、UA水平均高于A1组及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A组中各小组血清hs-CRP、UA比较
2.2.3 相关性分析 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血清hs-CRP及UA水平均呈正相关(r=0.947,P=0.006、r=0.919,P=0.000)。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日益增多,其中脑梗死发病率呈递增趋势更为明显。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窗口,是造成急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8]。本研究结果发现,不同血管部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存有差异,以分叉处发生率最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该处有成角,内膜表面不规则,进而造成血流方发生改变,形成旋涡流,导致内膜损伤。同时,血小板也因分叉处的湍流带来损伤,血栓在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发生脱落,则导致脑栓塞[9-10]。
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发病的前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后形成血栓,而炎性反应可介导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因而,做为血清标志物的hs-CRP,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炎性水平,进一步反映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状况[11]。UA为嘌呤核苷酸降解产物,其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所进行了大型研究发现,血UA相似于心血管的危险因素,UA升高与颈动脉IMT存在明显相关性,尤其在男性患者中[12]。本研究表明,血清hs-CRP、UA水平随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也会相应升高,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成正相关关系,提示hs-CRP、UA水平升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不同血管部位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存在差异,分叉处最高;血清hs-CRP及U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