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其肢体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2020-06-03甘丽娇李诗媛

关键词:系统化功能障碍肢体

甘丽娇,蒋 玮,李诗媛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急性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疾病在发病率、死亡率均居首位的一组疾病,其中急性脑缺血性疾病70%~80%,以脑梗死较为常见[1]。溶栓治疗、神经保护治疗等疗法虽在该疾病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急性脑梗死(ACI)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导致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患者负性情绪,亦对其家庭造成沉重负担[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128例ACI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护理组(研究组,n=64)和常规组(n=64)。其中研究组男39例,女25例;年龄55~75岁,平均(66.74±12.47)岁;梗死部位前循环46例,后循环18例。常规组男43例,女21例;年龄56~74岁,平均(68.27±12.64)岁;梗死部位前循环41例,后循环2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行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①建立系统化康复护理小组:由临床医师、护理人员、理疗师(治疗师)等人员共同组成,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完善相关培训,强化合作体系。②健康宣教:了解患者及家属信息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家属认知情况、认知需求差异采取集中宣教、个体化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及家属集中关心的疾病原因、治疗护理方法、预后情况等方面内容进行解释,要求患者或家属对需掌握的健康知识可进行复述,及时纠正复述中错误认识。③肢体功能锻炼:由经验丰富的康复师(治疗师、护理组长)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早期进行姿势摆放、翻身坐起、关节被动活动等床上被动训练,中期进行站立、坐站转移、坐位平衡等训练,后期进行站立平衡、重心转移、步行等训练;45 min/次,1次/d。④针对性训练,吞咽障碍者指导维持口腔清洁,并进行吞咽姿势调整、进食调整、吞咽器官锻炼。语言功能障碍者指导患者学习口腔操,包括噘嘴、龇牙、鼓腮等内容,各动作重复5~10次。指导家属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让患者多听舒缓性音乐,通过音乐、语言提升患者环境辨认能力与觉醒能力。加强思维、注意力与记忆力等方面的训练。⑤评估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制定生活技能训练(规律作息,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运动能力培养(每天读书读报,记日记,根据其兴趣爱好接受书法、唱歌、绘画等训练,进行散步、做操等运动)、社交技能训练(参加ACI知识讲座、病友间讨论等简单活动)等目标,了解患者为ACI治疗做过哪些努力,予以肯定和鼓励,增强其信心。⑥心理指导,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治疗氛围,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随时观察患者心理动态,倾听患者主诉,尊重患者想法,以赞赏性或鼓励式的激励语言贯彻患者整个康复过程始终,给予患者生活细节关心及安抚。

1.3 评估标准

运动功能。以Fugl-Meyer量表(FMA)[3]为依据,该量表涵盖上肢功能(66分)、下肢功能(34分)2个维度,分值越高功能越好。

1.4 观察指标

比较2 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 个月后肢体运动功能(FMA)改善情况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FMA评分均为连续型资料,满足正态性且两组间方差齐,以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肌力等分类资料以n(%)表示,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干预1个月后,2组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s,分)

表1 2组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 上肢 t P 下肢 t 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64 36.21±6.5453.52±8.46 18.464 0.000 19.33±3.4429.35±5.27 18.406 0.000常规组 64 35.85±6.3747.44±7.85 13.041 0.000 18.86±3.3126.24±4.43 15.256 0.000 t 0.315 4.215 0.788 3.614 P 0.753 0.000 0.432 0.000

3 讨 论

ACI多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中枢神经系统遭到破坏,神经功能障碍,最终导致正常运动神经传导受到干扰,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功能障碍。各方面的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其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同时也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研究显示,抑郁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于脑卒中患者中发病率约为30%~70%,于患者预后亦造成严重影响[4]。传统对ACI的治疗和护理重点为挽救患者生命,对患者机体各方面功能恢复重视不足。

系统化康复理念更注重健康宣教内容的全面性,在宣教过程中更多地融合患者多方面的康复需求,积极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为促进各方面功能恢复打下坚实基础。肢体功能锻炼可在ACI早期通过姿势摆放、肢体被动运动等方式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并可通过指导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改善其肢体的协调性,尽量使患者运动保持一定的随意度,避免出现肢体痉挛、肌肉挛缩等情况。同时,肢体的协调运动将大量的本体感觉输入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实现对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动作定型”。神经细胞损伤后神经通路阻断且无法再通,神经功能恢复依赖于代偿功能,而功能锻炼可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式促进ACI患者代偿功能的发展。肢体功能锻炼、针对性的训练和生活技能训练有助于促进ACI患者功能障碍的全面改善。

综上所述,对ACI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理念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情绪状态的改善,提升护理质量,较常规干预更具优势。

猜你喜欢

系统化功能障碍肢体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漫谈令中老年女性难堪的“社交癌”——盆底功能障碍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基于MATLAB软件的苹果内部品质系统化无损检测
汽车供应链品质的系统化持续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