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5-29牛媛媛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桡动脉

牛媛媛

【摘 要】:目的:探讨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盲选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弹力绷带包扎法进行介入治疗后的包扎止血处理,观察组采用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进行介入治疗后的包扎止血处理。对比两组的包扎部位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包扎部位处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包扎部位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前言: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常用治疗术式之一,其具有治疗创伤小、预后恢复速度快等临床优势,近年来现已在临床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性应用[1]。以往,临床方面多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方法为接受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穿刺部位止血固定处理,但依据临床实践结果可得知,患者在应用弹力绷带包扎后易出现穿刺点疼痛、肢体肿胀、皮肤红肿等并发症表现,进而可对患者的整体临床疗效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2]。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通过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于术后应用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进行压迫止血处理,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3]。为进一步分析上述干预方法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本院进行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择为研究对象,应用盲选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中,有男26例,女19例,年龄为43~81岁,平均年龄为(66.4±3.5)岁。观察组中,有男30例,女15例,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8.2±3.7)岁。两组的基础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的桡动脉波动情况均为良好,Allen试验结果均为阳性,且桡尺动脉之间均存在较好的侧枝循环;(2)均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3)可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排除标准:(1)合并存在精神障碍相关症状表现;(2)中途无法继续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弹力绷带包扎法进行包扎止血,具体方法如下:待患者结束介入治疗后,应用生理盐水纱布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之后将鞘管退出2~3cm,接着将对折成条状的无菌纱布放置于桡动脉穿刺点上方,然后在将鞘管拔出瞬间应用无菌纱布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处理,同时由另一名医务人员应用弹力绷带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固定。包扎结束6h后,则可对弹力绷带进行逐渐减压,若12h后包扎部位仍未出现渗血情况,则可将绷带去除,并将创口贴贴于穿刺点处。

观察组采用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进行包扎止血,具体方法如下:待患者结束介入治疗后,应用生理盐水纱布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清洁处理,之后将鞘管退出2~3cm,接着将对折成条状的无菌纱布放置于桡动脉穿刺点上方,然后在将鞘管拔出瞬间应用无菌纱布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处理,同时将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的C型固定夹固定于患者的手腕部位处,由另一名医务人员应用注射器向止血带内注入适量空气,以能触及到手背桡动脉搏动情况且穿刺点未出血为宜。包扎结束6h后,则可逐渐抽出止血带内气体,若12h后包扎部位仍未出现渗血情况,则可将止血带去除,并将创口贴贴于穿刺点处。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包扎部位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x2检验)资料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对照组的包扎部位处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该术式的术后止血处理效果亦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较大关注。以往,临床方面多采用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法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穿刺点止血处理,该止血方法虽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但包扎部位易在受力不均影响下出现疼痛、麻木等并发症表现,进而可对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因此为患者寻找一种更为安全的桡动脉止血方法是十分必要的[4]。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是一种气囊式压迫装置,其可通过向止血带气囊内注入空气,进而起到较好的穿刺点压迫止血效果,该止血带在使用过程中可避免对手部静脉及尺动脉血流产生影响,同时可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压力水平,从而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止血处理舒适度[5]。

根据研究结果可得知,对照组的包扎部位处血管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进而说明,与传统弹力绷带包扎止血法相比,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穿刺点止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综上所述,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于术后应用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进行包扎止血处理的效果较好,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包扎部位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陈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封合器与常规压迫止血的对比研究及术后护理[J].蛇志,2018,30(1):129-131.

张利娜.桡动脉止血器对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舒适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8):997-999.

叶磊,王秋莉,方芳,等.两种压迫止血器用于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止血的效果观察[J].上海护理,2019,19(10):8-12.

高履萍,董佳麗.经桡动脉介入穿刺治疗术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3):90-91.

林菡群,王红幸,郑繁程.桡动脉充气式止血带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6,15(2):163-165.

猜你喜欢

桡动脉
1例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后张力性水泡抽吸后局部溃疡患者的个案护理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外周血管有哪些并发症该怎么处理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远端桡动脉穿刺术,开辟介入新通路
螺旋式桡动脉止血器不同压迫时间对患者的影响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观察
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术后血肿的护理体会
不同桡动脉穿刺方法在血气分析患者的应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地尔硫卓与硝酸甘油联用预防桡动脉痉挛的临床研究