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在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2020-06-03孙美兰
孙美兰
(昆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00)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临床认为主要是由于环境以及遗传因素所致,发生于内分泌科,患者将会在患病期间表现出血糖升高的特点,具体为:多饮、多食以及多尿、体重减轻的症状,对于患者心、肾以及血管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于患者的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提高患者对于有关知识的认知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一共6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全程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30例。其中,全程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0~74岁,平均(55.15±7.28)岁;病程2~16年,平均(8.76±1.35)年。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0~78岁,平均(55.84±7.46)岁;病程2~18年,平均(8.42±1.53)年。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由于其他原因引起血糖升高;②治疗依从性差;③临床资料不全。两组资料存在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全程组行全程护理。首先,根据患者糖尿病患者的患病情况、患病时间以及治疗方案,设置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护理方案,明确糖尿病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过程,并且根据的风险因素,建立健康教育档案,并且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护理流程;其次,为患者介绍有关医院的周围环境和设施,询问患者的患病情况,详细讲解有关糖尿病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对于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来说,则需要注射胰岛素,或者采取饮食控制的方法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9 mmol/L。每天按时测量患者血糖水平,每天4次,对于出现血糖变化明显的患者,则需要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药剂量。患者出院后,需要根据患者血糖水平的变化给予用药治疗,通常选择口服二甲双胍药物进行血糖的控制;最后,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接受用药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运动指导,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和饮食习惯,告知患者适当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血糖水平的控制作用。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入院后,给予常规宣教,告知患者用药方法,按照医嘱严格用药。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借由版本为SPSS 19.0的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n,%)进行统计描述,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当P值小于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结果有统计学参考价值。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率
全程组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率28例(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20 例(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率比对[n(%)]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27例(90.00%),显著高于常规组20例(66.67%),P<0.05,x2=4.812,P=0.028。
3 讨 论
近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将会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几率。有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慢性流行病位居前三位分别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糖尿病。有关报道表明,糖尿病的发生几率位居世界第二,平均每小时存在115人患有糖尿病,控制形式比较严峻[2]。因此,临床上不仅需要给予对症治疗,同时,还需要加强护理指导。全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实施,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健康教育的护理措施,进而建立相应的护理流程,进行全程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及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解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问题,进而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依从性[3-4]。研究得出:全程组对于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率28例(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20例(66.67%),全程组的护理满意度27例(90.00%),显著高于高于常规组20例(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通过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指导,对于患者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进而提高患者对于有关知识的了解。
总的来说,通过行全程健康教育的护理模式,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于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