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2020-05-30黄垚眉

学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习平台中职语文信息化

黄垚眉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信息化手段已开始普及。课堂上,音频、视频、手机学习平台等互联网手段大量投入使用,丰富教学内容。手机学习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热情;音频视频的导入让学生直观地掌握学习内容;学习平台的后台数据,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并及时督导;平台上课后作业的展示,让学生有交流空间并获得成就感。

关键词:中职语文;信息化;学习平台

语文课程改革的春风早已吹遍了大江南北,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为顺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策略,强调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在中职语文课堂上,音频、视频、学习平台等互联网手段已经大量地投入使用。那么,如何通过信息化技术将现代教学方法落实到课堂中呢?下面以我曾上过的一节信息化公开课——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采薇》为案例,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一、课前准备——借助手机学习平台进行预习

现在手机已经是学生与网络连接的重要媒介,但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用手机打游戏,而不知道如何正确充分地利用手机网络资源去学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合理利用多媒体组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有益自学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恰当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课前教师通过手机学习平台发布任务单,学生登录平台领取任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从而达到良好的预习目标。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本来不够高,传统的预习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检查预习结果的环节也常常是“真空”地带。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手机上的学习平台功能强大,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学生利用手机下载教学软件。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设计一些感兴趣的问卷,并利用手机“摇一摇”“点名签到”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平台运用的热情。其次,为解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领取任务的问题,在平台上建立“让我们爱上语文”资源库。资源库按“目录—学科—单元—课文”顺序设置,方便学生搜索到《采薇》这篇课文预习任务点。课文里发布需要的文字、图片、视频和课前练习自测题等资源。学习主动性稍强的同学就可以在平台上观看视频,并参与发帖留言。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说:“只有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可能会产生的多重结果,才有可能使教学更有效。”网络学习平台实现了听说读写的统一,通过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预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网络学习平台对各项任务都有后台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到每位学生阅读图文的具体时间以及完成进度百分比,教师通过各项数据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督导。在这个预习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法,学生锻炼了自己的信息搜索能力、整合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有效地实现了课文的知识能力目标。

二、课中学习——信息化手段贯穿课堂始终

在网络环境中进行教学,实现教学信息化。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其創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堂上播放余光中《乡愁》朗诵视频导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视频让学生感悟乡愁,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接着老师在学习平台上发布讨论话题“搜集有关思乡的诗句”,利用回帖的方式进行讨论,学生以跟帖的形式把自己想到的思乡诗句回复到主贴后面,多媒体进行投屏观看回帖动态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寓教于乐。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回帖讨论: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回帖形成了一个关键词的“词云”,将它投映于大屏幕,学生在完成预习作业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感受这种集体荣誉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课文环节,在分析本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艺术手法时,为了解释意象,结合课前学习任务引出意象的概念,在课堂出示《诗歌中意象》微课,让学生重点领悟“杨柳”意象,帮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做、读、听、讲等方法,突破教学的难点。此外,在情感教育上,为了让学生感受《采薇》主人公矛盾的家国情怀,教师提出具体问题,借助影片《战狼》片段和新闻《中国在南海问题的发言》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在学生的讨论留言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新闻和影片的关注和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民族自豪感,树立爱国意识,实现对中职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立德树人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为强化这一主题,结合本单元的整体目标以及《采薇》一课的教学目标,联系新闻,出示D&G辱华事件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联系时事讨论如何践行爱国主义。此时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发布讨论,现场对学生的回帖进行讨论点评,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三、课后作业——上传平台,学生交流互评

结合艺术专业学生特长,在学习平台上发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祖国,我爱你”为主题,进行绘画、诗文创作或朗诵。课后作业把学习从教室延伸到了网络上。接着将作业发到平台论坛上,学生投票评选后,将优秀的作业作为“精品贴”特别标注出来,便于学生欣赏并再次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激发学生学语文、爱语文的兴趣,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本课的素养目标。

整节课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课堂实现了立体化,这是本节课的亮点。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各种感知觉──动手(手机客户端学习),动脑(在讨论区发表自己的意见),视觉(网络新闻等图文),听觉(欣赏视频片段)。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个性和专业特点,有选择地进行观看阅读并完成练习,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合作学习和特长的培养,并把学习课堂拓展到课后的生活中,拓宽了中职语文教学的天地。同时,网络还可以达到让多个学生同时表达自己意见并进行多重交流的学习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参与全程的学习。学生忙碌而充实,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今天,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已经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认同。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中职语文教材,可以随处见到这种新的教育理念,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也有教学生如何上网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教师发挥主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手段筛选整合信息,学习相关的知识,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还能较好地实现课后的学习评价,提高学生将语文素养灵活运用到各种领域的能力。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机械工业学校)

[责编李平]

猜你喜欢

学习平台中职语文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学习平台的设计策略研究
基于微信及微网站的高职院校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泛在背景下图像处理课程学习平台设计研究
基于校本微课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