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昔往今来惹人思

2020-05-30童县城

学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戍卒碧山杨柳依依

童县城

PPT展示:

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伤时事,别有深意,不可言喻。

——方玉润《诗经原始》

师:同学们,《采薇》的前几章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现在我们来聚焦诗歌的最后一章,看看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怀、别有深意的?先背诵再欣赏。(生齐背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PPT展示: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绿池泛淡淡,青柳何依依。——《金谷集作》

师:同学们背诵时是否留心,这里“依依”是什么意思?上面这三句诗文里的“依依”意思分别是:依恋不舍的样子、依稀隐约貌、茂盛的样子。由此可知《采薇》里“杨柳依依”,即杨柳茂盛,正春意盎然。

师:“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诗经》中上好的诗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生:它具有画面美。杨柳依依,是春天图景;雨雪霏霏,是冬天图景。春冬相接,是时间的推移,也是生命的流逝。

生:这画面里有节令,有人情。一个大雪纷飞的寒冬,一位解甲归田的老兵,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一颗饱经忧患的心灵。当年华老去青春不在时,老兵心中满是伤痛。

師:画面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生:它具有韵律美。“依依”“霏霏”,是叠词。这些叠词在描摹杨柳、雪花情态的同时,给人很强的节奏感、韵律美,读起来非常顺畅。

生:它还有含蓄美。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以杨柳依依来写惜别之情,用雨雪霏霏来表现今日返家内心的悲苦,借景抒情,含蓄而美。

师:“杨柳依依”是乐景,而别离家人是哀情,这是以乐景写哀情,清人王夫之曾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为什么?

生:因为参照物与内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反差中就加倍了情感的浓度。

师:有道理,这四句还好在哪里?

生:它具有虚实美。前两句回忆,是虚写;后两句回到当下,是实写。虚写离家时东风和暖,杨柳青青,一片盎然春意,等待他的却是残酷的战场;实写归来时满目荒凉,大雪纷飞,等待他的也许是飘摇的家。

师:虚实结合中包含着对比,一“暖”一“冷”,冷暖相续,不胜悲凉。

生:它还具有浓缩美。

师:浓缩美?愿闻其详。

生:“昔我往矣”,明明千军万马同行,却只聚焦一个士兵。诗人将军队汇合为一个点,定格在一人身,安排一整个自然作为舞台,观众注意力在一人身上。以点映面,高度浓缩。

师:化大为小,以点代面,也许是为了将那些从属整体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整体事件中独立出来,军队退隐为背景,这样就可以集中展示戍卒的内心世界。很好,还有吗?

生:这几句虽然不长,却几乎囊括了主人公一生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年少离家有忠孝不能两全的无奈,投身行伍有“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豪情,辗转征途有“百步九折萦岩峦”的思念,告老还乡有“到乡翻似烂柯人”的情怯。

师:引用很好。古人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你学以致用,很棒!

生:它还具有对比美。“昔我往矣”,陌上杨柳青,征人踏征程。离别时父母尚在,可他未能够承欢膝下;离别时也许新婚不久,可他未能够朝夕相伴;离别时薇菜刚刚抽芽,可他还来不及采摘。“今我来思”,战争终于结束了,可以回家了。可是弥望的是漫天飞雪,蓬断草枯,家在何处?家不可见,可见的只是一个落寞的身影,孑然远去,身后雪落无声,悲伤不言而明。

师:你的回答让我想起了宋代李觏的《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诗歌写了我们共有的乡愁,黄昏时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了树根;一个人无论走多远,也走不出故乡的心房。“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也超越了时空的隧道,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乡愁。

师:因为是共有的乡愁,所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这里的“我”并没有名字。

生:因为这里的“我”可以是你,是我,是千百年后每一个远行的途人。它讲述的是你,是我,也是每一个心怀故土的人的故事,它的忧愁是我们共有的忧愁。

师:句不离章,章不离篇。如果把这四句放在整首诗歌里来看,我们更能够体会其中的苍凉忧愁。诗歌前面章节一唱三叹,“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这一系列的咏叹与铺垫,将戍卒思归的心意刻画得淋漓尽致。战争结束,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可是高天依旧有滚滚寒流,大地却不见春风和暖。天地苍茫风雪载途,战争的伤痛他苦苦饱尝:颠沛流离,青春已逝,老来失所。《采薇》幽幽,穿越长河,今日读来,依然“忧心孔疚”。

生:老师,我来欣赏后面四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请!

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见道阻且长,归途艰难;“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见精神痛苦,心灵孤独。读时我仿佛看见漫天飞雪中一个饥渴交迫的征人,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身影。他踽踽独行,消失在白雪迷茫的深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折磨让我不由对他心生怜惜。

师:怜惜之余请别忘了他也曾是勇毅的战士,在“狝狁孔急”中“一日三捷”。诗歌要表达的也许不是伤感,而是庄严的悲哀;所以虽然归途艰难,但他从不止步。因为这戍卒也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戍卒,是“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戍卒,是相思情融入报国志的戍卒,是豪迈与苍凉交织的戍卒,是祈愿千年和平理想的戍卒。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一中)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戍卒碧山杨柳依依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田卒与戍卒之别
西汉三河地区对边地事务的参与及其内部差异
夜来碧山书院练字抒怀
乡思
碧山春寒(七绝)
过 往
杨柳
怕与不怕
两种方法体验碧山
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罢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