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再教育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磷管理护理的效果评价
2020-06-03张竞葳周丽娟
张竞葳,周丽娟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越来越多的患者生存期大大延长,但是随着透析龄的增加,高磷等原因引起的并发症也越来越多[1]。据调查,国内CKD透析患者高磷血症(血磷测定值≥1.78 mmol/L)的发病率高达80%[2]。大量研究证实,高磷血症与患者的血管钙化、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病死率增加密切相关[3]。数据研究表明,CKD患者的血磷水平每升高1mg/dl,死亡风险就相应提高18%。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磷水平的控制已日趋重要[5]。本研究分析了强化再教育这种宣教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磷管理护理中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6月~2018年12月规律血液透析年龄30~60岁的患者80人,均符合高磷血症的诊断标准且精神状态好自愿接受本次研究。本次研究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即:发放高磷血症饮食及并发症的宣传资料进行常规的护理宣教及降磷药物管理。实验组:采用强化再教育的模式即除常规护理干预外,每个病人发放三天饮食记录单,教会患者正确填写,并收回记录单。根据记录单情况纠正患者饮食一对一制定患者饮食的种类、数量及烹饪方法进食,严格按剂量及方法服用降磷药物。每个月进行实验室检查测定血磷值,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连同医生调整患者降磷药物的使用。
1.3 评价指标
(1)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2)比较两组患者血磷测定值,运用x2检验有无统计学意义。(3)比较两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及满意度,有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 组患者基本资料的比较
对照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31~59岁,平均(45±1.12)岁,疾病类型;糖尿病肾病16人,高血压肾病10人,痛风性肾病5人,慢性肾小球肾炎9人。实验组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30岁至60岁,平均年龄(45±1.37)岁,疾病类型:慢性肾小球肾炎13人,痛风性肾病7人,高血压肾病10人,糖尿病肾病10人。2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测定值指标
如表1,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血磷控制上实验组忧于对照组。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测定指标(±s)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磷测定指标(±s)
血磷mmol/l t P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2.40±0.57 2.0±0.48 4.37 0实验组 2.42±0.53 1.45±0.12 6.512 0 t 0.415 5.523 P 0.500 0
2.3 比较2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及满意度
干预后实验组的饮食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饮食的依从性及满意度(%)
3 讨 论
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主要临床症状,高磷血症不仅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同时高磷血症也是终末期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在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治疗中,对其血磷水平控制至关重要。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的饮食及药物,实验组采用强化再教育的模式根据三天饮食表干预患者的饮食并一对一的制定食谱,规律抽取血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干预患者降磷的药物管理。结果显示实验组这种强化在教育的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控制血磷、饮食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上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诉,这种强化再教育模式在控制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及提高患者饮食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上效果明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