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20-06-01程岩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程岩

摘 要:伴随新课程标准的持续改变,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了全新的要求,应该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期间渗入德育教育。当然,德育教育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期间的重点,小学时期是最基本的教育,并且也是小学生美好品德产生的重要时期。语文是小学时期中一个主要的学科,小学语文的教学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期间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思想品质,不只可以达成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还可以推动学生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渗透 德育教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41

语文教学在我国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也是小学教学期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伴随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期间渗入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理念。在以往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仅是对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做相应的讲解,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借助渗入德育教育,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德育素养,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得以顺利的开展。本篇文章针对怎样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展开进一步的叙述与分析。

一、在语言文字的认知与应用中完成渗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都是品质较高且具备一定主题思想的,也是展开德育教育中的极品。而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德育意图大部分是隐藏于文章内容的字里行间,并未运用较为直观的表达形式。所以,在实践教学期间,老师应该选好语言文字相关的锻炼点,利用真实可靠的语文实践,在了解语言文字与应用期间完成德育渗入,进而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进行《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本展开教学时,老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风在森林演奏其手里的手风琴,像是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老师巧妙的指引使学生开始“凭空想象”,伴随学生思维大门的敞开,更多极具爱意的语言,以及真挚的感谢从孩子的嘴里说出来,这时的学生就像是身处在该意境中,看到了不同的树叶,不同的声音,随着这样真实的情感感受与形象思维活动,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获得了应有的锻炼,并且也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懂得了要对大自然感恩,这时学生的心里就有了“爱心”“感恩”的意识。在后面的教学中,老师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小朋友们,大自然为什么会有风和雨呢?其在别的国家都是什么样的?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的是大家的,其给予人类生存的地方,进而也使学生认识到爱是要给予和分享的。最后要求学生进行相互沟通:“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接受大自然所给予的恩赐,需要怎样做呢?”让其感受到唯有世界人们和谐共处,强化人類间的信任与理解,才可以迎接更为美好的将来。

二、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适当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效,所以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得到相应的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让语文教学的方式与形式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应用期间得到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首先需要老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之前依据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设计情境期间和教学内容出现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成预想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在讲解到外国列强进入圆明园进行破坏行动这一段落时,老师就能够将课前所制作的课件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给学生放映“火烧圆明园”相关影视视频的资料,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依据课文给学生进行细致的讲述,让学生在设计的情境中感受当时的情境,对其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感悟,使学生直观的体会到我国的圆明园遭受破坏的情境,学生随之有一种义愤填膺的感觉,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唯有民族复兴才可以不被欺负,民族振兴人人有责,进而使得学生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因为现阶段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打小就是家里的中心,长辈的太过溺爱极易让其出现自私、自大以及难以为他人着想,缺少孝心的不好品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大部分有关孝敬长辈的课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很大的作用。又如,在进行“慈母情深”和“父爱如山”这两篇课本是时,根据课本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同时提出一些问题,像是“同学们记得的父亲和母亲的生日吗?”“外公和外婆最喜欢吃什么?”这些关于孝顺的问题,要求学生来做相应的的回答,学生经过回答慢慢体会到老实设计该问题的主要目的,同时给学生安排一些课下任务,帮母亲做一些家务,或是帮父亲洗袜子这些小任务,让学生借助知识的学习,能够形成孝顺父母与长辈的美好品德,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德育教育。

三、依据教学内容,完成渗入教育

小学语文的课本,有着很多鲜活形象,也有很多典型的课本,这都可以作为德育教育的优秀载体。所以,身为一个语文老师,必须要充分的认识到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掌握好信念的结合,把知识教学、能力培育以及的思想教育化为一体。借助总结与渗入的方式,不只可以传授学生知识。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培育,有目的去制定好语文课程教学期间的德育工作。例如在进行“颐和园”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正式上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颐和园的整个景观图,同时使用手机播放一些相应的曲子,学生全部被设计精美的建筑所吸引。在后期的学习中,老师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作者是由哪个方面的来欣赏颐和园壮丽的景色?在柔美曲子的伴奏下,学生在朗读了全文之后,在课本中学习有关语句,阐述了作者是由哪个方面来观看颐和园。在学生陆续夸赞颐和园的景色时,老师趁机提问:“大家喜爱颐和园吗?”“因为什么会喜欢?”这时学生开始说出自己的看法,部分学生说景色壮丽,部分学生说建筑者很厉害,还有部分学生说为我国的建筑实力感到自豪。颐和园还有一些被国外侵略者破坏的历史,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也告诫学生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以免于这段屈辱的历史再次上演。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放映《火烧圆明园》这个电影中的一些镜头,让学生意识到弱小就要被欺负这个道理。进而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炽热的爱国意识。

四、拓展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渗入德育教育

老师能够把小学语文的相关教学拓展到课外,给学生开展的课外活动,适当的渗入德育教育。良好的课外活动可以在完成德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能力。老师在开展开课外活动之前应该对不同学生存在的差异做充分的考虑,对于学生存在的差异来做课外活动相关的设计,像是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参与到演讲竞赛和作文大赛中,还能够依据我国傳统节日来实施课外活动,比如,父亲节、教师节,这部分节日具有的传统意义都是能够当作开展德育教育的材料。多元化的课外活动不只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还可以使得学生建立良好的思想理念与道德观念,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想品德。另外,老师还能够带领学生去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要求学生借助相应的社会活动来感知生活,走入生活。又如能够带领学生到本地养老院去慰问老人,创建模范小组,培育学生尊老爱幼和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学不只是要重视学生对于教材和语言的应用教育,更为主要的是使学生借助学习国家传统的语言文化来提高本身具有的语文素质,进而获得整体素质上的培育。德育教育是学生未来健康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老师必须要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所好德育渗入工作。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期间渗入德育教育,在教学的内容与活动中渗入德育教育,可以进一步有培育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应该意识到教学和德育教育这两者间存在的关系,把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不只要掌握住课本的思想性,还应该依据德育教育本身的阶段性,进一步体现出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并且还应该联系现实生活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入德育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应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马玉梅《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学周刊》2020年第16期。

[2] 贾登雯《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中国校外教育》2020年第11期。

[3] 张娜《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周刊》2020年第11期。

[4] 党万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学周刊》2020年第3期。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小学语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