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2020-06-03眭秋芳
眭秋芳,吕 琪*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江苏 常州 213000)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有着极高的死亡率。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尽早恢复冠状动脉血液灌注,减少心肌损害是抢救和治疗的关键[1]。美国心脏病学会(ACC)治疗指南提出:应控制患者入院开始至球囊扩张的时间(DTB)在90min以内[2]。护理人员能否及时准确地识别病情,迅速有效地给予处理,是患者获得及时救治、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于2018年8月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成为国家级胸痛中心,并建立了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包括接诊反应、现场评估、现场急救、转运护理和交接护理共5个护理流程[3],改变了急诊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护理工作更为规范化和流程化,旨在在最短时间内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本文将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8月我院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后,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3例作为试验组,纳入标准为(1)首次发病;(2)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心脏病学会(ISFC)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3)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交流;(4)排除入院已死亡或濒死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试验组则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方法如下:(1)接诊反应和现场评估:胸痛患者入院后,分诊护士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如有无恶心、呕吐、胸痛、休克等进行初步判断,通过询问患者家属了解病史并加以评估。汇报急诊医生,准备好常用的医疗器械,做好抢救准备。(2)现场急救:启动高危胸痛患者绿色通道,协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鉴别诊断并评估风险,迅速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使用平车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期间注意安慰患者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提高其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3)转运及交接:联系DSA室和心内科监护室,通知其做好抢救准备,安排转运期间各电梯,携带相关抢救药品和器械,在护理人员的陪同下迅速、安全地协助患者转入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和治疗,保证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同时做好病区护理团队之间的交接,保证患者得到同质化护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从入院开始至球囊扩张的时间(DTB)及患者或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我市卫健委制定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发放给患者或其家属填写,该问卷总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说明患者或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双人将全部数据核对后输入SPA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两组患者DTB及护理满意度平均分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患者从入院开始至球囊扩张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ASS及RPFS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DASS及RPFS评分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DTB(min) 护理满意度(分)试验组 53 24.12±5.16 99.2对照组 52 37.90±5.32 95.6 P<0.05 <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急危重疾病之一,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心肌细胞由于长时间缺血缺氧,可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标准版急救护理流程是在常规急危重症抢救流程上进行优化和改进的一种全新护理模式,高危患者入院后优先对其进行分诊和评估,联系医疗团队进行紧急处理,启动绿色通道,联系相关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迅速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和治疗,并做好转运和交接护理。整个急救过程中以严密观察、保证患者舒适为基本原则,改变了传统急救过程中的随意性,每位护士明确自身职责,增强自身责任感,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工作,确保了抢救效果。
综上所述,我院胸痛中心将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显著缩短了患者从入院到治疗的时间,为患者获得有效救治赢得了机会,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