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技术对脑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患者焦虑状态的干预及效果分析

2020-06-03吴惠娟任海林

关键词:脑血管家属状态

吴惠娟,任海林,王 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其中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导致我国人民群众死亡的首位原因[1]。脑血管狭窄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会导致脑的供血量减少。介入治疗是脑血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患者对病情和治疗的担心而产生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症状,会对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影响[2]。本研究采用心理指导干预对28例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患者进行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28例缺血性疾病需行脑血管狭窄支架成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24例,女4例,年龄47~85岁,平均66.4岁。首发症状:头晕、行走不稳、视物旋转15例;肢体麻木、乏力8例;吞咽困难、言语不清2例;反应迟钝、失语1例;体检发现2例。

1.2 纳入标准

(1)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经脑血管CTA和DSA检查确诊为脑血管狭窄,其狭窄程度均大于70%以上,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相关脑血管狭窄病变标准[3];(2)患者意识清楚,具备临床介入手术治疗指征;(3)均行血管内介入手术治疗;(4)患者及家属了解研究内容,愿意配合调查研究。

1.3 排除标准

(1)脑血管狭窄小于70%,不需行手术治疗;(2)患者昏迷,不能配合;(3)患者及家属不愿配合。

2 护理方法

2.1 评估

所有患者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叙述患者的介入结果及相应的治疗措施。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4],采用4级评分,通过评价患者对疾病状态、复杂治疗及护理、疾病相关信息及预后等方面对患者进行焦虑评分。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完成测评后进行针对性的脑动脉狭窄健康教育,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2.2 心理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的心理感受以充分重视,加强疏导患者心理的力度,将心理学理论知识充分利用起来,每天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倾听患者诉说,让患者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并耐心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从而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教会患者放松训练,通过肌肉的紧张收缩和放松让患者将注意力集中于声音、呼吸、运动等方面,自行调控精神状态,减轻患者焦虑等负性情绪[5]。同时将已经治愈的病例介绍给患者,促进患者心理负担的减轻,帮助其将治愈的信心树立起来。术后询问患者术后感受,告知患者此种手术损伤小、恢复快,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小,不必过于担心,从而配合治疗的进行。

3 结 果

研究结果显示,运用心理护理技术护理后患者焦虑状态均有明显改善,焦虑状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对比情况[n(%)]

4 讨 论

脑血管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血管狭窄的常用手段,同时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5]。部分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手术的理解,表现出对手术前、后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等情绪,治疗过程和心理压力的恐惧对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6]。心理护理技术是一种新的治疗技术,不但可以消除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而且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综合提高了护理质量。秦跃红等在研究中,也证实了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这次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心理护理技术能有效改善脑血管狭窄患者的焦虑状态,护理前后患者焦虑状态比较具有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脑血管家属状态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