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OPD合并肺癌的肿瘤分期、治疗、生活质量分析*

2020-06-03吴金保王丽华易文程可平周洪

江西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诊断率肺癌实验组

吴金保 ,王丽华 ,易文 ,程可平 ,周洪

(1.江西省进贤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进贤 331700;2.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南昌 3300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和肺癌均有着高发病率与高致死率,两种疾病在遗传与环境上存在共同风险因素,比如吸烟、大气污染等,所以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风险迅速上升。据文献报道,COPD 能够使肺癌的患病率明显升高,是吸烟对照组的4 到6倍,40%-70%的肺癌患者患有COPD,约半数肺癌患者患有中至重度COPD[1]。随着临床上COPD 合并肺癌的患者越来越多,COPD 与肺癌之间的关系开始引起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集中在两种疾病的共同病因及发病机制等。比如已有表明,慢性炎症在COPD 与肺癌的发生中起着核心作用,如免疫功能的紊乱和异常转录因子的激活,氧化剂或炎症因子降解细胞外基质,这些都促进了COPD与肺癌的发生[2]。但是这些患者的本身的诊治状况却被大家所忽视,这类患者的肿瘤是否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诊治? 生存质量如何? 所以我们将COPD 合并肺癌的患者,与单纯肺癌患者对照。比较两组的早期诊断率、治疗方式选择、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搜集 2017 年 1 月-2019 年 1 月两年间在进贤县人民医院及江西省人民医院诊断为COPD 及肺恶性肿瘤的病人50 例作为实验组,其中男 43 例,女 7 例,年龄 49-78 岁;同时选取在两院诊断为肺恶性肿瘤但不伴有COPD、支扩等肺部疾病的患者 52 人,其中男 31 例,女 21 例,年龄46-73 岁;2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征得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情同意,所有病人均经病理组织证实确为肺癌。COPD 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13 年修订版)。

1.2 研究方法 调查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报告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肿瘤病理类型。比较两组有无统计学差异。搜集患者初诊肺癌时的临床资料,按照第八版的肺癌TNM 分期标准,明确肿瘤分期,比较两组肿瘤分期有无统计学差异。登记两组患者所采用的治疗肺癌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全身静脉化疗、靶向治疗、姑息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医师指导下如实填写圣乔治呼吸问卷及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表(FACT-L)。

1.3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使用 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若分布对称,采用±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比) 表示,其中无序分类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BMI 指数等一般情况之间的差异。实验组男性比例较多,性别及年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MI 指数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实验组的BMI 指数较低,可能与慢性疾病消耗,营养不良有关。两种病理类型对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鳞癌的比例增加。这可能与COPD 组男性吸烟率较高有关,该结果与国内外大型流调结果相符[3]。国外甚至有研究对COPD 与鳞癌之间密切关系的机制进行了总结,特别是对烟草相关的 COPD 和鳞癌之间可能的致病分子联系进行了全面分析,主要涉及基因、炎症和免疫方面[4]。

2.2 两组肿瘤分期对比 见表2。将非小细胞肺癌及I、II 期,小细胞肺癌的局限期归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IV 期及小细胞肺癌的广泛期归为晚期。对比结果发现实验组的早期比率为16%,对照组29%(P=0.004),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实验组的早期诊断率显著低于单纯肺癌组。诊断的差异必然导致治疗方案的差异(P=0.007),治疗方案的对比统计显示,实验组的手术比率只有18%,加上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比率仅为56%,有44%的患者选择姑息治疗。而单纯肺癌组手术的比率有30.7%,加上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的比率高达71.2%,只有28%的患者选择姑息治疗。

表1 年龄、性别、BMI 指数、病理类型比较

表2 两种肿瘤分期、治疗方案选择的比较

2.3 圣乔治评分对比 COPD 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可能与该组病人肺功能差、呼吸系统症状更多更有关。但FACT-L 测定量表,实验组也比对照组有升高(P=0.016)。

3 讨论

COPD 与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呼吸系统致死率最高的两大疾病,两种疾病并存的患者越来越得到社会关注。目前已有国内外大型研究证实,COPD 患者发生肺癌的几率显著增加,两者有共同的致病因素、相关联的发病机制、相似的临床表现,甚至COPD 可作为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5]。但是众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从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等方面研究两者的异同,对于此类患者的诊治状况、生存质量等实际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所以我们重点研究此类患者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治疗方式及生存质量,通过对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 实验组的早期肺癌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手术比率低,选择姑息治疗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以理解为COPD 患者患上肺癌目前在临床上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肿瘤的发现更晚,针对性治疗率低,生存质量更差,通过该分析结果可以大胆预测实验组的生存期会显著低于对照组。

虽然该研究样本量小,且仅仅局限在一个地区的两家医院,但是该研究结果值得让临床医师重视,我们应该认真的寻找原因,笔者认为可能有3 个原因,一是两种疾病早期症状相似,且在发病危险因素方面有一定的重叠,COPD 患者常常有咳嗽、咳痰、气促等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从而掩盖肺癌的早期症状,延误了及时的检查。二是COPD 患者除非急性加重住院检查,平时因为活动受限而容易忽略体检及胸部CT 检查,降低肺癌的早期诊断率。三是临床上对COPD 患肺癌的高发病率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包括我国的COPD 诊疗指南推荐COPD 患者每年复查肺功能,却没有推荐复查胸部CT。这也可能与我国COPD 患病率太高,而医疗资源有限有关。资料显示国外早已认识到这个问题,美国的一项研究认为,COPD 患肺癌的风险很高,两种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也可能COPD 本身就是肺癌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在肺癌筛查中,COPD 是重点目标,可显著提高肺癌筛查诊断率[6]。非肿瘤科医师、患者及整个社会对肿瘤认识不足,导致确诊时大多已经晚期[7],而对于具有肿瘤高危因素的病人,期待我们能更加的关注,做更大型的调查研究,提高医务人员的认识,做好筛查防控工作,尤其是可以充分利用如今的计算机及互联网优势,将COPD 的患者资料及随访检查登记在计算机软件中,并上传至互联网[8],据笔者所知广州呼吸病研究所正在推进这项工作,相信未来COPD 合并肺癌患者得到更及时的诊治,具有更好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诊断率肺癌实验组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2010~2014年中山市情感障碍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构成变化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肺炎支原体抗体联合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