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中求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2020-05-30王宝虎

学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中考

王宝虎

摘要: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总体感觉是稳中求新,深化改革,以最为精当的材料和恰切的题型全面考查语文核心素养。以关键的字词句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以深度阅读材料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以文质兼美的文本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以经典文本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

关键词:中考;语文试题;语文核心素养

2019年中考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三年后的第一次中考,备受关注。探析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总体感觉是稳中求新,深化改革,以最为精当的材料和恰切的题型全面考查语文核心素养。

一、以关键的字词句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运用的学科。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主要从四个方面加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一是考查语言运用的准确性。例如,第2题(2)“生龙活虎”在句子中的意思,结合语境解释;又如,第2题(3)请把文中划线的句子(陈述句)改为反问句,则考查考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二是修改使用不当的词语和表达不恰当的语句。例如,第3题(1)让考生对通知中错别字加以纠正,并对有语病的划线句子,以及有一处不规范的通知格式,提出修改意见。三是在阅读理解中考查考生对语言知识的概述能力。例如,阅读(二)第10题请根据以上材料,用简明的语言对“机器学习”作出解释,即“机器学习”是指机器(计算机)运用机器学习原理进行自动学习,并形成持续学习能力以从事相关工作(或“应用广泛”)的一种程序。四是考查掌握语文基础以及运用语言的实效。例如第3题,下面是校学生会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中的两道题,请回答。①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孤帆远影碧空尽:___脱鞍暂入酒家垆:___②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客舍青青柳色新:___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这类题联系现实生活,设置整体情境,提高了对考生掌握语文基础以及运用语言的考查实效。

做这样的题,对考生的要求是基础知识扎实,又能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如根据诗句写出古人常用的两种交通工具,“孤帆”很容易想出“船”或“舟”,“鞍”则会想到“马”;根据诗句写出古人送别时的两种习俗,“柳色新”就会联想到“折柳”或“赠柳”,“劝”“酒”两个字即告知“劝酒”或“饯饮”。

二、以深度阅读材料考查“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文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因此需要在跨学科阅读、写作中全方位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多文本阅读板块集中体现了这一点。其中变化最大的是首次选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个板块选取的是有关“机器学习”的阅读材料。试题让考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对“机器学习”作出解释,对机器的能力能否超过人类需要作出准确、合理的判断。这些都是在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试卷在如何有效落实对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方面,又做出了新尝试。本次作文提供了三则阅读材料,分别取自《论语》、梁启超的《最苦与最乐》、艾美·居里《美丽的颜色》,核心话题是“乐”,为考生大胆创新、展开想象提供了条件或可能。在写作要求上,设置了两个思考题,一是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二是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较之往年,今年的写作试题,在注重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同时,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创新。一是摒弃了以往全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的固定模式,代之以材料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二是聚焦学生的生活,让考生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经历,说出自己对“乐”的认识、思考与感悟,可以说考生均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三是变换写作角度,命题形式向高考靠拢,如同任务驱动型作文,体现了我省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思想。

这里,就如何做“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谈点要求。解答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使用三年后,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呈现出改革的轮廓,首次删去了“注音、填汉字”的试题,首次将“语段综合”与“名著考查”合为一体,重点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不设题目的材料作文,预计2020年、2021年还将在中考命题形式上有较大改革。

三、以文质兼美的文本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

坚持立德树人是最根本的价值取向,贴近现实生活是最主要的选材依据,突显核心价值观和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现代文阅读选用著名作家贾平凹的《访梅》,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选文告诉考生什么是美,怎样寻找美,究竟培养什么样的审美观。如文中舅爷对孩子说:“美是到处都有的,但美却常常被人疏忽了。你们总是寻那大红大绿,可红得多了,使你烦躁,绿得多了,使你沉郁,黄得多了,使你感伤,只有这白色是无极的,是丰富的,似乎就无极得无有,丰富得荒凉了呢!”“我们都哑然笑了,虽然听得并不甚明白,但毕竟惭愧起来,而且自那以后,愈来愈加深了理解,深深地后悔辜负了多少个冬天,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了”。至此,试题设置第8题:“如何才能避免‘使多少个美好的东西毫无意义地无知地消磨过去”,考生通过这样的阅读体验,感觉到对生活要充满热情,要有好奇心;要关注表面看来“简单”的事物,体会其中的内涵;要努力去发现无处不在的美,把握生命本真的意义。文章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联系实际、审美鉴赏的命题需要,为实现整个试卷的立意提供了有效保障。

做这样的题,要求考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对题干作精确的分析。如《访梅》中的第8小题,这里的“美好的东西”指什么,需要有审美鉴赏能力,“如何避免”就是任务驱动,结合原文,联系生活,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举措。这些举措可以从不同角度,结合分值要求逐条提出。

四、以经典文本考查“文化传承与理解”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2019年安徽中考语文试题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考查,第1题设置7个小题,既考查唐诗、宋诗以及近代女英雄秋瑾词中的名句(5题),也考查《论语》(1题)、苏轼散文(1题)中的名言,很有代表性。综合性学习也以开展“读古诗·长知识”系列活动为主题来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对“送别诗”的理解与运用。

作为对传统文化考查的“重头戏”,文言文阅读备受关注。2019年安徽中考文言文材料的选择十分“讲究”。一是继续沿用比较阅读的方式,一内(课内)一外(课外),而且字数大体相当,较之往年,课外材料的篇幅加长。二是所选材料的主题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指出君王都应该“亲爱君子,疏斥小人”,而“君子”之“唯善”则是社会乃至人类所推崇的,这里的“善”有两层含义,既是善人,有名声,有君子气节;又是善言,品行端正,忠诚报国。三是所选材料的作者都是忠诚、干净、担当之人,像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而魏征,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这样的选材用意符合当今社会选人用人的“德才兼備”观,具有明显的人文教育导向。

做这样的题,对考生的要求是切实加强对重点名著进行整本阅读,积淀文学素养,理解文化背景。要重视文言文阅读,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伸,在教师指导下适当增加课外短小精悍的文言文的阅读量。要注重对历史文化名人的了解,学习其优秀品质和进取精神,理解古代文化的先进性。

总之,受高考命题思想的影响,中考命题改革势在必行。聚焦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在命题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今后中考命题改革的方向。安徽中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当然中考命题改革也是稳中求进,值得探讨。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第二十六中学)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中考
中考新题型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