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学理念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2020-05-29颜辰晖郭盛

美与时代·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影响

颜辰晖 郭盛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美学与其他学科、与设计的结合日益紧密,产品设计对于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并且美学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也愈发明显。美学对产品设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使产品设计更适应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关键词:美学理念;产品设计;影响

美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美学史上对于美的探讨也一直围绕艺术展开。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一种和谐,将音乐的和谐理论拓展到雕塑等其他艺术形式中,提出了著名的“黄金比例”;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理式”,艺术是对理式世界摹仿的摹仿。人类的技术、艺术也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恩斯特·卡西尔在《人论》一书中说:“人的所有劳作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人类在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或使用简单工具时,就已经有了审美意识的萌芽,如他们会磨制各种骨针、项圈、手镯等,烧制带有图案花纹的陶器,在洞穴内部石壁上刻画各种抽象的形象等。

原始时期的劳动工具生产以及工业革命之前的手工艺生产都是器具生产,都是产品设计的范围。产品的本质是人类为征服自然抵御自然的侵害,而对人类肢体及各种器官的基本功能做出延伸,方法是制造各种生产和生活器具,狭义上的产品设计是指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现代产品设计。科技日益发展,对于产品设计而言,功能性已不再是其追求的唯一目标,市场与消费者对“美”的关注使得产品中美学理念日益显著,人类追求美的脚步从未停歇。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美学逐渐渗透到人类文化的许多方面,特别是与社会生产方面的联系更加突出。美学被运用到现代技术领域中,是对传统美学的新发展,所涉及的美学问题包括劳动生产过程中的美和实物技术中的美两个方面,而后者就是产品设計中的美学问题。

一、产品设计对美追求的历史过程

从原始社会到手工业时代,技术和审美并没有完全分离,手工业时代,“每一个想当师傅的人都必须全盘掌握本行手艺。正因为如此,所以中世纪的手工业者对于本行专业和熟练技巧还有一定的兴趣,这种兴趣可以达到某种有限的艺术感”。

进入机械化的工业时代后,机器赋予人明确的分工,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但是产品却变得粗制滥造,各部分之间也丧失了和谐之美。这引起了当时社会上相当一部分思想家、艺术家的关注,他们认为产品被机械化生产降低了原有手工业时代田园牧歌式的情趣,主张产品的设计应该回到手工业生产中去。威廉·莫里斯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开设了第一家在新思想指导下的美术装饰公司,承担一些美术装饰、室内装饰的业务,生产一些染色玻璃、雕刻家具等实用装饰品,并宣布公司的宗旨是:通过艺术来改变英国社会的趣味,使英国公众在生活上能享受到真正意义上美的并且实用的产品。包括莫里斯在内的这一部分思想家、艺术家本质上是站到了工业时代的对立面,企图通过手工艺产品的实用与美观来对抗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下的产品。对抗并不是毫无意义的,这无形之中给当时机械化生产下的设计师们带来了一定冲击,他们开始重新思考产品的功能与审美结合的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设计师们设计出来的产品过于唯美主义,使得维多利亚式的产品充斥市场,忽略了产品本身结构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的问题。

由于大机器生产的冲击,唯美主义的产品的出现,导致产品设计对美的追求进入另一个阶段——功能主义。保尔·苏利约在《理性的美》中指出:美和实用应该吻合,实用物品能够拥有一种“理性的美”,实用物品的外观形式是其功能的明显表现。苏利约的贡献在于他创立了功能主义,他用“功能”一词把实用与审美的矛盾关系统一起来,他认为实用与审美相吻合而生产的实用物品的“理性的美”实际上是“功能美”。功能主义的思想同样影响着设计师的审美,设计师将产品从装饰意图转向实用功能,并认为:一切机器或产品只要在使用过程中合乎理想,该产品的设计就是合理的。成功的产品设计在于其功能问题的解决,设计的审美价值就在功能的完善之中。

受功能主义的影响,1919年,格罗庇乌斯等人在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校——包豪斯。包豪斯主张“艺术与技术重新统一”。格罗庇乌斯强调,产品的美不仅仅在于外观的美,而且在于功能的美,设计师要创造出技术的性能与审美性能有效结合的工业产品。受包豪斯的影响,产品设计的过程自此围绕技术的性能与审美价值有机结合展开。

二、美学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

美是抽象的,但美的理念对于产品设计的表现而言又是具体的,通过造型、材料、颜色的设计使产品表现出不同的功能与形式的美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使得产品设计表现一种和谐的美感,现今产品设计备受禅宗美学影响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功能与形式美感的表现

经济能力的提高促使技术的进步,技术支持对于产品设计来说不再是主要思考的问题,形式美感的展现逐渐发挥重要作用。受“包豪斯”的影响,产品的形式美不是单纯外在装饰的美感,也不是功能体验带来的“理性之美”,而是内在功能美与外在形式美的结合。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意味和形式两个方面:意味是指审美情感,形式就是构成作品及其相互之间的一种关系。”一件产品,通过点、线、面的造型设计,赋予不同色彩、材质形成的肌理而组成的形式关系能够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这种能让人产生美感的形式对于设计而言才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区别于纯粹的形式美,产品设计的形式美受到材料、结构、工艺技术的制约,并且必须和产品的实用功能、操作功能紧密结合,形成功能美。功能美不仅仅包括产品实用功能,也包括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即产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

产品带来的美感是一种审美感知过程,与美学理念中的美感一样,同样具有无功利的特点。产品的功能美包括实用功能与精神层面的功能。在实用功能层面,产品的“好用与不好用”,带来的是一种“生理快感”,而产品功能中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功能给人的则是一种美感,例如深受当代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的设计,其好用与否给予年轻人的就是一种“生理快感”,而文创产品背后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给予年轻人的就是一种美感。这种美感不光寓于功能美之中,还表现在形式美之中。产品形式美所表现的趣味性、创造性、外观的形式之美所带来的不是生理上的快感,而是无功利的美感的愉悦。

(二)和谐美的表现

产品设计除了给予人功能与形式的美感之外,自身也在追求一种和谐美。和谐是美学中很常见的范畴,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是数的和谐,到中国美学中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再到当代和谐社会的追求,无不表现出对和谐的追求,产品设计也不例外。和谐美在产品设计中表现在产品与人的和谐、产品与自然的和谐。

产品与人的和谐,即产品的设计与用户使用交互之间表现的和谐美。产品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审美,同样包括设计师在设计时想要达到的用户体验之美,从而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产品设计首先是将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看作是一个大的系统,而与此相关的人类所有造物活动就是产品的设计实践活动。设计时在保障功能的前提下,提倡以人为本的观念,关注用户的情感以及自身条件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达到产品的设计是对人生活的设计。

产品与自然的和谐美,即产品的设计过程要保障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环境污染成为时代不可逃避的话题,产品设计的过程也倡导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提倡对环境的保护,也是产品设计希望达到与自然相和谐之美。

(三)禅宗美学的表现

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个支派,禅宗本身没有对美学专门的论著,但是其“空观”“悟”与“意境”的美学特点仍然深深影响着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也对今天大众的审美产生深远影响。禅宗美学在中国孕育,但日本的产品设计对其运用与研究更为广泛。这对现今产品设计风格具有一定冲击,例如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其表现的极简、自然与素净之美备受大众喜爱,以致于现今国内产品设计的风格都有朝着禅宗美学特点发展的趋势。

三、美学对现代产品设计的意义

(一)美学唤醒设计走向人性化

美学思想的发展中,都离不开与人的关系,鲍姆加登把“美”界定为“感性认识的完善”,这是对人的肯定,肯定人的感性认识在审美活动的重要性。启蒙时代康德的美学思想更是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人文精神的重视,体现在对人性的深刻关注和人的自由的无限追求,将美的对象的探讨转向对主体审美能力的考察,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商品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大大超越了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人们对产品的购买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使用性,则是更多关注其审美和文化价值。这对美学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审美,而要更多表现出一种人文精神。人是居于审美活动的中心地位,产品客观的造型,色彩固然重要,但都不能决定人的审美感受,是否能引起美感也要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设计者在展开思路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市场、技术的要求、材料的限制,更重要的是思考设计的产品所表达与实现的美学思想。产品的设计,不再是设计师的产品,而是用户、审美主体的产品,产品不是为设计师服务,不再是取悦设计师的美感。产品设计要考虑人体工程学,考虑到用户的性别、年龄,考虑大众在使用产品时的情感。美学的理念促使产品设计表现更多的审美文化价值,也促使产品设计更多朝向人、朝向用户的感受,而不是产品本身。

(二)美学不断为设计提供创新力量

产品设计对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过程,手工业时代到如今的机械化大生产,产品从一开始极致的唯美主义,到实用功能主义再到审美与功能相结合,美学思想也是不同流派相互争鸣,新旧观点相互交替、不断进化的过程。与此同时,人的审美活动也步入更高的层次,对产品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陈旧的东西往往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新颖的事物,无论是理论形式的美还是实用形式的美,反而能赢得更多的欣赏与信赖。因此,在美学思想上力求创新成为产品设计追求的目标之一,产品能给人们带来美感的体验则是现代设计追求的最高目标。

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给设计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师必须增强自身的审美意识,使产品在造型、颜色、材料、结构布局时能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了解如何在文化发展的背景下寻找创新点与落脚点,以增强产品的美学内涵。

(三)美学为设计的发展提供推动力

人类的需求由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构成,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物质的需求依赖于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精神方面的需求依赖于意识形态下的各种思想观念。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所设计的产品的不同,同样受到社会生产发展的制约,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审美在人们日常生活设计中一直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审美作用在产品中的表现并不像实用作用那样具体,丧失实用作用的产品必然是失败的。审美的作用可以为设计增色,设计的品味会得到提升,具有审美意味的产品没有统一的形式规定,但是受到某种美学思想而表现的不同风格的产品一旦受到大众的青睐,必然在设计中能够引领时尚,开风气之先。

具有美学内涵的产品既可以通过物质形态进行表达,也可以通过气韵精神形态来表现。现今社会,人们不再把产品的使用价值作为唯一目的,而是在满足实用价值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增加产品的审美价值。尤其对于已经可以满足人类使用价值的产品又想要对产品有所突破时,设计师就会试图在产品美学表现力上做文章。这一定程度上证明审美价值的提升有助于产品设计的品味,对产品设计有着推动作用。

四、结语

产品是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的工具,人类的生活与产品的发现密不可分,产品设计不断寻找新的材料、开发新的技术、设计更多的造型,以此来提高其使用价值。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思想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审美提出了新的要求,美学理念促使产品转向人性角度,美学思想的开创与进步对产品的创新提供力量,也推动设计师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设计出更加富有审美价值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张艳河.设計美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2]付黎明.工业产品设计美学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

[3]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7.

作者简介:颜辰晖,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盛,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影响
档案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青花·木 产品设计
摄影艺术在产品设计展示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