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壁画中的执壶设计研究

2020-05-29马皎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图像学造物

摘  要: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的唐代壁画样本中,有一种被称之执壶的器物,造型独特,壶口开阔呈鸭嘴状,有壶流,壶颈纤细与壶腹的圆鼓形成对比,而壶颈与壶腹连接形成圆滑曲线具有溜肩之感。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壁画中的执壶进行研究既可以对执壶的形制、组成部分、工艺、材料问题进行分析,也可以运用图像学及解释学对其可能产生的文化影响进行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唐壁画;执壶设计;造物;图像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19JK0919);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XSYK18018);咸阳师范学院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项目(XSYGG201810)研究成果。

一、唐壁画中执壶器物概况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所藏的唐代壁画数量颇多,大多数来源于唐代墓葬,这种墓葬壁画源于古人视死如生的生死观,壁画的内容也是唐代统治阶级生活的重要部分,有墓主人生前真实的生活场景描述,也有对其死后理想生活的描摹。从图像学的角度对壁画场景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场景设置中包含了其他器物,器物的造型、纹饰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唐代人生活方式及文化观念。在昭陵的唐墓葬壁画中可以见到同一种器物的多次出现,这引起各界学者的关注。《群侍图》(出自新城公主墓)、《提壶男装女侍图》(出自燕德妃墓)、《托盘执壶女侍图》(出自李震墓)等壁画都出现了一种被称之执壶的器物,其造型独特,壶口开阔呈鸭嘴状,有壶流,壶颈纤细与壶腹的圆鼓形成对比,而壶颈与壶腹连接形成圆滑曲线具有溜肩之感。壶腹最为凸出的部分位于整个腹部下三分之一处,壶腹下部的支撑足为喇叭形高足,壶腹有团花图案、单纯线条亦或素面装饰。在壶颈与壶腹之间有壶炳,长而弯曲的流线设计,便于人手执之(如图1)。

从壁画图像场景及其他物件关系可看出,此执壶常与食物、杯器一同出现,可以推断出执壶为一种盛、斟类器物。而唐长沙窑出土的与壁画图像中形制相似的器物上带有“酒”字样,由此可以证明执壶就是唐代的一种常用酒具。古人用壶一般喜欢较大的口型,然后注下,造型特点就是敞口、鼓腹、执柄、壶流管状、高圈足,可用来盛装酒水、饮品等流动性液体。壁画中的执壶与出土的唐执壶有所不同,出土的唐代执壶壶流未超过壶口,壶流较为短小。而唐壁画中的执壶壶流与壶口一体化设计,并且壶柄设计较为夸张,这种设计是受胡人器物的影响,相同之处为腹部圆形且造型饱满。

二、唐壁画中执壶造型设计

从唐壁画的图像中可以看出执壶与人物之间的尺度关系,在执壺比例中整体与人物是较为协调的设计,而执壶的造型设计,整体与每个部分的形制、每个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呈均衡与匀称状,处于一种恰当的规范与标准之间。执壶器物与人物一起构成画面,给人亲切之感,并且合适的器物人机关系是保障其实用性的前提,如果比例失衡,器物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不便,对其美感也有所降低。在唐代执壶的使用是丰富多样的,其各个部位的组合方式以使用方便为前提,由盛装液体所决定,从壁画中可看出执壶在造型设计上主要分为壶口、壶柄、壶流、壶身、壶底等,而每一部分的造型又各有特色,下面将对其进行一一分析(见表1)。

(一)壶口。壁画中描绘的壶口有两种:一类是有盖,一类是无盖。无盖壶口与壶流紧紧相连,而有盖壶口,壶流不超过壶口。盖子的产生主要为了紧密、防止杂物落入等,无盖的敞口执壶更类似于当今的醒酒器。从造型上看,壶口有檐口,檐口向外翻出,只是轻微过渡,并未凸出过多。壶口呈弧形,有完整弧形,也有曲线高低变化的弧形,从使用的角度来看,这种弧形收口的设计有助于液体的汇集,或长或短取决于与整体器型之间的比例是否均衡。

(二)壶流。壶流与壶口紧密相连是较为常见的造型设计,壶流似鹤或其他鸟类的嘴部,尖而细长,有仿生设计之感,让人联想到这些鸟类在取水、饮水时的画面。壶流并不是一个扁平的设计,成圆柱形,流出液体时会成柱状,可暂存少量液体在壶流当中。在造型上不与壶口完全在一个平面上,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是液体从壶腹进入其他器物之中的必经之处。壶流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控制液体流速与出量,整个壶流的造型设计主要为了壶体的倾倒服务。

(三)壶柄。壶柄的造型设计主要解决提取时的一个受力问题。执壶完成倾倒功能,第一点就是应该将其提起,没有壶柄的设计提起功能很难实现,或者说略有不便。试想拿起壶腹需要双手,握住壶口去倾倒容易上下失衡,因此壶柄设计的角度及留出的手握空间极其重要。需要壶柄、壶流、壶口相适应,才能较为轻松地将液体倒出。从整体上来讲,壁画里的执壶壶柄从造型设计上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与壶口直接相连,这类执壶整个造型较为圆润,壶颈较短;另外一类壶柄只在壶身部位设计,这类执壶壶颈较长,整体造型更加瘦长。

(四)壶腹。唐壁画中执壶壶腹的造型设计关系到整个执壶的器型,从图像上来看,执壶壶腹较为饱满,由于整个执壶的造型跨度较长,壶腹的重心从视觉上均在三分之一处,这样既是一种视觉的平衡,当液体充满壶腹时又是一种受力的平衡。

(五)壶足。壶足位于执壶的最底端,用来支撑整个壶体,从造型上来看多呈喇叭形,这种喇叭形设计主要出于力的稳定性,使得整个执壶在放置时更加平稳。

三、唐壁画中执壶工艺与材料设计

从唐壁画图像中执壶的造型及每个部分的连接方式来看,其采用金银等金属材料的可能性较大,再根据壁画出土的墓葬等级来看,壁画中执壶应该为金银材质,而唐代有大量的西方金银器皿,不再用陶制器。从执壶的曲线型可以看出,运用金银材料进行加工的可能性更大,金银材质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并且质软又具有分量感。其成型工艺主要有范铸、锻打两类。首先将原材料熔成所需的基本形状,如片状或条状;然后用锻打的方式将基本形状捶打成所需的器型,这一步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根据执壶每个部位需要分次进行;最后用焊接等工艺将执壶每个部位进行连接使之完全成型。范铸工艺主要受青铜器的影响,更有成熟的失蜡法等工艺使之得以实现,在工艺加工过程中执壶内外壁会自然地产生加工痕迹,为了呈现更加精美细致的器物造型,有时需要进行打磨、抛光。

四、唐壁画中执壶设计的文化因素

通过对唐壁画中执壶设计的研究,发掘其造成这种设计的外围文化也是必要的,这样更能从多方位应证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这种设计的可能性。

(一)外来文化交融。通过考古学的研究发现,大唐受来自西方文明的影响非常之大,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大唐使得外来文化及内部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交流与融合,使其在艺术、文化、宗教、经济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经丝绸之路传来的外来器物在唐代比比皆是,而这种外来器物又在大唐生根发芽,进行了本土化的洗礼,器物造型的多样化、设计文化的多元性也在其中展现。从唐代壁画中的执壶设计就可以看出,此壶与以往执壶有较大的差别,主要受到外来材质的影响,从陶瓷器皿转变成金银器,这为造型的可能性提供了基础。再看其形制以弧线居多,结构也较为复杂,体型较大,这些都是受到胡人饮酒文化的影响。唐壁画中的执壶设计是胡汉文化交融的产物,而且执壶造型有的基本接近胡化的阶段,有的进行了本土审美元素的改造,不管哪种都是大唐对外来文化艺术的兼容结果。

(二)本土文化改变。唐壁画中执壶设计除了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受到自身文化转变的影响,如饮食、生活、习俗等。执壶作为一种酒具,其造型受当时坐姿形式、饮食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主要可以从这两方面展开论述:首先进食者坐姿的改变。中国古人进食方式由席地而坐变为跪坐,到了唐代转变为垂足高坐,坐具也进一步抬高。由于坐具的抬高,家具整体具有了足,器物也纵向发展,与以往横向设计有所不同。先前人们将盛器具置于地上,便于拿取或放置,器具设计造型较多样,整体偏低矮。而家具的抬高使得酒具的高低與人们进食的方式形成整体,面对面的进食方式、壶型的改变都是注重人们在使用时的尺度,让进食及使用更加便捷。其次,饮食内容的变化。执壶作为一种酒具,受到酒文化的影响。其中盛哪种类型的酒对其器物造型影响是巨大的。唐壁画中执壶设计更类似于一种醒酒器,图像中又有高足杯的出现,这两者似乎符合葡萄酒饮用器具的设计。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执壶设计,虽然在用途上没有变化,但是不同文化的影响在器型上已经呈现出多元化,这也是决定器型样式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孙机.唐宋时代的茶具与酒具[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2(4):113.

[2]镇江市博物馆等.唐代金银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马皎,余隋怀.汉代丝织品纹样的创新设计研究[J].丝绸,2018(6):70-75.

作者简介:马皎,硕士,咸阳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图像学造物
基于传统造物观的博物馆陶瓷文创品设计研究
汲古怀远造物归真
物物与共,美美与共
以木造物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淘宝造物节引爆创造力的盛会 华晨宇献唱 天天兄弟PK奇葩说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观花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