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用留置针应用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体会
2020-06-02张慧晶张金霞丁晓仙
张慧晶,张金霞*,丁晓仙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江苏 昆山 215300)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血流量稳定、感染发生率低、活动方便、使用时间长等特点。随着患者透龄的延长,如何减少穿刺带来的动静脉内瘘的损伤,延长其使用时间,是临床上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临床上穿刺使用最多的是金属钢针,有相关文献报告指出,由金属针引起的动静脉内瘘的损害,已成为影响血管通路长期使用的重要因素[1]。据资料显示,日本自1997年开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套管式内瘘留置针以来,明显降低了穿刺相关并发症[2]。目前我科将透析用留置针应用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均为使用动静脉内瘘者。其中,男28例,女22例,原发病:慢性肾炎19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13例,多囊肾2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①穿刺针的选择:对照组使用NIPRO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钢针,研究组使用Supercath Clampcath 18G留置针;②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消毒、穿刺、固定、引血的流程。研究组采用常规消毒待干后先进行静脉端穿刺,待过滤器适配器内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左手顺血管方向推送软管,同时右手拔除针芯,胶布固定留置针后先排气,再消毒肝素帽,注射器针尖缓慢刺入留置针后使用抗凝剂,同法穿刺动脉端,再连接血路管给予引血上机。透析过程中,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护理和监测,半小时巡视,1小时测量生命体征,下机均采用密闭式回血法。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刺时的疼痛感、穿刺点渗血、拔针后止血时间、穿刺成功率方面有无差异。穿刺时的疼痛感运用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进行评分,穿刺点渗血以浸湿一个棉球为准,拔针后止血时间以拔出穿刺针至穿刺点无出血为止,穿刺成功率以穿刺一次性成功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穿刺疼痛感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在拔针后止血时间方面,研究组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穿刺疼痛感、拔针后止血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穿刺疼痛感、拔针后止血时间比较(±s)
组别 疼痛感(分) 止血时间(min)对照组 3.15±1.37 20.58±13.93研究组 3.08±1.42 15.36±14.11 P>0.05 <0.05
由表2可以看出,在穿刺点渗血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穿刺成功率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穿刺点渗血、穿刺成功率比较[n(%)]
3 讨 论
目前,国内的血透室使用的穿刺工具大多数还是钢针,传统的钢针由于质地硬、针头粗、有金属刺激,对于每周要进行2-3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来说,长期使用肯定会对血管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内瘘闭塞、血管瘤等[3]。由于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内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血液透析的质量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更好的保护动静脉内瘘,我科将留置针应用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由于透析用留置针的材质生物相容性好,拔除钢制内芯后,留在患者体内的是软管,软管不光针体柔软,而且顶部平滑,穿刺创面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透析舒适度,减轻了对血管的刺激,减少了血肿的发生和血管的再次损伤,降低了渗血发生率和缩短了止血时间,提高了血液透析的安全性。血透室的护士由于频繁的接触含有患者血液及体液的穿刺针,尤其在拔针及处理穿刺针的过程中极易发生针刺伤[4]。由于留置针针体柔软、平滑,能大大减少针刺伤的发生。但是,在临床操作应用中,留置针还有需不断改进的地方,比如,留置针的构造,由于留置针上无止血夹,所以在推注抗凝剂、连接血路管、排废液时,存在诸多不便,产品还需进一步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