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瓜壶”的创作感悟

2020-06-02

山东陶瓷 2020年1期
关键词:花货壶把泥料

刘 号

图1 甜瓜壶

紫砂文化是一种典型的带有东方色彩的文化艺术形式,紫砂器无论是造型还是内涵,都阐述的是一种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语言,从这种语言中我们不单能领悟形体本身所带来的种种奥妙,还可以深切的感悟到传统文化美学特征所孕育的哲思,所以一件创作优秀的紫砂壶往往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给予人双重的“美”的感受。在紫砂壶造型中可以分为光货和花货两大类别,其中光货以表面光润,没有额外装饰点缀的几何形态为主;花货则以各种自然形态或是人想象中的自然形态为主,是一种更能够展现创作者无边想象力的创作形式。在传统紫砂花货中,就有很多代表了“田园”主题的造型创作,这些作品往往以各种植物瓜果的形态为主,这代表了过去人们崇尚自然,试图超脱现实生活的内心追求,图1“甜瓜壶”就是以传承这种思想文化并融入更多现代元素创作而成的。

在传统紫砂壶造型中,“瓜”形壶多以筋纹器的面貌出现,因为这能够最大限度的展现瓜果的造型轮廓,“甜瓜壶”的壶面造型却并非如此,这把壶在设计上遵循了传统紫砂光货圆形器的塑造,用传统的打泥片围镶身筒的做法,茶壶的表面光润,在圆润壶身的基础上添加装饰,这秉承了传统紫砂壶制作以“圆”为基础的思想。

“甜瓜壶”在设计上并没有强求对于“瓜”的模拟,而是借用“壶”这个载体,通过添加额外的装饰变化来表现瓜的韵味。为了获得最佳的表现效果,泥料的搭配至关重要。紫砂泥号称“五色土”其色彩的种类繁多,尤其是现代炼泥技术随着时代工艺发展,分化出了更多细分的泥料,从颗粒的大小,色泽的深浅相较于以前都更为细致,但在一把壶的制作上,泥料仍不宜过多搭配,过多会破坏紫砂壶传统的韵味,换句话说色彩斑斓并不是更能展现作品创作主题的方法,相反越多种类的泥料对于烧制环境就有着更多的要求,有些泥料的烧制条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这一点尤其需要注意,在这把壶上,壶流、壶把、壶钮所采用的紫泥与壶身、壶盖所采用的红泥在泥性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在镶接时不采用线条更加流畅的暗接法,而是采用明接的方式。另外构成绿叶的绿泥则以贴塑的形式装饰壶面以及壶盖,这三者之间相互组合,共同构成作品“甜瓜壶”整体的造型外观。

这件作品以“瓜”为名,其形态自然是要偏向自然,带有仿生的痕迹,但由于光润的壶面构成了整个瓜的形体,这就意味着这把壶并不以表面的肌理变化来展现自然形态,而是用流、把、钮、身上的装饰造型变化来具体衍生出自然的风味。在过去很多紫砂花货的造型中对于树枝的处理有着相当丰富的经验,壶流、壶把、壶钮象征着树木不同部位的生长形态,壶把最为粗壮,塑造的是主干,壶把上延伸的枝叶则是树木正常的生长轨迹,壶流的走向则是象征了枝干的另外一侧,而壶钮则代表了连接绿叶向下垂落的梢头,这三者的构成犹如一幅被截取的绘画,光润的壶面就如同国画中的留白,当我们将这一纯色的壶面和壶盖从心灵视界中隐去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个象征着树木独立生长的立体空间自然诞生了。

在“甜瓜壶”中,对于仿生的塑造隐藏在茶壶本身的结构之中,而这种结构又隐隐组合成“瓜”的形态韵味。在整体的创作中,壶体的饱满要配合装饰的骨感以及贴塑的生动,正是这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整体的气息韵味才能既生动又抽象,让人获得美好的联想。于是瓜既是瓜也不是瓜,壶既是瓜却仍是壶,塑造中所产生的趣味自然而然的衍生出被观赏使用的趣味。

紫砂艺术的创作离不开对于传统的学习和当下的创新,秉承历代传承而来的紫砂“匠人精神”用细腻的手法,一丝不苟的工艺将心中的创造转化成实际,这就是紫砂文化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的奥秘。正所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真心的投入必将转化为优良的艺术果实。

猜你喜欢

花货壶把泥料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浅谈紫砂壶手工成型中泥性的应用
紫砂花货的艺术特色分析*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艺术奇葩——宜兴紫砂壶象形器
浅谈紫砂花器
老夫妇10年免费供开水
泥料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基于ANSYS变温场的真空练泥机泥料挤出质量的研究
浅谈紫砂壶的壶嘴和壶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